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在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曾提出了“多党制”的思想,并对国民革命时期我们党的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研究陈独秀的“多党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价他在国民革命期间的是非功过,更全面地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陈独秀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主要仔务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多党制”的思想。中共“二大”后,陈独秀放弃了1919年12月他自己在(新青年)宣言中声明的“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和过去及现在各派政党绝对断绝关系”①的观点,提出要用政治革命和组织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陈独秀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提出了国民革命的思想,以此区别了中国革命和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苏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他认为国民革命包含对内的民主革命和对外的民族革命两个意义,实际上就是要完成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任务。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了国民革命的不可超越性以及国民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  相似文献   

3.
不少中共党史讲义在介绍党的三大时,只介绍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只字不提三大关于国民革命的思想。可事实上,国民革命问题也是三大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应当予以重视。第一,三大明确提出了前两次代表大会未曾明确提出的国民革命问题。第二,三大详尽地阐述了有关国民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并且论述非常正确。这些论述表明,所谓国民革命,就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几个阶级联合一致,共同进行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这个革命属于民主革命性质,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民主革命的方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在中国近代革命史、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中不仅积极参予教育实践活动,而且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文章,发表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演讲,阐发了较为深刻而又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因此,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尤其是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史上,陈独秀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如所周知,陈独秀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参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者和立场坚定的革命者。但直至中国共产党创建前,陈独秀的主要社会职业却是教…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八七会议纠正了中国共产党的右倾错误,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正确方针。八七会议是共产国际对华政策转变的转折点,帮助了中国共产党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马德茂 《党的文献》2007,1(6):71-74
恽代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早期对经济理论的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恽代英改造社会的观点,在经济方面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相通.中共二大后,恽代英对中国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四大前后,恽代英又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进一步进行了分析.恽代英关于国民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三种经济成分的设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探索成果.  相似文献   

7.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8.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和青年运动领袖。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革命性,较早注意到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中的正确原则和立场,强调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和领导权;他认为革命党必须是政党,注重政党自身建设,强调党的两个要素是主义和纪律。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如何评价陈独秀的建党思想,不仅是对陈独秀个人的问题,而且是涉及党的历史的若干重要原则问题。笔者不揣简陋,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沉重一击,许多革命者由此趋向消沉。然而,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仍在紧张地思索着革命失败的原因和中国革命的新方略。在陈独秀看来,辛亥革命的失败,同盟会缺乏领袖人才和专做上层工作是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人,“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及其功过,长期未能认真研讨, 以至成为禁区。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的指引下,学术界特别是历史学界对陈独秀一生的  相似文献   

11.
谭献民  文斌 《学习论坛》2007,23(9):25-27
"八七会议"是我们党在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时转变革命策略、确立正确革命路线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们党对自身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深刻反思的一次成功尝试。会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对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严峻革命形势下如何克服自身弱点、保持其革命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的阶级属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律性认识,这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李春来 《世纪桥》2011,(23):30-32
《新民主主义论》从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和全面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思想,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国家学说、不断革命的思想、革命理论和革命运动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殖民地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同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斗争历程作了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早期领导人与墨家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毛泽东早年的经历、革命时期的言论和思想观点以及陈独秀、蔡和森、邓中夏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的思想言论,可以看出他们受墨家思想的影响程度和在革命实践中对墨家思想的继承和借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农民阶级政治学说与农民革命文化导向的墨家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所进行的革命实践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革命,是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的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部分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参加的革命运动。当时,国共两党和广大群众都把这一革命称为国民革命。但1927年国民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以后,这一革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国民的构成也有很大的不同,革命的人民及广大群众,在为挽救革命失败而进行艰苦斗争的过程中,为弘扬革命正气,把国民革命改称为大革命。从那以后60多年来,中国大革命的称谓一直沿用到现在,并已成为人们用来称呼这一时期革命的习惯用语和专有名词。大革命这个称谓虽不尽科学和确切,但考虑到人们的习惯,我们这套丛书仍用这个称呼,命名为《中国大革命史丛书》。  相似文献   

15.
1922年冬,瞿秋白因深受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赏识,应邀从苏联回国,参与编辑中共中央机关报刊《新青年》季刊和《向导》周报,不久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5年多后,陈独秀犯错误被免职,瞿秋白成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在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艰辛探索中,陈独秀与瞿秋白始而亲密合作,终因思想分歧加剧了矛盾。他们这种关系,无疑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早期发展之艰难曲折。相逢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16.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原广州市东山区恤孤院后街31号一座简陋的两层民居楼内,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秘密召开。中共“三大”所确定的国共合作方针为中国共产党走上更加广阔的历史舞台、为党的成长壮大创造了条件,也为当时中国各革命阶级聚集在国共两党周围、团结在国民革命的旗帜之下,共同推进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怡顺 《党史纵览》2007,(12):33-35
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陈独秀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者之一,其功绩和影响之大,世所公认.值得指出的是,陈独秀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表现了可贵的唯物主义态度和求实精神.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建党和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探索中形成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看法,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中共早期的主要领袖,从一大到五大连续当选党的总书记。但在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却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之后又成为托派分子,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早期领袖地位的形成是革命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一种合理选择。 因为,建党之初,新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实现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这一历史任务,它要求自己的领袖不但对旧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有深刻的体验和总结,而且能高举社会主义旗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制定的革命战略策略方针中,陈独秀在理论上、实践上都起了关键作用。本文拟就陈独秀与中共初期战略策略方针的制定的关系作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初步提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处在一个秘密状态下的政党,活动范围小、外围组织不足,群众基础大但缺乏宣传、组织。总之,仅局限于狭小的天地之中。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很不相称。陈独秀自1921年9月由广州回沪主持中央工作后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党推向领导实际斗争的政治舞台上来,开辟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而这一关键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制定中国革命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阶级、阶层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向来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各阶级和阶层特点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层问题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