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爱萍 《中国公证》2006,(10):26-28
一、质疑“中国公证源于西周民间私证”之说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公证制度的起源,业界习惯认为是由私证逐步演变而来的。古代民间就出现“中人”见证的做法。西周时已出现了“质人、质剂、质工商”,汉代“居延简”中已有地方官员证明商业契约的记载,这些是中国公证的萌芽。这种“中国公证源于西周民间私证”的观点由来已久.并成为业界的主流认识。笔者以为,这一观点本身存在着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詹爱萍 《中国公证》2006,(12):44-48
土地国有制与土地私有制并行,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总格局,而战国时期从土地国有转化为土地私有则为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演变的先河。其后历朝莫不如此,只是二者主次角色时有转换,相应地,作为土地等不动产物权法律保障的证明制度体系——国家公证与民间私证也同样在数千年的封建制度框架下起起落落。至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一方面尽管土地私有与国有仍然并存,法律上亦认可“公私田”之分,但对于国有土地实行了较为彻底的均田制改革,对土地买卖行为进行了限制,并由官府介入对买卖契约进行“公验”,以监督土地买卖;另一方面,唐代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财产关系的复杂化,毕竟为民事法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因此,从中国民事法律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唐代民法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应地,与商品民事经济关系息息相关的法律证明制度也由此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公证制度的复苏与重生、民间私证文化的繁荣与勃兴。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二)私证与前述公证文化并存的,还有同样活跃、同样普遍运用于民间各类契约订立中的私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公证法律制度中,公证员都具有国家公职人员和自由职业的双重属性。关于公证权的性质界定,在法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都认为它是一种国家权力,是国家在对当事人所涉及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进行证明,以此来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由此得出了公证权是国家授权的理论。很多教材、专著和论文都认为公证权是一种国家权力或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该项权力授予公证人来行使,从而使得公证证明具有不同于一般民间私证  相似文献   

5.
一、律师见证的性质律师见证是资产阶级在总结奴隶制、封建制私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国家公证的一种证明制度。我国的律师见证在律师工作条例中没有明确规定,但从我国律师制度、公证制度的性质出发,结合国外律师见证和近年来我国律师见证工作的实践来看,我国律师见证的性质既非私证,也非公证,是律师工作中的一项业务。所以说不是私证,是因为我国的律师是国家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法律文化的形成、演变与发展奠定了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文化的基础。在经历“礼治”、“‘法治”、“礼法合治”三种形态演绎之后,中国古代法文化趋向成熟,中国古代法律由然而生。“礼治”形态始于般商,盛行于西周,至春秋衰落。夏礼、殷利、周礼一脉相承。它是建立在‘将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①的基础之上,是‘王权天授”的神权政治和“国家一体”的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本质上具有法的属性,发挥着法的效用c但奴隶社会“札”的规范在一定条件下又由社会舆论保证实行泥而又具有道德和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证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公义 《中国司法》2004,(10):45-48
公证制度是由西方创立的,是现代大多数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通行的证明手段,具有法律上确定的效力。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属于“私证”范畴的“中人”制度,证明某一事实的存在,但由于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交换总量不大,因此国家权力没有介入,所以,这种私证制度没有演变成为现代的“公证”制度。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证制度是民国初年从西方引进的,1935年见诸法律,至今不到百年历史,仍未真正成为一项与中国现有法律制度完全融合的制度。最近,“西安彩票事件”又引发了国人对公证的关注和争论。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实践、历史…  相似文献   

8.
公证的魅力     
公证制度作为一种古老的法律制度,起源于古罗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中人”作私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它们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末法律改革,引进了西方法律制度,公证制度随之传入中国。新中国公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直到1979年,我国的公证制度才得到恢复和重建。1982年《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公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改革开放15年,既是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15年,也是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进展的15年。公证作为国家司法证明制度也得到了相应…  相似文献   

9.
段伟 《中国公证》2013,(7):12-16
公证因各种原因被人民法院或公证机构撤销后,原被证明的文书(法律行为)是无效、有效还是效力待定?公证书(公证证词)是否与被证文书可以在法律效力上截然分开?公证是不是对私文书的再证明?换句话说,作为公文书的公证书是否可以转化为私文书?公证程序与公证书效力、被证文书效力的关系如何?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传统法学理论认为中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以刑为主”,进而否认中国古代民法的存在。从“民有私约如律令”这一合同习语出发,广罗相关历史资料和学术研究资料,系统考察了“民有私约如律令”的语词渊源和作为其主要载体的中国古代“地券”的概念内涵、外延、法律属性及其与土地买卖契约的关系后发现:在中国古代,民间私契在当事人之间的效力等同于官府律令的效力之理念,由来已久;民间长期存在着与官府律令相对应的,以意思自治为主要内容的民事习惯法;中国古代民法对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有其独到之处,即通过对公权力的界定来给出私权活动的范围,以正律仅仅作为一种民事活动底线的最基本的要求,而在实定性的私法体系外设想和构筑民事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1.
姬军 《中国公证》2010,(6):20-21
公证调解是指在公证员的主持下.以不偏不倚的立场,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公平、公正地引导当事人平等地设置权利义务,消除误解和分歧,最终达成双方合意的活动。公证调解一般分为证前调解和证后调解。证前调解是指当事人之间在公证未介入之前发生的矛盾,出于对公证处的信任,邀请公证员主持调解,达成和解协议后,再办理公证。  相似文献   

12.
刘春竹 《中国公证》2005,(11):41-44
一、正确认识公证活动的本质特征 (一)公证活动的性质具有特殊性 在我国,公证被定义为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即公证机构享有被法律所授予的具有准司法性质的证明权,可代表国家对外出具公证文件,对某类文书、某个法律行为、某项法律事实是否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给出恰当的法律结论,并使之产生不同于任何私证或其他非专业性证据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现行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实体法的依托,现行公证制度职能被架空。现代公证制度是引导、监督公民、法人依法办事、维护社会生活和经济秩序的制度,是国家司法预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是一个没有民法传统的国家,尽管我国有了公证制度,对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4.
段伟 《中国司法》2000,(4):46-46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形势下,各行各业都把质量视为事业发展的立足点,公证法律服务也如此。可以说,质量是公证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保障于民的重要支柱,是事业生存及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当前由于诸多不良风气和客观环境的影响,致使一些公证办证质量滑坡、公证声誉下降。分析公证错证的发生及对策,对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证错证发生的原因 (一)公证处不能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确保质量的辩证关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公证质量,是错证发生的普遍原因。当前,公证业务发展的快慢已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迅速增长的资金需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公民和企业的资金供需严重失衡,中小企业资金匮乏现象尤为普遍.民间闲散资金投入资本领域势在必行,但是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民间借贷的行为.本文旨在探讨将公证制度引入民间借贷领域的优势,并努力发掘民间借贷在公证制度下的可行性、畅通性.  相似文献   

16.
庞德与中国之法制——1943年至1948年之中国法制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中国自古以来,即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思想,视外来民族为蛮夷之邦。 16世纪中叶以来,耶稣会教士传入西方科技,渐启中西接触之大门;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等不平等条约,并丧失国家独立自主的法权——领事裁判权。中国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社会,因国际贸易等对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在政治与经济双重危机下,于清季晚期,开启了一连串法制现代化的改革。   法制现代化进入中国,第一步当属进行法律著作的“翻译”工作,最早翻译外国现代法律著作,应起于…  相似文献   

17.
春节前夕,中国公证协会会长段正坤、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福家。在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娄越、北京市公证协会会长王士刚等陪同下.赴北京市大兴区司法局、北京市至诚公证处慰问一线公证人员,并向公证机构送上慰问礼品。在听取北京市大兴区司法局、北京市至诚公证处工作汇报后.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传统民间调解的过去(一)民间调解在传统中国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是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反映,即在礼治秩序下乡土社会以内生性的社会模式来解决冲突和纠纷,①尽量避免诉诸官府。在此基础上,大量的社会纠纷通过民间调解的方式得到解决。到了革命根据地时期,民间调解依然是一项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近期来,医疗手术协议公证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且微辞颇多。其中有种观点认为,这是医方为故意推脱责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业内人士对此认识也不统一,其中有的认为:医疗手术协议公证责任重难度大,弄得不好还惹麻烦,主张对此类公证一概不予受理。《中国公证》杂志2002年第2期以《走在薄冰上的医疗公证》为专题,对医疗协议公证作了全方位剖析,使我们对这一新兴业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史振军 《中国公证》2007,(11):31-32
一、保全证据公证的概念 保全证据公证成为公证业务新的增长点,并具有巨大的开拓空间.这已成为业内的共识。笔者认为.“保全证据公证”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从“公证”的字面意思来看,“公”原本指的是国家权力效力,而“证”就是“证据”、“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11条规定的十一类公证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