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之死     
《春秋》1997,(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我无言以对。于是他就去了。谁知他一到那里,早已做好准备的“造反派”们就贴出了标语,宣布了老舍的所谓三条罪状: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说  相似文献   

2.
李学明的专著《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研究》在扉页上这样写到:“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值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之际,这部专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可喜可贺。这部书共37万字,无论是理论框架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4.
我与北京的青年作家靳飞结婚前,靳飞约我去看老舍故居,在那里,我们受到了老舍先生长女舒济女士和她的丈夫王端先生的热情招待。靳飞与舒家很熟,是故居的常客,我则是第一次步入这所保持着老北京味道的四合院。闲谈中,我想到一件事。我的祖父,日本的汉学家波多野乾一先生,曾翻译出版过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舒济夫妇听了,异常惊讶,问我,是不是兴亚书局印的?我说是。他们讲,那很可能是老舍著作在国外的首次出版。这是1992年12月的事情。那次与舒济女士见面谈话之后,我和靳飞忙着准备结  相似文献   

5.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华罗庚研究》一书,引起了众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中国科协副主席何康教授认为此书堪称“华夏第一部华罗庚研究专著”!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撰写这部专著的人既非华老的生前友好,亦非科学界名流,他是华罗庚家乡金坛市委组织部的一位青年干部,叫孔章圣。  相似文献   

6.
一部国难史。也是一部法制史。在今年“九·一八”国耻日83周年来临的日子里,我们不禁想起了著名法学家梅汝璈先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半部书出版的传奇故事。 1987年,距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整整50周年之际。法律出版社出版了梅汝璈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令人惊奇的是,此书并非全稿。  相似文献   

7.
都说考试是成功的阶梯:工作选择、职阶晋升、工资调整等等,都从这里开始。几十年前,老舍先生曾用揶揄的语气说出了考试的神奇:考而不“死”,顺利通过,此乃“神”人。这是老舍先生幽默式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龚国基先生的学术著作《毛泽东与诗》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于1998年6月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和读者的喜爱。著名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蔡清富教授在序言中称赞此书“是一部有分量的从诗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的力作”,是“以‘诗’为基点,将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生平思...  相似文献   

9.
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常务副馆长舒乙接待了我们。舒乙对我们很热情,像老朋友。其实本来就是老朋友,追溯起来要老到1917年,要老到舒乙的父亲老舍先生中学时代的一组诗文。这组诗文是描写金顶山的,有七律三首、古体诗一首,记载了老舍先生1917年两次到石景山的情景。所以,舒乙对我们石景山人格外热情和我们对他一见如故,都是有缘由的。《老舍和石景山》是舒乙回忆父亲的一篇文章。开头写道:“说起老舍和石景山,头一个想到的,不用说,当然是磨石口,因为《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由磨石口逃回北平的,牵着三匹不大体面的骆驼。祥子的故事仿佛是由磨石口‘流’出来的。所以,石景山的人会很自豪地对你说,祥子是打我们这儿走出来的。”按石景山人的说法是,“你就骄傲去吧”。当初,祥子在磨石口(现名“模式口”)山上拾到三匹骆驼,尔后便靠此营生,也算是从石景山捡了个饭碗。小说《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提到20多处石景山和海淀的地名,记载的方位、地势、距离都十分准确。老舍先生对石景山一带  相似文献   

10.
1964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一起“中间人物”事件,《文艺报》的主编之一黄秋耘,提出了写人物的十七个字,最好写那些“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从此受到全国各文艺报刊的声讨批判。冬天,他被发配到山东去搞“四清”。临走的一个大清早,天儿特冷,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老舍先生来给他送行。秋耘大感意外,在这鬼都不上门的日子,老舍先生出现在面前,觉得一股暖流热遍全身。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01,(3)
1999年4月29日上午10时,济南市南新街58号的“老舍故居”,挂上了济南市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的铜牌。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几位作家之一,是语言大师。世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之说。  相似文献   

12.
三湘多奇才,这是世人皆知的。但在我熟悉的人中,被称为“奇人奇才”又写出“奇书”的,好象只有“荆蛮族”的著名学者林河先生。“荆蛮族”不见经传,是本民族的“自称”。林河先生认为现在的好多“族称”都是“他称”,不能反映民族实际,所以他采用了民族“自称”。可见这一称呼的来由已久。 在周建忠教授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一书中,有一篇《林河论》专章,论说林河先生的研究成就。文章的开头,周教授就饶有兴趣地点出林河“号称‘奇人奇才’”,在文章的结  相似文献   

13.
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的自传《毕竟是书生》作为“百年人生丛书”的一种,最近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引起了读书界的广泛关注。读者关注此书大概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周先生出身于东至周家这一近现代史上的显赫世家,他的曾祖周馥以一寒酸文士起家,一跃而为李鸿章幕府的重要人物、清末官场所谓“浊流”中的一大干才,由此开始了周家世代簪缨的谱系。到先生自己这一代,周门俊士多萃于文化学术之门,周煦良、周珏良、周绍良、周与良(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14.
由马积高、黄钧两先生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切合教学需要的鸿钜之裁。这部一百二十多万字的新编文学史,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最突出的特点: 第一,它突出了点,拓宽了面,恢复了文学发展多姿多态的原貌。比如,编者在“汉代的辞赋”一章之后,写了“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唐代的辞赋和骈文”“清代的散文与骈文”诸章,具体勾画了辞赋、骈文的发展轨迹,以及它们的  相似文献   

15.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公使,著名的“洋务”思想家,近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者之一,而又是在历史上甚具争议的人物。全面研究、科学评价郭嵩焘的生平和思想,不仅为历史研究所必须,也有着现实的社会价值。王兴国研究员的新著《郭嵩焘评传》,1998年10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为已故匡亚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洋洋46.3万言,论述详明,评论科学,业绩与思想紧密结合,不少地方富有新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首先,作者较好地把握了“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主编匡亚明先生所规定的撰写思想家评传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自问世二百余年来,无数学人探索着这座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奥秘。“红学”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李广柏先生的《红楼梦的奇与美》(中国三环出版社出版),以其独到的见解脱颖而出,被学人称之为红学研究中的一部力作。这部专著是作者经多年研究而写成的。全书近20万字,共收入论文11篇。书末并附录《曹雪芹家世生平及创作简谱》,汇集迄今所知有关曹雪芹史实,并酌加考释,为了解、研究曹雪芹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也很有学术价值。此书虽系论文集,然在内容上又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作者以中年人特有的学识和  相似文献   

17.
陈敏华博士的新著《旅游与国学通论》,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引起旅游学界的广泛关注。这是一部系统研究旅游与国学关系的专著。从准确意义上来说,是作者研究旅游本质和揭示旅游“灵魂”的著作。阅读此书,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深刻理解,是对旅游事业的专注与执著。这部专著是旅游学研究的创新之作,特色明显。诚如著名国学大师张立文教授指  相似文献   

18.
赵宏  孔国庆 《理论月刊》2006,(1):168-168
前不久,柳菊兴教授的新著《大学的追求》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在大学的领导和教学岗位上苦苦探索、孜孜追求的又一思想结晶,也是作者推出的一部高等学校管理学研究的力作。我们作为这部书的责任编辑和第一读者,读了该书之后,感触颇多。柳菊兴的《大学的追求》,确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我看来,此书最值得称道的有以下三点:一是立意高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一种追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一种追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一种追求。那么,柳菊…  相似文献   

19.
忆老舍先生     
与老舍先生的一次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北京工作。当时,北京市只有市文联,尚无作家协会,文学作者属于文联文学组,我在文学组,也参加评论组的活动,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联主席,所以,我有幸多次见到老舍先生还和过他一首诗。  相似文献   

20.
澹台慧敏 《台声》2002,(2):37-38
2001年8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学者肖君和教授任主编,彭年和徐亦亭任副主编,由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撰的学术新著———《中华民族史》。此书刚一问世,便受到海峡两岸乃至海外学者的热切关注。因为,此书从创意、编撰到出版发行,历经十几年,海峡两岸诸多学者呕心沥血,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可贵贡献。通力合作完成巨著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文化广博而闻名于世。然而,直至这部《中华民族史》出版之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一本从整体上阐述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演变全过程的历史著作。这对于一个具有13亿人口,居世界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