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资源开发已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资源型城市类型。如何及时有效地实现产业转型,逐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进一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应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城市治理是治理现代化的城市实验。从利益博弈视角去透析现代城市治理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以及城市治理的实践困境,依循“多元互动、协同共治”这一基本理念,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构建一种与现代城市型社会相匹配的“政府负责、企业协同、公众参与”治理模式,是城市治理的创新之道,为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适应现代城市型社会需求,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框架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被引入到城市社区发展和建设的实践领域。城市社区治理以其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与合作化和资源配置的动态化与互补化优势,逐渐成为当下推进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这极大地制约了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内涵信任、规范和网络的社会资本为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绩效提供了深厚的精神资源和制度支撑,是新形势下实现城市社区善治的动力源泉。新形势下,在城市社区内塑造普遍信任、加强规范社会资本建设、发展参与网络,成为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绩效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板块,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是城市基层政府治理质量的高低。当前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生态存在一定程度的恶化趋势,其根源在于社会的"三高"转型和国家的自身转型的共时性叠加效应。修复城市基层治理生态,需要政府通过实施包容性治理有效应对"三高"社会的治理生态,通过服务型治理、整体性治理和法治型治理,有效克服国家自身转型中的政府公司化倾向、政府碎片化困境和政府维稳化弊病。  相似文献   

5.
城市邻避抗争作为当前集体行动的典型形态,往往会导致地方政府改变其原初的决策,这是一种"冲击—回应"模式下的"决策型回应"行为。从政策变迁过程来看,"决策型回应"的产生是抗议行为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经由政策网络的作用而推动政策的非常规变迁、实现政府运行的间断均衡。从邻避设施建设的过程及其影响来看,公共政策遵循技术官僚治理的路径,项目决策过度依赖技术专家的作用,使得政府决策陷入了技术共和国困境,最终成为俘获性公共政策,引发了邻避运动。从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来看,消解邻避抗争,需兼顾社会治理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并积极构建协商型地方治理模式、搭建开放有序的共识型公共决策体制。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体现现代文明注重长远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为保护地方所辖地域的环境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成为地方政府保障城市经济建设的基本战略方针。而针对地方环境资源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法制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个功能实现部分,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和关键所在。从现阶段的实践层面来看,地方政府治理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克服的现实困境,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模糊不清的治理理念导致地方发展主义盛行;权责失衡的治理结构引发治理效率低下;一手独拍的治理主体难以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有藉于此,要建立协商型的民主治理机制、构建以分权为导向的市场化合作治理模式、发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治理途径,以此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公私合作是政府解决公共服务低效率供给的治理机制。目前,我国公私合作面临着理念碎片化、功能碎片化、资源和权力碎片化、责任碎片化等困境,需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对诸多碎片化进行整体性协调和整合,培育公众需求理念和整体性公私合作模式,建立整体性协调机制,树立整体性责任感,实现公共服务整体性供给和政府组织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9.
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文献指标库是评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该指标库文献频次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文献指标与《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指标之间具有一定重合性,但仍有些指标并不一致。为了在理论上和政策实践上获得更大的统一性,设计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专家德尔斐法调查问卷和两两比较的权重调查问卷,形成适合陕西省神木县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表明:神木县四类16项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总体较好,但在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建构等方面仍需持续重视。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是辽宁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时代要求。当前,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依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和问题,未来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民生等领域创新转型发展。应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并行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内生增长动力;强化就业优先,筑牢高质量社会保障网;强化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发展;出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伴随着人口及资源的高度集聚,必然引发城市承载的边界问题。如何解决当下的大城市发展困境是对可持续发展提出的重大挑战。作为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新加坡在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上取得了瞩目成果。本文基于承载力和韧性城市两大理论,构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分析框架。新加坡在资源高效利用、基础设施配置体现人文关怀、产业转型与空间布局并重、围绕"组屋"提供公共服务、建设智慧政府等方面的实践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未来我国城市建设应该精准规划与减量规划并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里子"工程,融入城市更新,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建的城市类型。在我国的整体工业体系中,资源型城市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矿竭城衰的危机。因此,研究财政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设置绿色税种、完善相关财税体制和转变政府服务方式等手段,都将在不同程度上保障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治理和善治理念应用于城市管理,成为构建城市治理模式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城市治理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城市公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过程和机制。告别传统的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城市治理,最终实现城市善治,必须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改善政府管理,同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市民的作用,构建政府——非政府组织——市民三者信任、协商、合作的伙伴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最后一公里"是"末梢堵塞"的现象,反映出下乡资源在供给、使用和监督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三个层次的行为上,各行动主体之间的互动以及"最后一公里"的无法对接,有其背后的逻辑脉络。资源供给所涉及的供需和资源可用性问题,与上级政府的治理模式密切相关;公共资源在村庄的使用作为一种集体行动,受到农村社会的秩序与村庄的领导角色的影响;监督的对象与压力主要集中在基层政府,由于基层政府的共谋和农村集体监督行动的困境,使上下监督渠道堵塞。对此,应当转变政府治理模式,提高资源供给效率;发动农村社会资本,提高资源使用意愿;加强村民参与治理,应对资源监督困境。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完成其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归纳了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意义,并找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特点,探寻建立一个符合资源型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主题结构。  相似文献   

16.
治理和善治理念应用于城市管理,成为构建城市治理模式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城市治理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城市公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方式、过程和机制。告别传统的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城市治理,最终实现城市善治,必须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改善政府管理,同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市民的作用.构建政府——非政府组织——市民三者信任、协商、合作的伙伴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地方治理模式的探讨是建立在治理理论兴起的基础上的。治理理论要求多元参与和自组网络的建立,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困境使得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运用也存在着诸多困难,所以我们目前的地方治理模式可采用政府主导——多元治理型模式。既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以达到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西北落后地区发展缓慢,区域内贫富差距大,大量人才外流,以前的政府治理模式无法满足西北地区的发展需要,应该致力于构建"多元有效治理"的政府治理社会发展新模式,实现"政府-社会-公民"的集中化管理。经过长时间对西北落后地区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的关键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所以促进西北落后地区发展的重点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理论,从西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出发完善政府的治理方式,满足社会发展多层次需要,深入剖析政府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能力、市场发育及宏观调控资源的作用,以实现西北地区政府治理下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代城市治理应有完整内部结构和确定边界的观点,区分城镇型城市和广域型城市。在逐步实现省直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地级市应由广域型城市逐渐转变为城镇型城市;地级市与相关的县(市)建立竞争及合作的府际关系,弱化甚至消除行政隶属关系。地级市内部扩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级;地方政府进行自主的、多元的治理模式选择;地级市走市民广泛参与的个性化、内涵式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推进城市绿色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作为城市绿色治理的政策供给者,其决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绿色治理质量的优劣。新时代下,我国地方政府决策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面临着核心价值理念游离、信息技术效果不彰、公民参与效度不高、协调合作能力不强、制度建设尚不健全等困境。为此,地方政府需从树立正确决策观念、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合作治理机制、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健全政府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有效破解难题,让城市绿色治理真正有效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