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去破解难题,创新体制机制,从根本制度上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经历了“政社合一”-“行政依附”-“逐步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政社关系是影响公共治理失灵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从政社关系视角研究公共治理失灵的成果不多。目前有关研究多以界定清晰的公共治理概念为基础,在未形成一致认同的概念大背景下,盲目定义易导致文章内容偏颇。基于此,可以从政社关系出发,对公共治理概念进行梳理,选取构成公共治理的四大核心要素,即行动者、关系、方式与目标,在四大基本要素叙述中分析政社关系是如何致使公共治理失灵的,并给出制度建设与公共精神培育并举、政府还权与社会承权并行、分工与协作并重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社会组织的发展已经初具觌模,成为福州市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推进福州市社会组织发展,应该从加快政社分开步伐、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开展自律诚信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正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太仓主动应对逐步显现的各类深层次社会矛盾,着力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2008年,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精神,太仓在全国率先开始了"政社互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五年来,通过课题研究、制度设计、乡镇试点和面上推广的分阶段深入,全市已基本形成"市镇村整体推进、党政群有效联动"格局,互动理念深入  相似文献   

5.
由于在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服务缺位,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发展转型面临困境。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互动关系是破解城乡结合部社区发展困境的一种有益尝试。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互动关系表现为通过社区管理主体、客体及管理方法的创新来变革基层治理方式,实现社区管理创新,同时也表现为满足社区内异质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改善城乡结合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滞后状况,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协商是对中国不断发育的社会力量的积极回应,是解决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的务实举措,是推动社会治理和公民自治的一种民主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组织协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存在协商发展不均衡、协商能力有待提高、协商主体不对等、协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探索和完善社会组织协商,需做好统筹协商和试点工作,提升社会组织的协商意识和能力,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创新社会组织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爱丽 《奋斗》2014,(1):14-15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所未有。纵览《决定》,有两大突出的亮点:一是从单方面的政策改革走向了全方位的制度改革,特别突出了党中央在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上的深谋远虑和制度安排;二是用"治理"替代了"管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的政府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三个层面提出了具有多元性、协调性、互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由于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存在经费缺乏、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不足等问题,因而,要进一步发展我国非政府组织,必须完善管理法规;推进改革,实现政社分开;注重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转变观念,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求实》2021,(4)
在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的社会治理范式转型背景下,政—社以何合作替代政—社何以合作,成为政—社合作研究的重心。研究发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村级组织和农村居民等构成农村环境整治的主要参与者,其分别遵循科层关系下的行政推进、竞争关系下的契约合作、社群关系下的自愿合作以及熟人关系下的道德约束行动逻辑。借助扁平化、透明化的现代互联网技术,多元主体的差异化行动逻辑相互调适与耦合,形成了主体间双向互动与传递的反馈型关系。结合三清洁五级联动工作体系,政—社合作主要通过宣传动员、道德约束、物质激励、行政推进和契约合作机制来实现,政府在合作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强调合作机制的组合化运用。但由于政府压力型体制、条块化组织体系与理性化官僚、农民整体素养有待提升和社会组织独立性不足等原因,农村环境整治内生性动力建构不足、市场化运作流于形式和整体性发展思维有待进一步拓宽。破解上述困境,需要继续深化服务型政府转型,提高社区的自治能力,进而优化政—社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需要我们顺应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转型变化的新趋势,在党委领导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会治理的体制和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三社联动"作为当前社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已引起多方关注,内蒙古B市D社区"三社联动"的治理实践表明,在单位社区的治理实践中,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政府等基于社会理性化逻辑形成了一致的社区发展目标,促成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合作行为,而且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理性的发育,使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贾波 《世纪桥》2020,(3):89-92
"三社联动"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了机遇,但社区社会组织仍然面临政社不分、合法性不足和社区居民认可度差等外部环境的束缚。在行动主义视角下社区社会组织可通过遵循社区治理的价值取向、发挥专业优势、探寻基层政府真实诉求、找准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鼓励社区居民有效参与等行动策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3.
政社分开的改革因政府内在的治理逻辑与统治逻辑的矛盾而进展迟缓,这一矛盾来自一种对权力的误解。政社分开的实质是权力的分开,即领导权与治理权的分开。这一分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也切合政社分开改革的实践。它有助于解决使社会组织和团体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而自治的组织这一政社分开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有助于在基本的功能上划清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边界,也有助于解决改革内在的治理逻辑与统治逻辑之间的矛盾。领导权与治理权的分开并不意味着政府将治理权全部放手,政府需要在它治理的领域里承担起它的责任,同时政府还承担着对社会组织进行监管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把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又分别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必须加快社会组织发展,让社会组织承接相关"社会性事务";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  相似文献   

15.
不合时宜的单一治理、日益壮大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治理理论等,都在宣告——"合作共治"的政社关系将是其改革的最终归宿。合作共治的基础来源于理念的一致性、优势的互补性、合作的长期性。合作共治的类型包括项目型、替代型、互惠型的合作共治。"合作共治"作为政社关系范式变迁的新方向,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第五个现代化"所必须的一种社会治理关系架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变迁的背景下,现代性因素与传统因素的多重交锋使得共同体趋于衰落。面对农村基层场域的变化,现有的治理模式难以完成秩序整合的诉求。农村社会迫切需要新的治理模式的介入,以推进农村现代化变迁。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会治理,可以完成向服务型治理的转型。通过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民自治能力的赋权与增权,通过社会工作公平、正义的理念嵌入,实现农村治理要素的再整合,并通过重建社区共同体,最终完成农村基层治理的秩序期待与发展期待。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探讨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中的行动策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的具体实践中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行动策略,即服务治理型和支持建构型。一方面,虽然有一些不足和短板,但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治理型行动策略;另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中的支持建构功能日益凸显,虽然目前力量还比较薄弱,但它正在成为“五社联动”实践中的创新行动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何卫平  刘滨 《求实》2017,(6):54-64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都离不开对"政社互动"关系的探讨,"政社互动"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而政府购买服务的兴起恰为"政社互动"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以"政社互动"为切入视角,对C市W区政府购买服务过程进行解构发现,"政社"在互动过程中暗藏陷阱,即存在"异化合作""组织趋同""合作内卷""行政依附"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政社互动失灵"。由此,政社互动陷阱的生成逻辑根源在于购买服务实践的双向形塑,理想形态是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合作治理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原中央苏区作为共和国治国理政的试验田,是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面对外部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经济封锁、政治压迫,内部传统封建残余思想的桎梏以及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党团结带领根据地军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伟大斗争,探索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社会治理实践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社会治理工作的原则与特点,凝练出“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实事求是的治理原则、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追求胜利的治理信心以及健全法律的治理保障”,对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 《世纪桥》2013,(3):124-126
慈善事业的发展是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的发展不只是慈善组织本身的事,而是要在社会宏观背景之下展开。本文就建立权利与责任平等的公民社会、充分发育民间社会组织、进一步将社会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分离,以及社会利益的重新调整等四大方面,研究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