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92年以前)、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0)、波浪式增长阶段(2001-至今)。法国企业在对华直接投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借助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带动相关和支撑行业企业,以多种进入方式投资中国市场。法国企业在华FDI对我国企业国际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我国企业要擅于识别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注重相关和支撑产业的发展,可以以多种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  相似文献   

2.
王逸 《当代韩国》2008,(3):43-46
韩国对FDI的税收激励措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从涉及项目的角度看,韩国现行FDI税收激励政策包括:对先进技术企业或特殊服务企业的税收激励、对外商投资区内企业的税收激励、对特定区域企业的税收激励。韩国FDI税收激励的发展方向是,取消专门针对FDI的税收激励,对本国投资者与外国投资者实行相同的税收激励。  相似文献   

3.
韩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变化及其成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德  孙铭 《当代亚太》2001,(8):22-27
本文从一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中通常采取的两种政策方式入手,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引进FDI的政策变化及其成效作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流通市场开放以后,韩国流通产业由于外国资本的流入,国内流通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流通市场开放的同时,全球化的流通企业进入了韩国国内市场。为了应对这些进入韩国的外国流通企业,韩国国内流通业也逐渐形成了大型化的趋势。此后,从家乐福到沃尔玛都撤出了韩国流通市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外商直接投资外移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外商投资区位优势加速变迁,国际经济环境剧烈变动,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各国对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争夺日趋激烈等因素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FDI大量外移。减少FDI向国外转移,促进其向内地转移,既有利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升级,又有利于推动内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增加国内就业机会。促进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FDI内移,必须正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避免工业化进程中好高骛远,选择内地区域中心,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拓展产业链条,降低外商投资内地的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6.
杨茜  冯晓  朱彦元 《德国研究》2008,23(4):47-52
随着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日益增加。本文根据区位理论和产业链理论,解释了对德企在华投资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借助数学模型剖析了德企对华直接投资(FDI)的区位要求,进而展望了今后中德经济合作的可能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中日创业资本发展历程与现状的比较日本是亚洲最早发展创业投资的国家。1951年日本成立“创业企业开发银行”,负责向创业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由此产生了日本创业投资的萌芽。从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日本创业投资由此进入加速阶段。之后,由于中东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经验等原因,日  相似文献   

8.
日本产品以质量好、更新快誉满世界市场,究其根本,是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了有效的产品开发策略.研究和分析这些策略,对我国企业进入和立足国际、国内市场会大有裨意.  相似文献   

9.
陈沐阳 《美国研究》2022,(3):92-110+7
近年来,为抗衡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发展融资领域日益提升的影响力,美国提出了“重建更好世界”倡议等一系列竞争政策,旨在以鼓励私营资本的、市场主导的“美国方式”对抗“一带一路”倡议。本文认为,“市场主导”并不是美国实施发展融资的主要特点。美国通过主导两个国际机制影响基建资金的流向——国际发展机制和国际出口信贷机制;前者主要依靠政府分配资金,后者则限制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相反,后发国家则倾向于将发展融资作为产业政策的一部分,以官方融资激励企业前往发展中国家开展业务。面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发达工业国家开始转而采用后发国家的方式,美国主导的国际机制呈现“南方化”。“重建更好世界”倡议体现了美国方式向中国方式的趋同。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后受大陆深化改革、加快市场开放的影响 ,台商在新世纪初掀起了新一波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大型集团企业为龙头和高附加值服务业投资为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大陆投资热 ,台商对大陆投资方式、投资形态和产业与地域布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韩国信息通信部为了帮助韩国中小IT企业、风险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于今年10月28日在新加坡开设了海外信息技术支援中心。由韩国软件振兴院建立和经营的海外IT支援中心主要设置在IT发达国家和IT新兴国家的主要城市,帮助IT企业向海外进军。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人寿保险业及欧共体大市场对其产生的影响沙敏德国的人寿保险企业主要经营定期人寿保险[1]、养老金保险、丧失工作能力的保险以及人身死亡风险保险。近几年,护理保险[2]、可怕疾病保险[3]也逐渐进入了市场。保险虽然是自愿的,但如果私人欲从银行大笔贷款...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历年统计年鉴上的数据,日本FDI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内,其中,长三角的江苏、浙江和上海、珠三角的广东、环渤海的辽宁和山东五省一市更是日本FDI在华区位分布的重心所在。为此,笔者选取这五省一市的官方数据,通过计算和整理资金到位率、项目平均投资额、投资强度指数、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等投资指数指标,对五省一市利用日本FDI的特点、业绩和潜力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归纳出各地区利用日本FDI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电力压力,柬埔寨王国政府积极寻求国际水电企业开发水电资源。"走出去"战略为中国企业进入柬埔寨吹响了号角,但囿于柬自身的一些问题,如法律规定缺失、土地确权不彻底、NGO权利泛化等,以及中资水电企业与国际最佳实践存在差距等问题,中资水电企业在柬水电市场遭遇了环保困境。本文从国家引导和企业自身提升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环保对策和建议;同时期待中资水电企业能够借鉴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的环境标准,本着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初衷去应对环保困境,将在柬水电市场的环保挑战转化为国际化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以来,日本对印度的FDI快速增加,体现为在总体规模、相对地位、行业结构等方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而且与日本对中国的FDI徘徊不前的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验验究的结果显示,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丧失、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人民币升值和印度政府的政策调整是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对这种变化需要理性地、一分为二地予以看待。它也再次昭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和执法力度是中国进一步吸引发达国家FDI、顺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千年,凤凰卫视制作播出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唐人街>,首次以纪录片形式透视了海外华人的生存境况,在艺术与市场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对<唐人街>独具特色的制作理念、信息内容、表现方式、传播途径作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希望进入中国市场或与中国企业合作。不少海外华人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希望通过华人华侨与中国的人缘、血缘及文化等的联系取得合作的机会。与此同时 ,国内不少民营、中小企业因应竞争及发展的需要 ,同样感到“走出去”的迫切性。从历史和传统联系 ,地缘、人缘、血缘的角度 ,语言、文化、营商理念 ,以及投资环境和商务服务等方面来说 ,澳门都有条件作为华人中小企业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刘迪 《法国研究》2012,(1):93-99
法国企业进驻中国已有三十个年头,从最初尝试性合作到如今生产销售的大融合,法企不断探索在华生存的最佳模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多元化使市场环境产生差异。民族文化不同造成的矛盾与阻碍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中同时存在。人才成为科技之后的核心竞争力。适应中国市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帮助企业揽得更多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不同法企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调整的方式,探索法企在华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国内市场持续低迷,海外廉价商品大量涌入,使日本企业困难重重。日本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尝试了多种措施,以走出困境。本文将对几个主要措施进行分析,希望日本企业走出困境的措施能对改革中的中国企业有所启迪。一、进一步提高顾客满意度日本企业认为,满足顾客的要求是确保企业收益的根本前提。企业和顾客之间存在某种共同的利害关系,顾客在市场上购买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顾客所以购买企业的产品,是因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将使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0.
环保时代亚太地区营销环境的变化特点黎抒屏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一个全球性的环保浪潮掀起来了,人类生产、生活进入了环保时代,这给国际市场的营销环境带来了前所来有的冲击。那么,在亚太地区,企业的营销环境有何种变化呢?本文以为至少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环境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