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士人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已消亡,但传统儒学犹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传播儒学以及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担当?传统中国的士人是社会政治精英,"士以天下为己任"蕴涵着士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做人"教育——亦即每个人的"修身——道德实践"作为起点,以实现理想的社会政治蓝图为终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接续先贤,培育"现代士人精神"。为此需要拓宽视界与胸怀、继承先人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增进现代意识与平民情怀,在近年出现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的感召下,为了期待中的中华文化复兴构建道德与社会文明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士人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已消亡,但传统儒学犹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传播儒学以及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担当?传统中国的士人是社会政治精英,"士以天下为己任"蕴涵着士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做人"教育——亦即每个人的"修身——道德实践"作为起点,以实现理想的社会政治蓝图为终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接续先贤,培育"现代士人精神"。为此需要拓宽视界与胸怀、继承先人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增进现代意识与平民情怀,在近年出现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的感召下,为了期待中的中华文化复兴构建道德与社会文明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明代一些士人将"智""信"视为商业道德,去除了"五常"中妨碍致富的"仁""义""礼"。当他们将科举视为得名、致富之路后,读书的态度、方法,以及"士志于道"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或多或少地抛弃了传统的立言、立德、立功这些社会责任,而将自身的名利、欲望、享受等视为人生的重要目标。功利主义对明代士风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的政治理想并非《桃花源记》中的乌托邦,而是“仕而达,济天下”。“士志于道”是历代士人的主导精神,隐逸诗人多不能超然地融入田园山水恰是“士志于道”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现代生命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由于进步观念对社会进步具有解释、辩护、批判与创新等功能 ,因而在每一时代人类都需要建构用以指导历史创造活动的进步观念。在当代 ,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与新情况 ,迫切要求破除理性主义进步观念与现代西方社会危机观念及其消极影响 ,进而建构出关于社会进步观念的科学形态。从理论框架、历史地位与社会功能相统一的角度看 ,只有被准确理解和合理阐发的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念 ,才是当代人应当确立的科学的进步观念。  相似文献   

6.
青年对职业的认识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试图从目前我国青年择业观念发展变化的趋势,探讨社会需求与青年择业态度的最佳关系。一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环境、不同的社会实践和经历,人们的职业观念也不同。90年代是我国步入现代化、国民经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代的青年在职业观念上较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青年都有很大的不同,有着新的认识和取向。他们对职业要求的不同,反映出他们对职业价值的不同评价;据上海《文汇报》1991年9月份报道,作为人才济济、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人民生活水准相对较高的上海市,人们偏爱的职业是最新技  相似文献   

7.
杜威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基础,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同体"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民主共同体"的社会形态观念体现了杜威对人的价值和人的本质的新认识.其提出"民主共同体"思想的目的是使人类达到"实现每一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这是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士阶层蓬勃兴起,孟子作为卓越的思想家,曾以其机智的辩论为士阶层备受争议的存在价值做出了理论的解答,并以其自身的出处进退为士人阶层做出了表率,无疑地,孟子为士阶层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和现实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性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性教育的缺失与滞后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性教育观念的陈旧落后,西方"性解放"思潮带来的性教育价值取向的混乱,始终是阻碍性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障碍。本文分析了我国性教育观念存在的误区,并对西方性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与借鉴,提出了新形势下适合我国国情的性教育价值取向应该是注重人格力量培养的品性教育,即通过加强性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性价值观,教他们学会尊重、责任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0.
法的精神支配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行的法律性制度安排,法的精神是一种存在于所有法律当中的价值观念,它来源于对正义的不断追求。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正义观是西方法律制度内在的根本观念,它启示和支配着根植于西方文明的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每一时代的正义观念都从社会观念的角度引导着法的发展,制约着法的发展,体现在法的制度之中,成为法发展变化的灵魂和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两抢”犯罪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严重侵扰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成为城市高发犯罪类型。应针对城市“两抢”犯罪低龄化、结伙性、残忍性、选择性等特点,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策略。有效地防范“两抢”犯罪。  相似文献   

12.
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拼爹游戏"日益严重,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社会资本论角度看,"拼爹游戏"是子女对父母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承袭,这种现象的发展,会造成社会规范失控,妨碍社会流动,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自媒体交流、维权、动员、参政、监督等功能的进一步深化,"被时代"现象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在日益强化。其正面影响是利用网路表达诉求;关注社会关心民情;网络监督推进政改。负面影响是语境负面,以偏盖全;不易查实,极易扩散;随意夸大,诋毁政府。直面"被时代"现象,应该使青年充分认识到:"被时代"现象体现了政府开始更加关注民意、关注民生;说明了中国越来越民主,老百姓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政府有关部门在接受老百姓的意见;折射出人们权利诉求在觉醒,也正在督促政府有关部门改进官僚主义作风。剖析"被时代"现象,在深层次上,应该进一步引导青年:理性看待事物,认清事物主流;善意利用网路,关注青年成长;防止愤青语感,化解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4.
理欲之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古老命题。程颐承认“人欲”的客观存在,但反对过分的欲望。他认为“人欲”出于“私心”,“天理”出于“道心”,二者不可并存,因此提出“损人欲以复天理”。戴震的一句“以理杀人”为这个被后世非难最多的主张盖棺论定。“存理灭欲”一方面是个人的情感意念从世俗环境中超拔的净化过程,表现出理学道德的纯洁和崇高;另一方面被统治者利用后,被理解为对自然情欲的谴责和对道德教条的屈从,从而大大削弱了理学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道格拉斯·凯尔纳“技术资本主义”是在马克思和马尔库塞技术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精神”和现实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影响下所提出来的概念图式和“社会图绘”。它具有经济学和哲学的双重内涵,是不同于“晚期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理论认识。从总体理论特征和思想主线上看,凯尔纳无疑是一名左翼激进学者,但他同时也是一名坚持批判资本主义根本立场、强调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晚期马克思主义者。他关于对新时期新变化的资本主义的独到见解和术语表达,对于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今世界的多极化、全球化和更好地探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民警察的“见危应救”是指人民警察基于其法定职责和义务对人身、财产处于危险或灾难的公民应当立即给予拯救和援助。“见危应救”是《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应履行的法定义务之一。“见危应救”的警察主体范围是所有在职在编的人民警察,“见危应救”的时限要求民警迅速前往救助。同时人民警察还应不断提高服务助民的技能。人民警察“见危不救”应承刑事、行政和赔偿费用的法律责任。不属于人民警察危难救助义务范围事项等情形的,人民警察不要承担法律责任。警察“见危应救”与公民“见危应救”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批评的"个人主义"有特殊的含义,他主要从个人的消极思想态度这个角度来理解"个人主义",这既不同于胡适主张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也不同于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个人主义。毛泽东对"个人主义"的批评是有特殊的历史背景的,需要放到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加以理解。他对"个人主义"的认识为后来在价值观领域批判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毛泽东对个人消极思想态度和个人利益至上论的批评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零容忍警务"的核心,集中表现在警务活动中,对一切不法行为和不良现象的否定态度与警务倾向。"零容忍警务"最大的借鉴价值在于以规范化为标准,提高人民警察的诚信警务水平,以及对违法犯罪及其不良社会行为的社会控制能力,教育引导社会大众主动消除不文明行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崇尚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等社会治安积极性,凝聚社会力量,筑建打、防、控违法犯罪的铜墙铁壁,有效避免养痈遗患,从源头上减少社会治安隐患。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存在一些"不和谐音符",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们是由社会不公所引起的。本文试以"社会公正"为视角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以期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老子"无为"思想的提出,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历史的发生与发展证明,老子的"无为"思想在战乱时期是不适合的,甚至是消极的;但在和平时期,尤其是在今天的社会里,老子的"无为"思想有着发挥指导作用的场所。人类社会的前进是在有为中进行的,然而有为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是灾难。因此,在今天社会,我们需要保持无为心态,更需要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以无为之心态,行有为有意义之积极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