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领导的真实实现程度与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呈正相关关系。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 80年历程中 ,在采用一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实现其自身领导作用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深刻教训。改革开放以来 ,党高度重视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科学化、规范化 ,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蓝常周  周超 《桂海论丛》2004,20(1):30-33
引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于每一个领导者来说 ,是一个创新的系统工程。它要求领导者通过一定的途径 ,自觉地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 ,建立起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系统思维方式、超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方式、全球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了目前热议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三种补偿方式——年产值补偿方式、长期补偿方式、入股分红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并以某省A水电站为例,对三种方式移民可获得补偿现值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将各种方式移民所得折算到基准年,则移民获得补偿费用现值为入股分红方式最多,年产值补偿方式次之,长期补偿方式相对较少。因此,长期补偿方式只是移民补偿费用的一种长期的支付方式,其实质并不是入股分红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有稳定收益的盈利性的水电项目,同时也适用于水利项目。  相似文献   

4.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标志着党的治国方式将由领导、执政混一的粗放型模式向直接领导和间接执政相结合的科学型模式转变。就领导方式而言,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方式将由传统的宏、微观合一型的“一元化”领导方式,向宏观控制型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方式转变;就执政方式而言,则要从传统的直接执政方式,向以法律为中介、以国家机关为执政载体的间接执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张步新 《湖湘论坛》2003,16(5):95-95
领导方式与激励有着密切的联系。简单地说 ,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根据领导者如何运用他们的职权来划分 ,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专断式的领导方式、参与式的领导方式和自由放任式的领导方式。激励是指通过某些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的刺激 ,促使个人采取某种行为 ,努力实现某种目标。不同的领导者 ,在不同的领导方式下 ,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激励特征。一、领导方式与激励的特征1 专断式领导方式下的激励特征在专断式的领导方式下 ,领导者为人教条而独断 ,强调以发号施令的方法 ,要求他人一切服从。其激励方式往往以行为改造…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生产中确立起鲜明的现代语境中的中华性既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点,又是其难点所在。中华性内容涉及广泛,大体应包括中华民族总体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话语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维度的特质,其核心在于渗透于这些方式之中的价值观系统。在当前情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艺术生产和文化发展的中华性,是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7.
马建辉 《人民论坛》2011,(11):15-17
在文化生产中确立起鲜明的现代语境中的中华性既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点,又是其难点所在。中华性内容涉及广泛,大体应包括中华民族总体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话语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维度的特质,其核心在于渗透于这些方式之中的价值观系统。在当前情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艺术生产和文化发展的中华性,是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8.
刘尚明 《求索》2007,(6):157-159
对价值本质的看法之所以众说纷纭在于建构价值本质的方式不同。以不同的方式建构价值,其本质会有不同。建构价值本质有三种不同的方式:认识论方式、本体论方式和实践方式。认识论方式把价值看成认识的对象,本体论方式把价值看成存在,实践方式把价值看成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是一种生活方式。实践方式为建构价值本质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处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为人、处事,其想法、要求、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都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方刘 《前沿》2009,(8):41-43
与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和西方思维方式相比,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悟性特征。只有在超验性与实证性、直观性与逻辑性、综合性与分析性等特征方面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同时吸收各国思维方式的优点,才能构建出一种适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