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扩大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确定海西州院和格尔木市人民检察院为全国扩大试点院、全省16个试点院之列,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试行)》),将人民监督员制度引入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这是检察工作的一个重大创举。从2004年10月份开始,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几年来,对于人民监督员的人员组成各地做法不一,有的是从从事过司法工作的人员中产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2015,(2):14-15
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一项探索创新,从2003年起经历了先期试点、扩大试点、深化改革等多个阶段,在改革探索中逐步完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都把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布局作出具体部署。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在四川、山东、福建等10个试点省份检察院正式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截至11月,已按照规定程序产生405名人民监督员,对74件自侦案件进行了监督,其中同意检察机关原决定或拟决定的有65件,不同意9件。如2003年10月,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检察院聘请的人民监督员否决了检察机关的不起诉的处理,认为县丰禾镇林业站站长和出纳甘、程的行为已经构成贪污罪,必须提起公诉。两天后,邻水县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经过讨论,采纳了人民监督员的意见。这是全国首起由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并已有判决结果的案…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Ⅸ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觇定(试行)》),将人民监督员制度引入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这是检察工作的一个重大创举。经过近六年的实践,这一制度对于加强外部监督、保障公正执法、提高案件质量等方面显示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尚待研讨的问题。本文着重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范围及效力进行探讨,寻求能在制度设计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使这一制度不断突破自身的藩篱,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的产生机制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人民监督员产生机制,有利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健康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试行)》)对人民监督员的产生进行了专章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监督员具备的条件、产生程序、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民监督员制度只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项试点工作,这一制度如何进入立法层面,是制度试行五年多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进程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8.
陈为钢  张少林 《法学》2006,(6):138-140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为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外部监督机制,促进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检察改革。由于该制度试行的时间不长,且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该制度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期刊登的该组文章是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工作实践出发,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定位进行了理性思考,就其若干争议问题阐明了观点,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9.
人民监督员制度争议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强  梅屹松 《法学》2006,(6):134-138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为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外部监督机制,促进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检察改革。由于该制度试行的时间不长,且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该制度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期刊登的该组文章是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工作实践出发,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定位进行了理性思考,就其若干争议问题阐明了观点,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律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永年 《法学》2006,(6):129-13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为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外部监督机制,促进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检察改革。由于该制度试行的时间不长,且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该制度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期刊登的该组文章是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工作实践出发,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定位进行了理性思考,就其若干争议问题阐明了观点,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1.
作为检察机关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行,对于强化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外部监督,促进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办案质量, 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试行规定》),人民监督员主要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的“三类案件”和“五种情形”进行监督,其中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依据与立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确定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后,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认真调研和论证,经党中央批准并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由民主推荐的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实施监督。从2003年8月正式部署并及时启动试点工作以来,这项制度一直在健康有序地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依据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宪政理论依据。宪政是现代国家权力运作模式的基础,人民监督员制度就是将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落实到对国家检察权的监督之中。首先,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照宪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  相似文献   

13.
稽素凌 《内蒙古检察》2005,(3):40-41,27
2003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这是检察机关自觉接受监督、真正将人民对检察机关的监督落到实处的有益尝试。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对检察机关拟作不起诉、撤销案件处理及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由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的制度。据此,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公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职权的行使属于公权力的运行.和其他机关相比,检察机关缺少一层外部监督,现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也即"谁来监督监督者".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安排和试点部署,这是在工作实践中对外部监督的探索,检察机关外部监督的探索,除了要在体制和制度架构内寻求办法外,还应该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5.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日本检察审查会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为了确保职务犯罪侦查、起诉权的正确行使,由代表公众的人民监督员按照一定程序,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民主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从2003年10月开始试点实施,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共有2825个检察院开展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选任人民监督员21962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为规范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工作,根据有关法律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 (试行)》(以下简称《试行规定》),结合实际, 制定本规则。第二条本规则所称“五种情形”,是指《试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下列情形: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  相似文献   

17.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2003年9月起在中国实行的、检察机关通过从社会选任具有代表性的人士对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经过了试点阶段、全面推广阶段,如今已进入深入与规范阶段.各地检察机关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包括:进行人民监督员"体制外"试点,通过"自荐为主,推荐为辅"产生人民监督员,推行"上级院统一选任人民监督员模式",形成了传统的同级监督模式、下管一级(上提一级)监督模式、同级异地交叉监督模式、上下级交叉与同级异地交叉结合监督模式等四种具体运行模式.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正式立法,统一全面推行"体制外"监督,扩大人民监督员的选拔范围,加强人民监督员决定的法律拘束力,推行"上下级交叉与同级异地交叉监督结合模式",扩大监督的案件范围和情形等.  相似文献   

18.
自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发布《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在天津、河北、山东等10个省市开展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以来。经过6年时间的不断探索.人民监督员制度现已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施行。作为检察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人民监督员被定位为检察机关的监督者,即由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应当承认,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施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检察机关的“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人民监督员制度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尤其是制度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逻辑困境。本文试图在对制度实践进行细致考量的基础上。找到人民监督员制度走出逻辑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效果 人民监督员制度自2003年试行以来,在推进民主、促进人权保障、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年的试点,人民监督员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显现了蓬勃生机。但是人民监督员制度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创设,人民监督员选任模式主要是检察机关自己选任人民监督员或者检察机关起主导作用,理论界对此提出了新的质疑,认为检察院自己选人监督自己。影响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作用的发挥,成了制约人民监督员制度深化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