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九汉 《群众》2007,(12):15-17
社会救助是指困难群众在不能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时,由政府和社会按照一定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援助。社会救助工作是社会保  相似文献   

2.
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生计问题,它包括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死等方面.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关系着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如何保障民生,解决民生,发展民生,反映着一个执政党的治国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就是为了造福人民.而"为民"正是民政工作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半月谈》2004,(5):17-18
如果说就业是百姓的现实“饭碗”,那么社会保障则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每月拿着存折到银行、邮局或社保机构领取养老金,如今已成为近3000万企业退休人员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北省栾城县初步建立起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灾民救济、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五大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谭世权 《广东民政》2009,(10):21-21,23
今年以来,阳江市民政局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突出抓好民生保障工作重点,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抓好敬老院改扩建,努力为五保老人打造一个星级的家 今年,我局提出以敬老院改扩建为突破口推动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13,(11):1-1
10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提出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这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民政局2012年六个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以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推行居民收入信息核对机制,全面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二是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福利慈善事业。落实对民办福利机构补贴政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慈善捐赠救助活动,推进“慈善超市进社区”工程。  相似文献   

8.
王义 《楚天主人》2009,(11):25-25
民生是党中央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也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大事。宜昌市夷陵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围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就业、上学、就医、行路等民生问题开展视察、调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监督政府改善民生、保障民权,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蒋碧瑜 《广东民政》2008,(12):54-54
为妥善解决高要城乡困难居民的实际生活问题,确保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而降低,切实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保障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局稳定,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精神,结合高要市实际,经市政府研究决定,高要市从2008年12月1日起提高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重庆行政》2013,(6):F0002-F0002,I0001-I0005
<正>敬业奉献追求卓越近年来,重庆市工商系统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履行职能职责,积极探索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国首开先河扶持发展微型企业,促进  相似文献   

11.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以清晰的、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作指导。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彻底澄清"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事情,过去没有民生问题或民生问题解决的很好";"民生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应该解决的事情,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程度越高越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高福利民生"等四大误区,剔除干扰我国民生事业的错误思想观念,从而推动我国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在统筹城乡、全面建立低保制度的基础上,大力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生理念,整个社会救助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全市城乡低保制度覆盖范围逐年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实行A、B、C分类施保,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险、廉租房租住以及燃气、自来水、有线电视等诸多方面享受救助体系的全方位优待。一是城市居民每年每人交纳的160元医保费,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基本现状是:社会保障的覆盖人数较多,但覆盖面相对有限;社会保障的基金收支较大,但待遇水平较低;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已初步建立,但尚不完善。因此,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途径:一是要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二是要建立多渠道的基金筹集机制,提高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三是要确立社会保障的法律地位,完善社会保障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余永庆 《前沿》2013,(14):25-26
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建设,我们党始终坚持这一重点,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探索更加完善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必须重点发展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张国成 《当代广西》2012,(21):32-33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河池市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力促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教育、医保、就业、社保、体育、文化、人口计生、安居等10类民生保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就。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民生项目支出87.76亿元,同比增加18.77亿元。其中,教育、农业、社保、医疗卫生及住房保障等五大重点民生支出达80.57亿元。  相似文献   

16.
《吉林政报》2013,(1):36-40
一年来,在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指导下,我省人社系统凝心聚力,努力开拓,求真务实,使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人社部对这些要求提出了具体的部署。我省人社部门将结合日前召开的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领会贯彻十八大精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韶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韶关市民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生活,基本构建起以城乡低保、灾害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法律、临时救助等专项制度为辅助,以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经常性社会捐助等社会帮困手段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8.
民生是一个大课题,不仅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共十七大把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工作部署上,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增长、维护稳定紧密结合,针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12,(10):4-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放在优先位置,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