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罗筠 《理论月刊》2012,(1):173-175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在中国部分县域地区频繁爆发,凸显县政治理危机。本文提出"边界"的分析框架,认为在利益极为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将农村群体性事件放置在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考察,农村群体性事件是县域社会边界秩序混乱诱发的严重的对立冲突,是地方社会发展非常态的表现。因此,有必要从县域的特质入手,从制度的层面构建合理的边界秩序,实现县域政治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利益主体以违法方式向政府部门表达利益诉求以及不满情绪,并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我国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其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而相关政府部门侧身利益之中、忽视某方利益并至其严重受损是直接诱因。群体性事件虽然影响严重,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威胁,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解决之。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的根源、诱因、诉求及伦理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柱 《岭南学刊》2014,(1):105-109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利益主体以违法方式向政府部门表选利益诉求以及不满情绪,并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我国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其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而相关政府部门侧身利益之中、忽视某方利益并至其严重受损是直接诱因。群体性事件虽然影响严重,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威胁,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解决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时有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地方政府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极少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律师作为法律素养较高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介入有利于群体性事件顺利解决,对于推动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郁海波 《人民论坛》2011,(10):110-111
近几年,时有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地方政府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极少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律师作为法律素养较高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介入有利于群体性事件顺利解决,对于推动法治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大以来,"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语)的公平正义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直至今天,与公平正义有关的平等问题依然遭到人们有意无意的忽略和误读。当下,在利益分化、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时有发  相似文献   

7.
陈晖 《公安研究》2012,(1):19-30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利益性矛盾突出、矛盾的复杂性加大、群体性矛盾增多等特征,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仇富"、"仇官"、"仇社会"等深层次主观心理因素。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信访问题、群体性事件、社会骚乱事件分别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源头预防,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立足于疏导化解,建立健全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立足于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立足于预警防范,严防敌对势力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8.
评述由头:群体性事件为何在县域多发近年来,由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2011年6月以来国内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6月10日,广州增城孕妇王联梅和丈夫因摆地摊与治保队人员发生冲突,引发持续三晚的严重打砸抢烧事件;此前一天,湖北利川一官员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众聚集事件;6月6日,广东潮安县古巷镇因农民工讨薪被砍伤,引发群体性事件;9月2日,浙江乐清发生出租车司机停运群体性事件,等等。纵观近几年来的群体性事件,我们发现,多发生在县域。其多发的原因何在?特征有哪些?政府又应当制定怎样的应对之策呢?  相似文献   

9.
高晓寒  ;高树宏 《前沿》2014,(17):103-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民生问题,其中必然有一些人的心理需求以及各方面的利益没有得到及时抚慰,一旦触及底线,就容易爆发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治安,且给国家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此类事件应尽快杜绝。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张力加大和社会稳定性降低的突出表现。如何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采取切实可行办法来预防和消减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结构性诱因;利益受损者的相对被剥夺感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心理性诱因;负面的"集体记忆"导致弱者符号化的认知模式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认知性诱因;政府信息管理"缺位"和媒体应对失当导致的谣言弥散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信息性诱因。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政治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特征是主体为弱势群体,主要发生在县域范围内,主要针对的对象为地方政府,尤其是县政府和乡镇政府。本文从政治认同入手,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县域的公众政治认同正在一步一步的弱化,导致群体性事件极易发生。具体而言,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首先是政治认同的基础——利益认同的流失;其次是政治认同的关键——制度认同的流失;最后是政治认同的核心——价值认同的流失。因此要有效地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必需从政治认同的三个要素即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来逐步强化人们的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尧超 《人民论坛》2014,(3):228-23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呈一定规模性、暴力程度较高的群体性事件主要发生在县域地区.文章以C省为研究范围,认为县域群体性事件具有触点多、燃点低等特点.对比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对流浪、失学儿童及青少年的帮扶救助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群体性事件认识有逐渐深化和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是基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发展有两极分化态势。公安传播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应坚持公安机关政治社会责任与处置群体性事件角色定位的统一;法、理、情的统一;闻警而动与全程舆论引导的统一;通报事态、澄清实事、说明政策与及时处置和问责、有错必纠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上看,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分为集体性维权群体性事件、无利益相关群体性事件、因族际关系和宗教而成的群体性事件三种。从成因角度看,引发和造成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可从社会心理、利益矛盾、社会政策、政府行政等角度分析,其核心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张力平衡。关于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对策,本文从构建服务型政府,培育公民意识,建立健全预防和应急机制,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合作治理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尧超 《人民论坛》2014,(8):228-23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呈一定规模性、暴力程度较高的群体性事件主要发生在县域地区。文章以C省为研究范围,认为县域群体性事件具有触点多、燃点低等特点。对比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对流浪、失学儿童及青少年的帮扶救助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江胜尧 《前沿》2012,(15):95-98
土地资源的商品化、资本化已经成为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考量因子,失地农民的劳动价值再现和劳动增加值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风险点,县级政府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工商资本与农民利益保障的冲突成为群体事件不断急增的本源.从土地、资本与权治的视角分析县域群体事件发生的机理,提出理顺县域经济增长的资本发展要素、规范国家土地征购制度和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的能力建设的策略选择,以改革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和性质;论述了基层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分析了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诱因:表象诱因是公众利益无法诉求、信息公开滞后、基层政府发展理念失衡,而根本诱因是分权制衡体制的缺陷、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利体系设置不合理;提出了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相关对策: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公布真实信息、把公平正义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利益矛盾冲突的外化表现,具有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预防出发把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社会价值意义远胜于处置的效果。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针对政府及政府部门,因此从平衡社会心态、缓和公众关系、协调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创新社会管理,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调整行政运行机制,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迅猛的发展,但事物总是矛盾的,在经济体制改革正深入进行的同时,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各种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矛盾于未然,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解决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后,提出了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和政府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尽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同,涉及各种行业和领域,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以及利益分配不均衡所致,如何将合理的利益诉求通过规范的体制性渠道进行表达和维护,就成为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