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体上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外资立法体系,这些立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国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原有的外资立法体系也逐渐显露其不足,需要对其进一步完善,本文试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法律主体是将现实中的人进行抽象而形成的,主要源自法律作为普遍性法则、考虑外在行为以及造就“面对国家的个人”的需要。法律主体概念的确立,彰显了人的尊严与道德品性,体现了人的共性与类似性,也为主观权利的存在奠定了基础。从性质上说,法律主体是法律的创造物、规范的人格化、能动的行为者,也是联结法律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法律原则是指对立法、司法、守法在内的整个法制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则。其特点在于“它不预设任何确定的、具体的事实状态,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规定确定的法律后果。”但是,它是指导和协调着全部社会关系或某一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与其他法律的结构成分只负载法律的一两项价值不同,基本原则差不多是法律的所有价值的负载者。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的法律实践中面临着各种法律困境,为了保障管理层收购的良序运作,应当制定统一的管理层收购条例,从而有效规范管理层收购的运行,促进国企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作为行政诉讼“通道”的功能性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目前学界对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的诸多歧义 ,有必要对这一作为行政诉讼“通道”的功能性概念重新命名。借鉴德国的行政处分概念 ,可将“具体行政行为”称为“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理行为” ,以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7.
王琳 《法制与社会》2011,(9):115-115
商主体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的自然人商人,到中世纪享有特权的商人阶层,再到近现代企业作为商主体的出现,商主体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现代经济活动的发展,其法律关系的日益复杂。本文以中国主流商主体定义的表述为切入点,阐述对商主体概念的表述和分析,以明晰商法的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8.
企业法律顾问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并经注册机关登记,从事企业法律工作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他肩负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控制、救济重任。本文通过对企业法律顾问的历史与现状、地位与优势、问题与对策的论述,期待推动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变革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商人为商业基础单位,也是我国商业法律的基本行使人。在当今法律体系中,我国针对商人的法律概念尚且存在模糊问题,很多时候不能正确区分商人与商业主体,文章便是基于此种原因展开的,在法律概念方面研究了商人的具体概念,希望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外商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公司、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外商投资企业法是指调整因外国者的投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称。自1979年第一部外商投资法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200余部外资法律、法规、规章。由于吸引外资政策的变化和立法技术的欠缺,众多的法律法规杂乱无章,流弊甚多,本文试分析其现象及产生的原因,以求找到合理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在国有企业问题上遵循主体和行为相统一的标准,是否行使政府职能是分析国有企业身份和行为性质等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多边国际经贸投资规则采取所有制中性做法,聚焦商业活动。近期发达经济体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现行国有企业规则提出了挑战。中国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时既要符合自身实际需求,又要顾及国际规范,并通过实践影响国际法规则的发展。中国目前在国有企业性质和职能认识上还不尽统一,下一步的国有企业改革应国资国企改革两手抓,继续坚持政企分开原则,采取国有企业分类和分级制度,加快政资分开,建立相应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促进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2.
蒋建湘 《法律科学》2009,27(6):151-156
在公司制国家出资企业中,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地位与普通股东的地位无异,并同样享有股东权利和诉权。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颁布使得出资人的股权代表地位得以明确,这为通过出资人股权诉讼克服国家所有权“虚置”和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保障出资人权益和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奠定了基础。出资人股权诉讼程序基本上遵循普通民事诉讼程序,但也涉及一些特殊的程序法问题,其中,出资人股权直接诉讼和间接诉讼又各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行了多年 ,但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却一直不见有明显好转。 90年代以来 ,国有企业的改革虽然走上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阶段 ,然而效果仍不理想 ,由此在理论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是否应该允许国有股上市流通的论战。文章藉此入手 ,提出了对国有企业重新定位以彻底改变我国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低下的状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邢军 《法学杂志》2005,8(4):66-69
长期以来,法学界通说认为,法律对公司的借贷、转投资等行为的限制以及法律对公司经营不得超过经营范围的要求,是对公司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限制.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解,这些限制仅仅是对公司行为的限制,并不涉及公司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郑万青 《法学家》2005,(1):116-122
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对郎咸平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法律空白、大量的行政规章代替上位法、法律不完备、法律移植的不成功、监管缺位等因素综合形成了郎咸平所谓的"法律缺位".渐进式改革和转型期社会的特点、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社会主流理念的错位、政府体制导致的监管失灵是造成国企改制法律缺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经济法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经济法”的概念研究是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作为概念的“经济法” ,从学术史、语言学和逻辑学等视角进行了语词缘起、范畴定位和文字训诂等三个方面探讨 ,并为经济法本体论和经济法学科论的基本范畴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思路、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姜莉 《河北法学》2007,25(8):122-125
商主体,作为概念,是我国商法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作为经济实体,是我国经济活动中主要的参与者和被管理对象.但是,在目前的商法学的权威教材中,不仅对商主体概念内涵的揭示是含混、相互矛盾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而且对商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也缺乏认真研究,从而导致理论学习和阐述上的混乱.虽然,统一的定义,在科学研究中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对科学研究没有益处,但应该承认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商法学理论的发展和商法学理论对我国商事立法和经济管理活动的贡献程度.通过介绍、分析,比较我国商法学理论界对商主体、商人、企业和民事主体的概念的不同观点,并结合世界主要商法典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对商法学中商主体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区分的认识,并最终归纳出商主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Valentin Petev 《Ratio juris》1999,12(3):263-273
The author starts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present-day Western society is complex, pluralistic and conflictual in nature. Because of these qualities of society, law appears as an ineluctable means for the regulation of societal relationships. Law does not express an amorphous common good, nor is it simply an instrument of power. Law turns the socio-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ion that discursively prevails in the competition among the diverging conceptions of dynamic social groups into generally binding standards of conduct. In the socio-axiological concept of law presented here, law exhibits the conflicting character of the open, pluralistic society and brings about understanding for democracy and discursive-deliberative politics. These are favourable presuppositions for the acceptability of law.  相似文献   

19.
"判例法"质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理论界对把判例法制度引入我国,并把判例作为我国法律渊源(法源)之一的讨论已有十余年,[1]几乎所有的讨论者都是持肯定的态度,建议中国建立以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是在我国的刑法典确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之后,怎样弥补刑法的漏洞又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此时,很多的学者都又将目光投向了判例法.  相似文献   

20.
赵学刚 《行政与法》2005,(5):105-108
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但是国有资本运营的传统模式(委托代理制、股份制)遭遇制度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低下,以及产生一系列弊端,因此应该跳出传统的窠臼探索新思路。本文提出国有资本的股权信托运营,并分析了制度的设计以及相关主体的权、责、利,以期克服国有资本运营中产生的弊端和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逐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促成国有资本的良性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