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5月25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2007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中国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妄加  相似文献   

2.
君子求仁得仁,后人无权妄加评说;只是少了一部很有特色的《中国文学史》,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会主义的多层次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放生产力,就要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制度和体制进行改革,建立新的制度和体制,同时吸收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资金。这就使一些人产生了疑惑,改革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西方的一些政客也妄加议论,认为中国走的是一条资本主义的路,是搞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姓资姓社的问题异常尖锐地提到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现在,党内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党员干部在公开场合讲话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讲有悖于中央精神,对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工作评头品足、滥发议论的话有之;传播小道消息,把社会上某些妄加猜测的东西和互联网上所谓的“内部  相似文献   

5.
去年5月我出差到德国一个星期。对德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及其利弊只有浮光掠影的了解,不能妄加评判。但对德国人认真办事的精神,却有真切的感受。5月是德国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盛开着鲜艳的花朵。大地像铺上了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无一处有裸露  相似文献   

6.
《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第一期刊登了李传琮同志《试析我国保卫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以下简称《试》文)、的文章,读来很受教益。笔者对保卫学缺少研究,对《试》文的基本观点未敢妄加议论。但《试》文中有一个提法,即“派出所的主要业务是户政管理,它是户政部门的基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尽管《试》文也谈到,“派出所所涉及的公安业务面广,几乎公安机关的各部门以至国家安全机关都与它发生业务联系,”这是十分正确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理论视野下,探讨中国道路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即中国道路产生的历史前提、中国道路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形态、中国道路的历史使命和深化拓展、中国道路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中国道路研究中还存在几对重大关系,即中国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现代化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前后的道路、坚持中国道路和排除各种干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处理好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中国道路研究中必须关注的。进一步深化中国道路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新辉  李健 《前沿》2013,(22):4-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深情阐述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为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将“中国梦”的美好憧憬化为现实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本质上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案"。它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考虑了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同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艳涛 《桂海论丛》2009,25(3):12-1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便开始了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两方面.在当代中国,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共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有历史、有深度、有故事的国度。前现代与现代相互缠绕,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本土与外来激烈碰撞,东方经验与西方逻辑纠缠一体,这既是滋养、孕育中国故事的历史背景,也构成了中国话语建构的独特语境。中国话语,归根结底是中国故事的学术呈现,只有洞察中国故事的本质性规定,方可迎来中国话语的决定性出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书写的革命的中国故事、发展的中国故事、治理的中国故事、文明的中国故事、改变世界的中国故事,构成了中国话语最深刻的基础、最充足的根据。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站稳国家立场、人民立场。中国话语的任何言说都只能是为国家代言,替百姓说话。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捕捉中国样本的特殊性。中国样本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世界景观,解码中国样本是新时代中国话语建构的历史使命。讲好中国故事,当务之急是创设标志性议题、凝练标识性概念。标志性议题和标识性概念是理解中国故事的重要依托,也构成了21世纪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12.
冯海波  崔伟 《前沿》2011,(21):22-25
西方学者率先提出了"中国模式"的概念,却并未就其内涵形成一致共识。西方学者用"中国模式"概念指称"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实质,故意忽略"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最大特点———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考察"中国模式"概念产生的背景与过程,可以发现"模式论"是作为中国"威胁论""责任论""领导论"的替代品而出现的,虽然"模式论"有了难易否认的全新内容,却仍然不能改变其本质上的否定意义。真正意义上具有普适性的中国模式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3.
于品海 《人民论坛》2014,(12):194-198
中国议题基于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中国文明与历史批判的反思、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的反思、对以资本主义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文明"的反思等三个现实向度,基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掘,突显了中国的哲学反思和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自觉。中国知识分子必须重新认识和掌握中国思想,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独立的、去意识形态化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深刻历史实践中攻克难关、砥砺前行的重要法宝。在举国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侵袭的危难时刻,必须坚定弘扬、展现、凝聚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注入精神动力、增强解题能力、积蓄战斗实力。经历这场战“疫”之后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亦必将在历史与现实的考验、思想与实践的打磨下蜕变升华,以更强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三者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不走中国道路,就无法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与现实选择;能不能实现中国梦,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不渝追求。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确定历史任务,找准历史方位,明确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晓明 《桂海论丛》2015,31(3):14-18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问题提出"四个必须"的重要论断,意蕴深刻、意义重大。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的深刻意蕴,就是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国梦统一起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深刻意蕴,就是要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深刻意蕴,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来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能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深刻意蕴,就是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7.
彭焕才 《湖湘论坛》2008,21(6):28-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塑造的。它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革新、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体现了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特色"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运期间,东南沿海省市的票贩子们“有点烦“.春运开始后,上海铁路公安局从福州、杭州、上海、南京、合肥等地抽调20名铁警,分成5个小分队,开展异地打击票贩的旋风行动.他们来去无声,在事先不通知目的地警方的情况下,直奔车站抓票贩,扭送到派出所后,便悄然赶赴下一站(据1月10日<都市快报>报道).因此票贩们的“下岗“率上浮了多少个百分点,因为没有看到官方统计,不好妄加猜测,笔者只是想知道,这种看似新鲜、刺激的推磨式执法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闫莉 《传承》2009,(10)
利玛窦在华期间,针对中国的现状,大力研习儒家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塑造的中国形象,既是西方社会总体想象的产物,又是利玛窦个人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时的真实印象.它受制于欧洲社会文化语境和读者期待视野,"为我所用"的立场显而易见,反映了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角度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炮制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这些论调逐渐失去市场。最近,西方一些人士又提出“北京共识”即“中国模式”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内学者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侧重于纵向考察。“中国模式”则是西方学者从全球的角度和世界的眼光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概括,侧重于横向比较。两者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模式”是相对“华盛顿共识”提出来的,它既不同于欧美模式、日本模式,也不同于拉美模式、印度模式,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中国模式”即社会主义模式,它的成功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产生示范性影响。◆◆“中国模式”还在探索发展中。我们决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使“中国模式”更加完善,更具有世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