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劳伦斯·布鲁姆在针对"基于不偏不倚或任何原则之上的伦理"存在的缺陷进行的批评过程中,形成了他的道德感知与特殊性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但弥补了超验伦理学存在的某些理论缺陷,而且对我们追求确定性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论坚持从社会生活与交往实践出发分析道德情感,注重道德情感内聚的社会历史文化要素,是释义道德情感与应对道德情感主义的科学理论范式。道德情感主义以"同感"为视角分析道德情感及其功能的实现机理,有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从情感出发解释一切道德现象的理论进路,使之也带有把情感或同感等同于道德而陷入非认知主义道德论的理论窠臼、把情感视为道德行为的决定性要素而忽视利益与环境以及理性对道德行为的建构效用、彻底否定历史唯物论从生产活动和交往实践出发来分析道德现象的理论范式等主要缺陷。为此,以历史唯物论应对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缺陷的致思进路为:合理评估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的构成作用,承认道德认知对道德行为的导向作用;肯定利益与环境对道德行为的形塑效用,凸显主体理性对道德行为的直接影响;坚持道德的社会经济制约性原理,注重培育道德情感与遵循道德发展规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人生定律     
缺陷定律:道德常常能填补智能的缺陷,而智能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诱惑定律;但凡抵挡不住的诱惑都是没有经历过的诱惑,与诱惑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在其理论体系中虽有变动但无断裂。从一种层次论的角度,通过对马克思"实处世界"中的"道德生活""理论世界"中的"道德思想"和"理想世界"中"道德追求"的探讨,研究道德思想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底蕴式存在。在早期马克思那里,所谓的道德评价和道德谴责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非专门有意识地去做,涉及的道德含义也是一般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创立唯物史观时期及以后,马克思的道德思想一直是隐含在整体理论背后的价值原则;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道德评价是更深层次的道德评价,包含了深刻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这一理论延续体现了道德理想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底蕴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论青年学者的科学道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论述了科学道德的基本涵义及青年学者遵从科学道德的现状 ,指出青年学者在科学道德上存在的缺陷 ,并分析了原因 ,明确了青年学者需要遵从的科学道德的具体内容以及遵从的基本要领。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道德活动中,杂多的普通理性导致道德理论的浅薄、任性的价值准则导致道德规律的遮蔽、对立的主体行为导致道德生活的纠结等。鉴于杂拌的道德观念的诸多困难,康德构建了纯粹的道德观念,试图以绝对的善良意志、普遍的形式原则、尊重的主体责任等价值合理性,颠覆杂拌的道德观念的缺陷,促使道德理论的深刻、道德规律的确立与道德生活的和谐。真正德性论的创立、罗尔斯抽象契约论的建构以及当代人们观念中的纯粹道德情结的产生等从不同方面表明,康德纯粹的道德观念对现代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晨 《学理论》2013,(7):128-129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的体系,它强调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的非规律性;绝对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坚持文化相对主义会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然而道德相对主义有其自身严重的缺陷。要避免这种缺陷,就要求建立一种公众普遍认可的道德共识。人类社会实践证明,在伦理观念上人们可以建立一种"最低限度的共识"。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寻求道德共识,是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康之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行政伦理学和行政学著作,还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哲学著作。该书的基本特性是反思性、开创性、可读性和乌托邦性等。其主要贡献为:它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行政实践模式及理论给出了确切的历史地位,并提出了未来公共行政的模式;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公共行政的“思想模型”中的各种缺陷;提出了“在公共行政领域拒绝权利”的主张;建构了公共行政的道德框架,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坐标。该书引起的争论问题主要是:如何超越官僚制;如何实现社会秩序的供给;“在公共行政领域中拒绝权利”值得商榷;道德能否制度化等。该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存在反复重叠之处;行政权力道德化的提法有些偏颇;谈及制度道德化时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对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区别没有具体论述等。  相似文献   

9.
肖洒  张海兰 《学理论》2010,(8):55-56
吉利根是享誉世界的美国心理学家,其关怀道德取向理论最大的贡献在于把女性带入了心理学世界,提出了女性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两个过渡时期,对道德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各界对关怀道德取向理论仍存在误识,所以关怀道德理论仍需要重述几个问题,以便人们更好地领会吉利根的思想。尽管我国研究关怀道德取向理论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但该理论对我国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间既辩证统一,又相互需求,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对道德的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不足、缺陷又会给道德建设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和消极后果。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的现象,影响到了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姜仿其 《学理论》2009,(4):28-2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高职学生道德认识困惑的根本原因是道德实践的困惑,其次是缺乏科学道德理论的武装,唯有强化道德实践并用科学的道德理论武装高职学生,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12.
吴云 《理论探讨》2013,(4):64-67
道德信仰的研究要从逻辑理路僭越历史理路中走出来,首先就要澄清所借鉴历史理论资源自身的逻辑理路,这就是历史目的论下的康德道德神学的逻辑存在。具体体现在:道德神学的逻辑位置在于由道德应然状态到道德实然存在的逻辑中介,逻辑起点在于"人的二重性(有限的理性存在)"的存在,理论内容是二大公设及其理性、现世的二重性存在,而最终的指向和归宿是"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与至善的相称",使道德世界趋于最完美的相互和谐之中。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道德调控与赏罚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调控是社会调控的重要内容,以往的道德调控存在重观念教化和规范要求、轻内在约束和行为养成的缺陷,道德调控对个人的影响作用大为降低。建立道德赏罚机制可以使社会成员在个人利益得失的权衡和计虑中作出合理的行为选择,但是必须与道德教育、舆论环境等方面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企业竞争优势一直是战略管理学的研究热点,竞争优势主流观点存在着核心刚性缺陷、知识刚性缺陷、内部性缺陷、复制性缺陷,而演化理论可以很好的通过惯例、搜寻、创新、技术变迁、制度环境、竞争方面解释企业竞争优势,并弥补竞争优势主流观点观点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关于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研究目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从马克思道德理论的争论入手,详细论述了这一争论从正义之争到道德之争,以及之后的不断发展,并通过反观这一争论的全过程,提出对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理解必须有道德理论层次上的提升。马克思道德哲学中的道德理论属于不同理论层次,是超越一般理论层次的道德哲学,包含了从个体到类的层次提升,以及从单纯的道德理论到整体理论中的道德蕴涵两个方面。从道德理论层次入手理解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无疑将为理解这一争论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这对于推进马克思道德哲学研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认识"边界道德"的概念、特性、存在样态以及它实现意欲转向的可能性根据,是学术界亟需破解的理论任务。探究这些问题,不仅要从否定性角度说明边界道德不是虚幻的道德、道德的虚幻性、非存在的道德、"边缘"的道德,而且要从辩证否定角度阐明边界道德问题,即由概念存在与事实存在不一致引起的道德现象问题和道德理性与实践理性不统一凸现的道德界线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道德论者大都认为马克思从正义的道德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不正义性,但他们对马克思持有何种规范性正义的解读却存在差异与分歧。分析比较他们见解的异同,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在理解马克思正义观乃至马克思的整体道德观时,将马克思对于包括正义在内的道德解释与马克思自己的道德价值立场区分开来是有必要的;从自然权利出发建构马克思的规范性正义不仅存在许多理论未决的问题,而且与马克思对抽象的"自然正义"的拒斥也是相违背的;正义观念不能脱离生产方式得到解释,并不是说正义就不能作为规范性道德对一定的生产方式或社会制度进行道德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范畴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范畴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支点.本文试图通过反思它所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遭遇的种种批判,勾勒出它的历史脉络以及内在的缺陷抽象性和片面性.通过引入道德人和自由人两范畴,试图指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共生关系以及克服二者对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规范性的,但规范性的来源问题却引起旷日持久的争论,传统的理论解释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和不足,表现在显性维度与隐性维度的失衡、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新康德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构建实践规范性问题的合理解释,但是,社会交往理论彰显交往模型的乌托邦构想,承认理论夸大了道德原则,普遍价值和"伦理社会主义"具有康德先验哲学的特点。构建实践规范性问题的合理解释,必须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将规范性的隐性维度奠基于生产实践与经济关系,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事实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休谟认为一个道德判断和评价是由"旁观者"的道德感所决定的,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理论"。"旁观者"是休谟道德哲学中用以解释道德评价的差异与冲突,从而保证道德判断一致性与客观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在其道德判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但这一理论却存在着诸多争议,澄清和辨析其在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意义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准确理解休谟的道德哲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