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吕倩 《理论导报》2010,(9):30-31
阿伦特是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她在分析人的条件、极权主义起源和现代西方宪政困境等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公共领域问题及其价值,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公共领域理论体系。抛开阿伦特"公共领域"的资本主义语境,其理论对探讨中国现代公共领域的成长和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动”与积极生活——解读阿伦特的《人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条件>是阿伦特继<极权主义的起源>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著作.阿伦特指出本书要探讨的主题就是--"想想我们正在做什么".全书以"劳动"、"工作"以及"行动"作为拥有生命的世人的三种基本条件,并对三者分别加以论述.但笔者以为,阿伦特在这本书里关注的焦点是"行动".因为它有一种开创新的活动的潜能,但是就是这样一种为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条件正在逐步地消逝.阿伦特就此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补救措施.本文作者在阐明阿伦特理论的同时,分析了阿伦特之所以十分强调"行动"的因由.  相似文献   

3.
历 史上 ,东西方哲学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传统 ,这就是西方的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 ,东方的直觉主义和无神论(严格意义上)。这两种哲学传统在现代之前基本上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直到叔本华哲学和王国维学术出现 ,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是他们二人首先突破了东西方各自的哲学传统 ,真正开始转向对方的哲学传统。这种转向对其后东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 ,考察叔本华和王国维的哲学转向对于了解东西方哲学的现代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一、叔本华 :从西方到东方《叔本华的哲学》一书的作者布劳恩·梅耶(BryanMagee)说 :…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作为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家,在其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著作中都体现了其政体思想。从一开始的"哲学王执政"到晚期《法律篇》中提出的以"中庸"为原则的混合政体,表明他的政体理论从推崇"人治"到倡导"法治"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的转变也是柏拉图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汉娜·阿伦特是研究极权主义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她对于极权主义社会下的意识形态的认知有承接马克思主义的地方,同时更有自己的特色,即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在逻辑的暴虐和恐怖的狂热的纵横交织下总体呈现出承于理性、终于狂热这样一个发展脉络;而这又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西方哲学舞台上,出现了科学哲学、隐喻哲学和政治哲学三种哲学范式,这三种哲学范式分别对应着西方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精神生活的审美化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西方的这种哲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三种哲学都需要引进,以共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政治的应许》共六章,基本可以看作阿伦特政治思想的注脚,其中第六章"政治入门"尤有价值,体现了阿伦特对政治以及政治学的基本理解。阿伦特名之为"导入政治",意在表明如何进入对政治的观察与思考。该篇涉及政治的概念、政治的目的、目标与意义,涉及核武器时代的战争与和平、革命、战争与暴力等问题。阿伦特指出,哲学、神学、历史学和教育学围绕着"人"做文章,其特点是"非政治"。政治学则当以"世界"为中心关怀。"世界",即人通过行动与他人发生联系而产生的空间,不能脱离个体的人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概念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理论经历了前西方市民社会,即政治共同体社会与私人领域两种状态,表现出一种抽象的理念性的人文关怀思想.马克思通过批判性地吸收与改造前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实现了对其巨大的超越,从而使市民社会理论中的人文关怀色彩真正地接近现实的人,并更加的具体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从人文关怀的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世英 《新视野》2000,(4):65-66
一 20世纪的中国哲学是在西方近现代哲学的融合与冲突中发展起来的。 按照西方现当代一些哲学家如胡塞尔等人的一些大同小异的说法,西方哲学史经历了三次或四次革命。第一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转向,即从具体事物中寻找事物之根源转向到在人的“心灵世界”即“理念”中找根源,从而开启了一个形而上学的领域,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开了先河。第二次是笛卡尔的主客二元论和主体性哲学,他把柏拉图主义推向明确的“主体──客体”的思维模式。胡塞尔特别把康德哲学提出来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冲动”,其特征是把先验性看成是…  相似文献   

10.
《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已初步生成。从生成理路来看,马克思将人的解放确立为革命的最高目的,并致力于探寻社会革命实现的具体路径。将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置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探讨以及马克思最终选择了"社会"而非"政治"的根据,彰显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的实践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罗蒂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镜式哲学进行抨击,主张用无镜哲学取代镜式哲学。在后现代文化中,哲学不再处于至尊地位,成为一种可以应对和改善社会生活的工具。改造镜式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民主先于哲学”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人性善恶的差异对中西方不同政治理念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人性的罪性或恶性的预设下,西方政治哲学强调用法治的形式对人进行强制性约束,而在其中包含的却是对自由、平等、权利、个体之价值目标的肯定和追求。中国政治哲学则在人性善的预设下,主张用发掘先天善心和道德教化的方式进行政治治理。由于当今全球文化的多元性和通约性,因此我们对于中西伦理传统和政治理念可以而且应当采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形式,从而促进中西伦理文化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阿伦特通过对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审美判断力"的解读,洞见到了"包含着其政治哲学中最伟大、最有创见的思想",并构建了自己的"政治判断"理论。我们需要从康德"审美判断力"所涵盖的"质"、"量"、"关系"、"模态"来理解阿伦特的"政治判断"理论。"政治判断"理论可以使我们在一个新的张力场和视域中思考政治,给予我们一个新的考量路径。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市民社会理论表现为政治共同体社会与私人领域两种状态,是一种抽象的理念性的人文关怀思想.马克思通过批判性地吸收与改造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实现了对其巨大的超越,从而使市民社会理论中的人文关怀色彩真正地接近现实的人,并更加的具体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从人文关怀的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陈亚丽  王岩 《探索》2020,(2):83-95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积极言说、意义反思和价值判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对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排斥和对苏联政治哲学模仿的萌芽与初兴时期;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危机时期;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狂热和本土化政治哲学研究兴起的调适与探索时期;以中国化范式为轴心的复兴与繁荣时期。纵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蕴涵着学术性与政治性、文本性与现实性、本土性与外来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继承性与生成性辩证统一的丰富经验。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科体系,需要深度耕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真义、聚焦中国政治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维。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政治逻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象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古希腊哲学作为西方思想之河的源头,为人类思维提供了愈掘愈新的精神资源。柏拉图作为第一位有完整著述传之于世的古希腊先哲,他的政治逻辑开启范式影响深远。柏拉图生活于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而衰的历史变革时期,急剧动荡的城邦政治与纷乱无序的城邦生活加之他那重构一切的宏图大略,启使他思考完善的人和完善的生活,也即苏格拉底关注的“正确的生活方式”。由于古希腊的个人生活与城邦国家的兴衰休戚相关,所以完善的人与完善的生活在柏拉图的逻辑中即意味着一个人在完善的国家中的生活。由此,柏拉图围绕着“…  相似文献   

17.
人 本主义在哲学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 ,尤其是具有强烈非理性色彩的现代人本主义 ,自从其诞生以来 ,人们就一直毁誉参半 ,争论不休。现代人本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叔本华。正是叔本华通过对西方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批判以及对东方的印度教、佛教的推崇 ,为现代人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叔本华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来弄清现代人本主义的起源 ,从而为正确评价现代人本主义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叔本华称自己的哲学的来源是康德、柏拉图和印度的《奥义书》。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叔本华与传统哲学的关系的一点线索。这…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哲学的视域来考察,柏拉图最早对正义理念作出了系统的阐述.作为古代政治哲学的主要代表,柏拉图在理想的国家制度框架内,运用先验理性的方法推导出独具特色的正义理论,从时代的语境来看应该说是比较深刻和前卫的,但同时这种理论又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在当代重新解读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时,对于论证和构建合乎理性的现实政治制度应当会有些新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娜·阿伦特是当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的主要内容有:公民应具有行动的能力、公共领域是公民行动的场所、公民是政治生活的主体等。阿伦特理想政治愿景的立足点是积极参与的公民文化,阿伦特的公民观对于推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是非常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胡希伟 《新视野》2007,(3):47-51
文章首先肯定了牟宗三先生在《政道与治道》一书中提出的“新外王”问题,即怎样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现代化转换,使其与科学和民主接轨。文章认为,牟宗三先生之所以未能实现这一转换,是因为他沿袭了传统儒学“内圣外王”的思想,并将道德和政治的关系问题视为政治哲学的核心。政治与道德分属不同的领域,而政治哲学的核心或研究对象是制度和法律。就此而言,传统儒家政治哲学并非与科学民主之径相悖,其表现就是包含在《礼记·礼运》中的“外圣内王”思想,即以大同社会的理想作为政治制度设计的范导性原则,而以小康社会的现实经验作为可行的制度安排。文章指出,沿着这一逻辑思路,借助于“新制度儒学”强调制度建设重要性的成果,就可以成为实现传统儒学现代化转化的具体途径,即通过制度和法律建设等程序正义手段,把民主宪政思想引入儒学实现社会的实质正义,而传统儒学又为政治哲学的制度建设提供了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原则的大同理想、社会正义和集体利益至上的超越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