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孙子擘 《传承》2014,(9):133-135
五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血脉联系,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精神的最深处,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小到个人间良性互动,大至民族间和谐发展,都能看到五缘文化的身影。自秦朝建立后,中国大部分时间是以统一的中央政权来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其中不少民族政策都烙上了深深的五缘印记。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24)
<正>五缘文化讲的五缘,概括为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五种"缘分"作为联系环节和沟通纽带。同时,制约和影响了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行为方式,即识缘、惜缘、随缘、接缘、续缘。五缘文化研究是以华族社会结构与人际网络为主要对象,并把自己定位于文化学的制度层面。并强调制度行为文化同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彼此相连不能截然分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的天人合一论,有两种走向,一是依主与客二元观建立的"命题性"天人合一论,二是拿"天人合一"当作基本概念(范畴)的解释性天人合一观.而中国古代思想文献和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天"是道德形而上学化的结果,天人关系具有泛道德化的统一性.用后一种天人合一观来解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亦无不可,但用前一种命题性天人合一论来概括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质,就会产生思想史无法厘清的混乱,遮蔽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张沭沉 《长白学刊》2008,(6):153-153
中国书籍的装帧设计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审美观的积淀、结合和延续。作为一种实用工艺,它服务于书籍的保存和利用;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它能更好地同书籍的其他部分形成良好的互动,将书籍内容表达;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中国书籍的装帧设计则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田贵平  竟辉 《长白学刊》2014,(6):114-118
文化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顺利推进与逐步深化提供了内在原生力和外在驱动力。对当代中国人而言,从文化层面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理解、认同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一种理性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它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形态发展路径特殊性的文化理念,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主导下"重物本、轻人本"的文化思维,扬弃了中华民族"贵仁尚和"的文化传统,是当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泽应 《求索》2014,(11):25-30
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交往与国际关系及其所需要的伦理价值观科学把握和深刻思考的产物,它主张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超越狭隘功利论和抽象道义论的局限,将"义"与"利"辩证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的一般原则,又在并重与统一的基础上以义制利、见利思义。正确义利观,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是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是中国道德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基元和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价值观的全面总结与扬弃,和对人类义利思想合理因素的科学吸收与借鉴。坚持正确义利观,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伦理与和谐世界伦理都具有十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系统朱宝信(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卫生学校)公元21世纪正在向古老的中华民族频频招手。近代历史一次又一次薄待了中国人,而在新世纪之前的20年内似乎开始施以厚爱。100余年来,西学东渐伴之东学西渐,两种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各自所闪射出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的生成可从历史沉淀、理论依据、现实场域、文化基因和意识形态五个维度进行考察。"中国梦"的生成深受历史的纠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贯穿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具体表达,"中国梦"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是对人及其生活实践的重视;"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概括和凝炼,回应了中国现实问题;"中国梦"是"梦"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能更大程度地达到"形而下"的物质期盼和"形而上"的理想追求的结合;"中国梦"话语体系的背后,折射着执政态度与执政理念,以期在国际上搭设合作对话的平台,在国内凝聚话语共识。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民族"概念产生以后,随着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渐进演变,其本身的概念内涵显现出"不变"与"变"的逻辑进路。"不变"反映的是,尽管人们对"中华民族"进行了百般界说,但核心要义仍然是全体中国人的民族性称呼,是以全体中国人为族体的;"变"反映的是,人们对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认知逐渐科学化,以及中华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凸显,并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谱系得以展示。当然,"不变"是本质,但"变"作为一种常态,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值得探究。缘此,文章通过考察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医的挑战,中西医论战出现了"中医非科学论"和"中医超科学论"两种错误观点,最终形成"中医次位,西医主位"的医学二元格局。中医危机的实质是中华民族文化危机的历史性凸显。面对这种窘境,国人只着重于从技术层面找寻其原因,而并没有从文化品性上诠释中医。目前,置身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场域,我们亟待确立中医文化在他域文化圈及全球医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而中医文化自信是根基。其中理论基础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学理根源;精神实质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价值根源;主体自觉是增强中医文化自信的实践根源。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初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和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行将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是分不开的,它是孙中山探索救国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主权国家意义巨大。在来源上,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革命传统,其思想基础是我国古代的儒家道统学说,同时也吸收了近代的自由平等精神,借鉴了西方流行的"一族一国"的建国主张。在内容上,它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根本任务,以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为首要目标,反对消除民族压迫,主张民族平等,期望在中国建立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初期民族主义思想具有大汉族主义的局限性,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所以后来转向更为符合现实情况的五族共和论和后期的中华民族思想,促进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金洲 《理论月刊》2003,(10):16-17,40
本文从古代、近代、现代这一历时性维度分别论述了传统文化、新文化、先进文化对民族的兴衰成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了"先进文化"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文化挑战这三方面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由此指出"先进文化"论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意识的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13.
胡国庆 《桂海论丛》2006,22(4):84-86
当代生活世界的主题是全球化,中华民族的崛起在于文化上的自信,而中国文化所包含的传统和现代的两个方面各有所长。中国文化的复兴既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盲目自大,又不执迷于西方文明的物质主义,而应结合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世界的主题创生出自信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创造者,其文化自觉程度体现和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品质。大学生文化自觉是指大学生在研习文化、内化文化和创新文化中所体现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它具体表现于大学生在"下学而上达"的过程中,对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规律、地位和作用有自知之明,并形成一种主动追求、理性选择和自觉践行的文化信念。  相似文献   

15.
观点荟萃     
《大连干部学刊》2015,(4):61-62
<正>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重要论点1.改革地位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改革时态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改革定力论: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4.改革任务论:建立更完  相似文献   

16.
二年来,东胜市第七中学开展“五项养成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还有不少同志 对方案的理解有偏颇,甚至怀疑这项实验的价值。作为方案制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这里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五项养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素质的精髓,对它的正确理解是我们开 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后简称传美教育)的前提。首先,传统文化不等同于古代文化,而是其中被选择、继承及创造后,且将要继续传承、 影响下一代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很重视它的德性教化的,它以…  相似文献   

17.
中华指纹文化是中华民族先人通过对指纹进行长期观察、运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从某种程度上讲,其与"四大发明"具有同等意义。数千年来,指纹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象征、证明凭据和诚信标志,大量应用于社会管理与民间交往等众多领域,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中华指纹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8.
大同是儒家以"天下为公"思想为基础设计的理想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人的梦想,这一梦想也是以大同来表述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又因与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上的高度契合,使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了现代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成为重要课题。中国梦是大同理想的现代转化,它对重构国际秩序可提供新的世界政治理念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多元是现实生活中事物存在的一种样式。要科学理解“多元化”,在理论上就要分清它与唯心主义“多元论”的界限;与真理“多元论”的界限;分清对价值多元化现实的客观认识与价值主体的一元性(立场、态度等)的界限。在现实生活中,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多元化”。要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形成统一性,就我国文化建设而言,既不应是“西化论”,也不应是“传统论”,而应该是“综合创造论”。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