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刻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间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是在短时期内充分学习西方的前提下,确立俄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独特文化身份。期间俄罗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俄国1917年革命开辟了一条由农民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之路,它引起了俄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俄国学者虽然积累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并没有对“农民俄罗斯走向斯大林之路”得出清晰的认识。西方关于苏联农民史的研究比苏国内更为多元化,但他们研究方法缺乏变革中社会人们所具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俄国地处欧亚大陆之间,其历史和文化发展中呈现出了东西方倾向的摇摆性,19世纪上半叶在俄罗斯思想觉醒的过程中,有关俄国历史命运问题的思考成为俄国哲学的主题,恰达耶夫的哲学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是俄国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对俄国历史的反省和批判,也是俄国历史哲学理论建构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4.
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俄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它使俄国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开始变为一个开放、进步的国家。俄国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国内外阻力,尤其是来自国内的阻力,但是俄国在彼得一世的领导下,迅速成功地克服了国内阻力,完成了改革,从而成功地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性一步,为俄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对外扩张的重点转向中亚和远东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19世纪后期,俄国把对外扩张的重点放在远东地区,并谋求在远东地区获得土地和势力范围。俄国在19世纪中后期加紧对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与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打击、战后欧洲大国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态势有很大关系,也与俄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扩张传统、向东推进中所应对的地理环境以及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军事战略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图书交流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现在有史料可查的俄国第一批汉籍获得于1730年,而后又经过俄国早期来华使节和汉学家们的努力,终于使俄国的中国图书收藏在18世纪初具规模,为19世纪上半期俄国汉学的成熟奠定了文献基础。与俄国的汉籍收藏相比,传入中国的俄国文献则显得微不足道。中俄早期图书交流所呈现出的是一幅失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俄国是一个十分好战的国家,在18世纪初成为了欧洲强国之后,为了维持它的强国地位,俄国坚持对外扩张的政策,连年战事不断。受国家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巨额战争经费所累,俄国货币体系混乱不堪。进入20世纪,俄国经历了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受战争影响俄国的货币体系几乎陷入瘫痪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开始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程,迈入近代社会的路径并非只资本主义一条,俄国也没有注定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正如俄国没有历经古典奴隶制而直入封建社会一样。民粹派主张俄国走一条独特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并为此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19世纪70年代,民粹派的革命活动构成了俄国革命运动的主流。在马克思主义登上俄国历史舞台后,民粹主义运动逐渐让位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但民粹派的思想主张并没有消失,还在俄国社会长期存在。有学者认为社会革命党的纲领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①还有学者认为,民粹派对…  相似文献   

9.
1905年,俄国历史上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立宪民主党成立,其政党领袖米留可夫试图引导俄国走上他所倾心的君主立宪制道路。在与沙皇政府和列宁等人的论战中,米留可夫成为俄国自由主义的代表,即将经典的传统自由主义应用到俄国的理想实践中,结合俄国文化土壤中所特有的东西,通过不流血的和非暴力的改良道路实现国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俄国加快了对哈萨克草原的蚕食。它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使哈萨克诸部臣服于俄国;二是在哈萨克草原上建筑要塞;三是推行所谓“民政建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完成了对哈萨克的征服,将其纳入俄国版图。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现代化道路困难重重相当部分原因来自本身的经济,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私有化经济在俄国运行都很不顺利。这种经济上的困境严重影响了俄国现代化质量。而经济问题难以解决并不在于具体经济策略,而是根源于俄国人的经济理念是反现代化的:俄国现代化困境远不只是政治体制所为,而是俄国文化本质所在并通过扭曲的经济结构反映在各个时代生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主权民主”是俄罗斯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及俄国内政治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普京的治国理念与政治哲学,折射出俄罗斯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但在俄国内,对“主权民主”的科学性、合法性及其价值定位,都还存在着争议。“主权民主”反映了俄罗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的政治现实,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性政治形式。从长远看,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仍将以民主为导向逐步健全与完善。作为一种理论,“主权民主”上升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主权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如何,有待世人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2002年4月以来,以"统一俄罗斯"党为代表的中派势力通过一系列议会斗争,严重削弱了俄共力量,在俄政坛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俄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将对俄国内政局、杜马选举和总统选举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俄国对西伯利亚民族的研究始于18世纪。16世纪末俄国哥萨克东征,并逐渐吞并了西伯利亚大片领土,将当地近30个小民族强行置于俄国殖民统治之下。18世纪上半叶,俄国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后,遵循彼得大帝生前的遗嘱,耗费巨资,组织了两次北方大考察(又称白令考察)...  相似文献   

15.
俄国激进革命知识分子是近代俄国独特历史道路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包含着深刻矛盾。以他们为主体的革命激进主义思潮和运动表达了俄国社会部分精英对国家发展道路的一种选择,对俄国解放运动和俄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维特回忆录是研究维特生平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史以及中俄关系史的重要史料之一,备受俄国和西方史学界重视,在俄罗斯至今已有七种不同的版本问世,俄国学者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维特回忆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A.B.鲁达科夫对中国东北进行了四次考察,奠定了他在俄国汉学史上的地位。其主要成就:(1)出版了俄国第一部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著作;(2)出版了俄国第一部研究奉天皇宫的著作;(3)出版了俄国第一部研究当时中国吉林省的著作;(4)使俄国东方学院图书馆汉学文献收藏跻身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研究中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并回应时代的呼唤,是2022年中俄学界俄国史研究的重要特征。尽管受到新冠疫情流行和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但中俄学界的俄国史研究仍然稳步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在档案出版、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等方面亮点纷呈,如对俄国现代化进程中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研究,对苏联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等,不仅为国内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俄国史知识,也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维特货币改革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里木战争后,俄国社会进入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型时期,开始走上赶超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之路。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俄国一些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都在寻找一条尽快提高俄国国力的途径。维特货币改革就是为此而作出的一次尝试。以往史学界对这次改革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我以为,探讨维特货币改革将有助于人们对俄国社会发展进程矛盾性、复杂性以及俄国现代化道路曲折性的认识。一上个世纪末俄国进行的货币改革是在当时的财政大臣谢·尤·维特主持下完成的。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1849-6-17—1915-2…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数百个政党和组织,政党体制初步形成。俄国政党体制受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色。从各党派的意识形态、力量对比、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地位、组织情况、成立的时间和顺序等方面可以认识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是决定俄国1917年现代化进程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