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群体问题日渐突出出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既是新时期社会结构理论的新课题,也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新课题,还需不断加强。但是,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个方法论问题。我认为,对利益群体可作多种分析...  相似文献   

2.
袁琳 《求索》2012,(11):142-144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与构建中,提出了自成体系的社会建设理论,该理论的形成路径如下:(1)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构建科学的实践观和历史观,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2)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构建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经济学基础;(3)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构建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4)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批判,在革命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确立社会建设理论的基本特征。该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启示如下:(1)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2)不断实现人民的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3)建立多样性社会建设模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周玉琴 《前沿》2015,(1):84-87
当下的中国民族社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转型危机与治理风险。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挑战,顺利越过"转型陷阱"实现民族社会的和谐,必须构建一个国家层面的治理战略。本文运用治理理论来探讨民族社会和谐的内在政治逻辑结构和发展路径,具体政治路径是:(1)优化民族社会政治生态环境;(2)提升民族地区政府能力;(3)培育民族地区公民社会;(4)构建以国族认同为基础的全国范围的文化认同;(5)防范和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通过对治理转型时期民族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路径思考,妥善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活秩序,确保民族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积极化解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董克恭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利益矛盾中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利益矛盾是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和谐利益,实现和谐利益的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协调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和谐利益的政治保证,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利益是党的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必须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利益作为工作的中心来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实现和谐利益的能力,必须以社会公正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原则,以统筹兼顾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主要方法,以民主法治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基础,以党内和谐促动社会利益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的法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平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社会公平的法哲学基础来自于古代自然法的正义观、古典自然法的平等观以及罗尔斯的平等理论.西方法哲学的自然法理论对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具有借鉴价值,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公平应当更加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群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利益关系,党群之间的冲突主要是一种利益上的冲突。改善党群关系必须从利益关系的调整人手。利益关系的调整有赖于党和政府制定并落实科学合理的政策。调整利益关系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有群众的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8.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须做十项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十方面的工作:(一)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三)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四)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五)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六)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七)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八)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九)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十)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须做十项工作@胡锦涛!书记  相似文献   

9.
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将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改革的深化必然涉及更为复杂深刻的利益调整,协调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第六十九条管理人实施下列行为,应当及时报告债权人委员会:(一)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的转让;(二)探矿权、采矿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的转让;(三)全部库存或者营业的转让;(四)借款;(五)设定财产担保;(六)债权和有价证券的转让;(七)履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八)放弃权利;(九)担保物的取回;(十)对债权人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其他财产处分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