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列宁主义理论构建中最早的一环。其要义为:第一,将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剥离开来;第二,无产阶级领导并联合城乡小业主阶层掌握政权,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资本主义共和国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列宁必定会将这一思想推向前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俄国无产阶级社会变革历史任务的多重性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的客观依据。统摄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生产力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是列宁主义的逻辑起点,规范着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性质和民族化特点。围绕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进行了坚决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在东方国家最早的交锋。在1905年革命时期,俄国人民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只是作为一个命题存在于列宁的头脑中。仅在十年之后这一命题便转化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此,列宁做了艰苦卓绝的理论补...  相似文献   

2.
1917年6月16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在1000多名代表中,770人声明了自己所属的党派: 社会革命党,285名;孟什维克,248名;布尔什维克,105名。 布尔什维克在代表中连10%都不到,人数最少。孟什维克党人、临时政府邮电部长策烈铁里在会上高声宣称,在俄国,没有哪一个政党敢于单独掌握全部政权,并对国家今后的命运负责。  相似文献   

3.
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实践来看,民主集中制是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组织原则问题上各自做出妥协的产物。“民主集中制”一词的俄文表述并不能说明民主集中制的真实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仍然是目前最为科学的概括。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提出和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原则,我们要在实践中真正执行好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7日,正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格鲁吉亚对其境内一直谋求独立的南奥塞梯自治州发动进攻,试图一举"收复"南奥塞梯.不料,驻扎在外高加索地区的俄罗斯军队立即介入,迅速将格军击溃,并向格首都第比利斯推进.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承认格鲁吉亚南奥塞梯自治州和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独立,并于次日委托俄外交部开始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就建立外交关系的事宜举行谈判.  相似文献   

5.
关于列宁社会政治观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主张建立组织严密和权力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批评孟什维克的主张是组织路线上的机会主义.1917年列宁主张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不应该夺取和掌握政权,由此列宁批评孟什维克是怯懦的改良主义者.1917年列宁主张使俄国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上,而未提出使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奋力进取的世纪,是社会主义经受严峻考验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世纪。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由西方转移到东方,其标志是俄国产生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产生了1905年革命等等。此后,世界社会主义的主战场一直在东方。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0年代中期,苏联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社会主义苏联英勇抗击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大量消灭了法西斯的军事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战后,东欧产生了8个新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些国家先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刘国华  郭文 《求索》2013,(3):83-85
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是在反思与检讨第二国际的组织实践、扬弃民粹派的组织形式、俄国化马恩的组织思想、有选择性地借鉴罗莎.卢森堡的组织学说和批判吸收孟什维克的组织主张的基础上,从布尔什维克自身的生存环境和革命斗争需要出发,在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中逐渐成型的,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企图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观点,指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恩格斯提出了有关民主共和国问题并形成相关思想。恩格斯认为,无论在德国、意大利等尚未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国家,还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已建立民主共和国或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民主共和国形式一定程度上都能够推动这些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关于如何对待民主共和国,恩格斯认为,民主共和国形式由其内容决定,其本质是由掌握政权的阶级决定的,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可以利用民主共和国的形式。研究恩格斯晚年关于民主共和国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洪亚非 《前沿》2012,(20):150-152
1905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决议:鉴于俄国的国情,布尔什维克不希望立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战后的1917年4月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要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中夺取政权,“一切权力归苏维埃”.1917年9月,列宁又提出用武力夺取政权,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布尔什维克策略发生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战的爆发.列宁坚信欧洲帝国主义之间的大战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助产婆”,欧洲革命将随着一战的爆发而即将来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列宁认为作为一战的参战国俄国,虽然在经济基础上不具备走社会主义的条件,但因欧洲革命形势的即将到来以及俄国国内政治上的宽松条件.所以,俄国很可能跨入到社会主义,并且可能成为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先驱.一旦俄国革命成功,将会促进欧洲革命爆发,而欧洲革命的成功又反过来帮助俄国为进入社会主义作经济上的准备.这就促使列宁改变了以前的策略,积极推动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社会党在历史上曾有着同一渊源。但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特别是“第二国际”破产后,前者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同后者力图实现的民主社会主义,无论在形式上或性质上都是不相同的。19世纪60年代至第二国际期间,“社民党”通常指那些承认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欧洲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因此,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曾以“社民党”的名称参加第二国际的活动。但是,一次大战爆发后,由于各国社民党右派从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立场转而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进行大战,导致了第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