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三、四世纪,新罗(即现在的韩国)人民便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学习文化,探求义理。到了今天,来中国参观、旅游、访问的韩国人日益增多,仅2006年就超过了350万人,中国传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韩国民众。作为中国文化交流和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敦煌市,以举办敦煌文化周的形式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传播到了韩国,在韩国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中掀起了一股"敦煌风"。  相似文献   

2.
韩国礼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作为国家的名称,乃出自其历史上李氏王朝时高宗李熙于1897年所定之国号"大韩"。进而言之,它又与该国主体民族韩族的族称有关。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韩国人的常规礼仪既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点,又受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双重影响。在交际场合,韩国人一般都采用握手礼作为见面礼节。在行握手礼时,他们讲究使用双手,或单独使用右手。当晚辈、下属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能够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信任、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当前,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呈现出充分信任关系、怀疑关系、不信任关系三个层次,而大学生个体信任的内在倾向性、辅导员个体的值得信任度、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信任倾向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影响分层的主要因素。高校需要从大学生个体、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方面着手,构筑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的坚实堡垒,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政治信任起源的解释路径可分为文化解释论和制度解释论两类。前者认为政治信任植根于文化规范,涉及政治文化、社会资本、人际信任等社会文化环境;后者主要从理性选择假设出发,认为政治信任来自于对政治制度可信性的理性评估。两者关于信任起源的解释都存在方法论上的不足,文化主义存在着目的论和解释有限性的问题,而制度解释论存在工具理性的局限性,两者表现出来的方法论上的缺陷都可能成为探究政治信任起源的障碍。要理解政治信任是如何加强、减弱或巩固的,就必须在研究方法上将制度解释论与文化解释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政治信任问题的价值判断和制度判断的要素加以分解并进行量化验证,以此为基础提出政治信任变迁或者形成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发挥政府善治、市场巧治和社会共治多元治理主体的复合作用,而政府公信力丧失、市场诚信缺失和社会道德滑坡等折射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信任的缺乏,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因此,人际信任重建是破解社会治理困局的一剂良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扭曲、制度文化缺失及心理安全感缺乏导致人际信任危机发生,而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现代信任文化、引导不良情绪及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是寻找实践路径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后发国家的发展大多是从学习模仿开始的。但是,当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后,模仿就逐渐成为后发国家转型升级的阻碍因素。此时,后发国家必须从模仿转向创新。拉美许多国家由于没有及时转向创新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东亚韩国则由于果断迈向创新驱动,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跻身高收入创新  相似文献   

7.
韩国企业文化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同时又混合了日、美文化,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作用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利用霍夫斯坦德文化分析模型对韩国的特色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突出融合性文化在各个维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1,(9):64-64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但我们也应看到,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历史进程,一种在公共文化领域里产生的以讲求视听快感为主要内容、以利润多寡为其价值衡量水准、以现代电子传媒为主要手段、以城市受众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质的大众文化逐步兴起且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礼物交换惯例,在市民社会时代,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今这种俗定理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仍然产生着较广泛的影响。但是习俗和惯例是一种人情式的交易,它以宗法关系为基础,不同家庭结构在这种经济关系中举足轻重。在商品经济时代,人情式交易的脆弱性需要社会契约的后天弥补。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文化而言,信任和制度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1,(2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地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文化是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独立存在的.文化系统是与社会系统平行的一个系统,并且依此与社会以及政治、经济、技术等等发生关系和互动.但是,文化系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众多不同的文化系统中,实际上存在着两大文化系统.一种是简单的文化系统,一种是复杂的文化系统.这两大文化系统基本上是对立的,前者倾向于传统文化,后者则近似于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2.
铁路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铁路事业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分析铁路文化建设优势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铁路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民族文化相当丰富。发展文化我认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个关系是大和小的关系,也就是整体和局部的1司题。贵州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内涵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程艳敏 《世纪桥》2004,(1):20-22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在军事、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着创造性的见解,在文化方面也是如此。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他将文化与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5.
吴孔林 《学习月刊》2012,(12):130-131
作为率先进入铁路施工领域的特级资质施工企业,自2006年参与建设合武铁路客运专线以来,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二公局)紧跟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进入铁路施工领域已五年有余。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现在的步履坚实,从生力军到主力军,中交二公局在铁路工程施工领域奋斗了五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中交二公局在建的铁路项目有太中银铁路、哈大客专、沪宁城际、京沪高速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2,(4):1-1
坚持什么样的方针、什么样的原则,直接关系着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我们党逐步确立了一整套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等。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取决于文化的执行力。因为战略容易趋同,理念也日益趋同,而不同的往往是执行力的不同,操作方式的不同,而这恰恰是企业理念个性化的实质所在。只有强化企业文化的执行力,把理念变为行动,使价值观落地生根,才能使企业文化在独特的环境中结出不一样的果实。包神铁路公司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独具包神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次生模式:边缘-中心文化互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文化间构建的对话关系中,诸文化各自的辐射影响力并不总是均衡的,由此所构成的中心-边缘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中心文化对边缘文化形成的某种形式上的强迫态势等问题,本文只作为分析的背景。本文关注的是:在多元框架下,处于边缘的民族文化在自我适应与调整中,主动向居于中心的文化靠拢所呈现的中心化趋向;以及由此导致民族文化发生部分变异,而产生出本文所言的“次生文化”。次生文化是以边缘民族原生文化为基础,经中心文化改造和诠释后形成的新文化样式。次生文化在努力地向中心社会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特性的同时,又极力趋同于中心社会主流文化,是跨越边缘-中心的共兼文化形式。所以,它不仅对边缘社会有非常显著的、推动文化变迁的作用,对中心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潜在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次生文化的成因、现象、特征与作用,着重就次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在边缘与中心互动关系中次生文化的双重功能问题、在文化对话中次生文化引导边缘社会向双语文化发展的问题、以边缘文化次生化为重要途径的文化趋同问题、次生文化的理论识别与文化归类,等等。本文认为,次生文化在文化趋同大势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影响,是当代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引领实践发展、植根历史文化沃土,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胡长生  王雄青 《求实》2013,(3):63-67
没有主体的创新实践与没有文化的创新主体皆不存在,自主创新生成于社会的文化构建。因为自主创新的内在系统与外在系统均具有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由此而导致自主创新内在系统和外在系统的复杂性。只有通过创新文化建构,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文化的嵌入性、激励性和需求拉动性,方能实现对于创新系统复杂性的超越;创新文化在类型、层次及其具体内涵诸方面都具有丰富性,其构建旨在从整体与根本上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向往创新"的社会文化定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