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支部生活》2010,(9):56-56
云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推荐参选的评论《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通讯《“人民需要这样的好检察官”》、《基地、平台、摇篮》等10篇文章分获全国党刊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10余个栏目、标题、封面等在中国西部地方党刊“五优”作品评选中获奖。  相似文献   

2.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一生写了不少脍炙人口、流传深远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春晓》、《宿建德江》等代表作尤为令人怦然心动。然而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的优秀人才,一生却怀才不遇。青少年时期的孟浩然曾发愤读书,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出人头地。他先后十多次到长安去谋求官职,终因无人推荐而失败。40岁那年,他又一次来长安考进士,仍没被录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中国得到了复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途径中,书报评论是一个相对特殊却又至关重要的途径,引导着读者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选择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把书报评论工作提上了日程,依托《书报评论》、《申报》流通图书馆、《读书生活》、《读书半月刊》与《生活学校》等平台,相继占领与扩大了诸多进行书报评论的阵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社联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当时流行的社会科学书籍,揭露与批评了各种潜在的错误思想与观点;社联引导读者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向读者推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社联还通过读书问答栏目传播马克思主义,回答了读者在读书过程中遭遇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穆棱县。父亲18岁时从哈尔滨市第一中学考入国立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正在大学读书的父亲积极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唯物史观》,一本是《中国向何处去》。读了这两本书以后,革命的火种就在他心中点燃了。父亲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后,几位共产党员发现他做事踏实、忠诚可靠,几次传送秘密文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直机关“读书、荐书、评书”活动于4月19日启动,活动首轮向北京所有市直机关单位推荐了《毛泽东箴言》、《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中国模式——解读人民共和国的60年》、《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道德情操论》等18本图书。该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道德修养的知、情、信、意、行的文章。朱熹曾说过:"某人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妙处。"一方面是说《大学》犹如建房子的骨架,包含为人为学的纲目;另一方面是说"四书"是一个体系,读书要成系统地读。《大学》开篇就阐明了为人为学的纲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所  相似文献   

7.
博闻     
2007年度十大图书最近,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发起,人民网读书频道、新浪网读书频道、搜狐网读书频道和《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南方周末》等42家媒体联合推出的"2007年度十大图书"评选结果揭晓:《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定西孤儿院纪事》,杨显惠著,花城出版社;《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51次到浙江。他在浙江有两次最集中的读书活动,一次是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而读古今中外宪法,另一次是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透过他在浙江的读书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毛泽东是怎样读书的,而且能够鲜明地体会到:博览群书,是毛泽东读书的显著特点;独立思考,是毛泽东读书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是毛泽东读书的根本原则。这对我们后人如何读书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9.
正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按照会议既定议程,"读书"在毛泽东拟定的《庐山会议讨论问题》中被列为第一个议题。从这一年11月初开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相继开始落实"读书"计划。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党内逐渐兴起了一次大规模的读书热潮。这次读书热潮的大致情况和历史内涵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正春暖花开日,正是读书时。4月25日,四师热力厂党支部组织青年员工开展第二期读书会。青年员工徐彬为大家推荐了《岳飞传》,和青年们一起领略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毛鹏飞为大家推荐的《雷锋日记》,指引青年员工坚守岗位,成为会发光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想这世上,号称是“读书人”的有多少,而真正读懂的能有几个?不说太深奥的,就金庸那种“童话”,很多人都读过,但谁敢说读懂了?要是真读懂了,这世界上许多不该发生的事也不会存在了。基于这种想法,这一次打算向大家推荐《东坡志林》。反正读书的人不用我啰嗦,不读书的人跟他说什么都没用。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这一次集中读书的时间是从1959年12月10日起到1960年2月9日结束,历时两个月。主要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即社会主义部分。此后,毛泽东再没有过这样的读书活动。可以说,这是毛泽东"空前绝后"的一次读书活动,因此,十分特殊。"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毛泽东为什么要在那个时间组织那样一次读书活动?为什么专门读那本书?这还要从1958年说  相似文献   

13.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14.
<正>胡适,曾经作过一次题为《为什么要读书》的演讲,介绍了他几十年读书的经验和体会。胡适认为,为什么要读书?大致原因有三:一是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二是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三是读书可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该书作为中宣部、国家文化部、国家科委、教委、广电部、出版总暑、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部委主办的知识工程——“中华全民读书书目推荐活动”特别推荐产品,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部大型党建百科全书。《人民日报》、《求是》、《机关党建》等党报、党刊近期对该套全书的出版发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该书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党组织工作水平为核心,以提高党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1,(12):64-64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感、所悟,当我们品味文化大师的美妙文笔之时,可摸索其读书历程作为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指导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7.
治心养性,要在读书。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干部该读什么书?这不仅是个人的爱好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胡长清爱看书。他经常看的是《肉蒲团》、《素女心经》、《金瓶梅》,结果荒淫无度沦为阶下囚。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好、好读书更需要读好书。读书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一些落马的为官者,均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不读书不学习,沉迷于官欲,满足于现状,这样的"官  相似文献   

18.
《带队伍》     
<正>推荐理由:一次随缘涉猎,意外读了一本好书——《带队伍》,开启了我这个老团干部的愚头钝脑。书似烟海,必须择善而从之。选择好书来读,就如同和自己风雅正派的良师益友,在温馨自然的气氛中品味美茶促膝长谈,从中受益匪浅、感悟颇多,也能读出书中的真谛。人们常用慧眼识珠来赞赏一个人的鉴别力,其实读书评书,也需要具有  相似文献   

19.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念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  相似文献   

20.
1938年10月,《西行漫画》初版问世.那时美国记者斯诺访延安的专著《西行漫记》中译本刚发行不久,画集采用这个题名,既便于避免敌伪的特殊注意,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它的内容.196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再次精印这本画集,正式定名《长征画集》,第一次署上了原作者黄镇同志的名字.阿英当年曾对《西行漫画》作了热情的推荐,高度的评价:“在中国的漫画中,请问有谁表现过这样伟大的内容,又有谁表现过这样韧性的战斗?刻苦,耐劳,为着民族的解放,愉快地忍受着一切,这是怎样地一种惊天地、动鬼神的意志,非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