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涛是位才女,不仅能诗,还擅书画、通声律,有诗五百多首,今传仅八十八首。她的诗在  相似文献   

2.
张定浩 《党政论坛》2012,(20):27-27
哈罗德·布鲁姆在《读诗的艺术》里讲,“所有伟大的诗歌都要求我们被它占有。在记忆中拥有是开始,扩展我们的意识是目的”。如果要我挑选几首伟大的中文诗,《春江花月夜》一定在其中,这首诗里的不少句子都被后人引滥了,以至于很多人都误以为自己读过这首诗。闻一多称赞这首诗是“诗中的诗,  相似文献   

3.
徐有光 《团结》2008,(1):45-48
朱蕴山是我国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是不断追求进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者和爱国者。朱蕴山是一位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上千首诗作。他的人生也像一首诗,像诗一样壮丽,像诗一样豪迈,也有着诗一样的意境。他像一首史诗——他的人生足迹与历史的步伐步步相印;他像一首抒情诗——毕生都在抒发着对革命的钟情和对祖国的爱情!  相似文献   

4.
文意贵新     
我与诗一向没有什么缘分,然而,“千里捎书为一墙”这首诗虽未诚心去记,却已能倒背如流了。原因很简单:我至少在四、五家报刊杂志上见过这首诗,最近又有幸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是他思想感情的真实反映,出之以哀婉的情思,常予人一种凄迷朦胧之美的感觉。他的一组《毁家诗纪》,共诗十九首、词一首,脍炙人口,陆续写成于1936年春至1938年冬,主要记述他的家庭婚变和个人  相似文献   

6.
唐诗人孟郊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流传很广,成语“春风得意”、“走马看花”皆由此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就此诗的艺术品位而论,历代评家早有定论,无须赘言。但参照孟郊作诗时的心态、起因及个人历史环境,这首诗却也暴露了孟郊热衷功名、侥幸高中之后的浅薄心理。可以说,品味之余,颇有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7,(Z2)
正我难忘的家乡说起我的故乡哈尔滨,我总会莫名地激动,她是那样令我心神向往。我爱她,就像爱母亲,这种情怀与生俱来。哈尔滨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是风情独特,华彩万方,人称"东方莫斯科"、"东方巴黎",举目眺望,洋味十足,这座历史名城,有两首大诗潜伏我心:一首是凝固的诗——中国城市绝无仅有的欧洲风情建筑。一首是流淌的诗——浪花隽永的松花江的壮观  相似文献   

8.
李兴濂 《各界》2014,(7):32-32
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经典官书之一《天父诗》中所收选的500首诗文,除起义初期,杨秀清假托天父帮助洪秀全排解后妃纠纷的24首口述诗文外,其余476首是洪秀全进入天京初期三年中写给后妃的夫权独白.这位太平天国起义领袖,他的暴虐、残忍、荒淫,从他的诗中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一首诗引发的血案 武则天掌控大唐帝国命运的时候,这个以诗歌流芳后世的朝代发生了一件由一首诗引发的血案. 引发血案的双方不是敌人,也不是政敌,而是舅舅杀外甥.  相似文献   

10.
李爱花 《学理论》2009,(28):163-164
应璩诗,散佚大半,所存无几。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后人对其作品归类却产生分歧。同一首诗,有些归入杂诗、新诗等。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其原因,探寻《百一诗》体裁、语言、风格规范,从而得出结论:应将其全诗归入《百一诗》。  相似文献   

11.
陈玉秀 《学理论》2010,(13):153-154
《迢迢牵牛星》一诗所具有的召唤结构与话语蕴藉特点使这首诗充满多个未定点、空白点和多种意义生成可能性,使读者对这首诗的解读存在共识的同时也有所差异,其分歧主要体现在对"盈盈"一词的解释上。笔者认为"盈盈"在此诗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通"嬴嬴"解释为端丽貌,此外还有满溢的意思,指满溢的泪和满腹的愁。  相似文献   

12.
夸张和跳跃     
诗人写诗,运用夸张和跳跃手法,这是用得比较多的。有时在一首诗里,这两种手法并用。李白在一首诗里运用这两种手法,用得比较突出。先说一首诗里兼用这两种手法的,如顾况《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这里的“玉楼”,用“玉”来形容楼的  相似文献   

13.
林之源 《理论探讨》2003,(5):100-101
对毛泽东悼念罗荣桓的诗,国内学者有各种看法。对这首诗的理解,见仁见智,认识并不统一。曾有同志撰文,认为此诗是关于接班人的,诗中表明毛泽东对林彪有批评的意思,对林接班还不放心。他想问一问罗君:你的老搭档林某为人如何?还有人认为,诗中第五六两句中的"斥"和"昆鸡"指的是林彪,"大鸟"和"老鹰"指的是忠厚老诚的罗荣桓,说明毛泽东对林的反感和不信任。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毛泽东这首诗主要是赞扬罗荣桓、表达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逝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有一首著名的诗: 班生此去意何云?破碎神州日已曛。 去国徒深屈子恨,靖氛空说岳家军。 风尘河北音书断,戎马江南羽檄纷。 无限伤心劫后话,连天烽火独思君。这首题为《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的诗,许多注释者都  相似文献   

15.
倾听庐山     
去庐山,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首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庐山的诗词不计其数,怎么偏偏就想到这首来呢?这首诗流传得比  相似文献   

16.
吉广华  孙大光 《侨园》2022,(11):4-6
<正>挽着时间的手走进生命的罗盘一个旋转的思索负载着另一个不灭的生灵时间留下的砝码称量着无限的生命时间与生命属于太阳的永恒。这首诗的作者是美国纽约全球艺术家联盟文学委员会主席,纽约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中马文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院士,美籍华人赵汝铎。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似波澜不惊,  相似文献   

17.
叶小沫  叶永和 《民主》2009,(12):44-46
在爸爸叶至善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 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8.
刘亦实 《各界》2013,(10):22-23
胡适学识渊博,一生著述甚丰.仅白话诗就写了千余首,其中有一些诗,胡适自称之为"应酬诗".如《胡适日记》(1937年卷)中就有他做的几首"应酬诗"的记载:"1月6日,傅作义为先父子余公建纪念堂,来函征文,附上行状.历述他年少时种菜挑担,赶马车,颇能纪实,今特做小诗:拿得起鞭子,挑得起重担,靠自己的力气起家,这是个有担当的汉子."傅作义将军读了胡适寄来的诗,很是高兴,认为诗写得好,朴实洒脱,挺有味道,很感谢.  相似文献   

19.
有位同志谈说理诗,是讲通过形象来说理,认为唐人的说理诗胜过宋人。举的例子里有王之涣《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诗中的名篇。《唐诗三百首》里孙洙批:“二十字气象万千。”《唐诗别裁》沈德潜批:“四语皆对,读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称赞它写景是气象万千,称赞它有骨力。这首诗通过写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7,(5)
正元白,是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合称。将两个人合在一起说,不仅因为二人有近似的文学观念,还因为二人有特别深厚的友谊。公元810年,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曹参军,5年后返回长安。路过蓝桥驿时,元稹写下了一首诗。不久,白居易从京中被贬为江州司马,恰巧也路过蓝桥驿。他第一件事就是找寻元稹的诗。看到元稹的诗作后,白居易也写了一首。诗中写到:"蓝桥春雪君归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