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李士元 《人民论坛》2011,(12):74-7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多党制的雏形,以西方民主国家为模板的政治体制在俄罗斯建立起来。在普京时期,超级总统制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俄罗斯政党政治越来越呈现出"弱参与型政党政治"的特点,由此产生的政党功能逐渐工具化,失去了政党政治的真正意义,而这正是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经过20年的转型,俄罗斯在遵循民主政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已经确立了宪政民主的框架。然而,西方的民主政治并不适合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实际,处于转型期的民主政治体制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超级总统制"的宪政设计、"无执政党"的政党政治与发育不良的公民社会成为制约俄罗斯政治发展三个主要障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只能意味着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失败,立足现实国情,尊重文化传统,加强权力的分享与制衡,形成民主、权威与法治相结合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1997年宪法是泰国政党政治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界碑,在这部宪法的规定和支持下,泰国的政党体制和政治体制部更加民主化和稳定化,因而这一阶段泰国民主政治的内容有了某些实质性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泰爱泰党一党独大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绵锦 《理论月刊》2008,(2):143-146
俄罗斯的政治转轨从苏共一党执政、权力高度集中、缺乏制约和监督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转向多党竞争、议会民主、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历经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三个发展时期,最终形成了目前有俄罗斯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通过分析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历程和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在目前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在政改的战略思路上应体现经济优先发展;政改的发展模式上应走稳定的渐进式道路;政改的推进过程中应注意确立本土化的民主政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改革路径、结果及其成因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俄罗斯改革从破坏国家政治体制入手,没有对改革的具体任务和前景作充分的论证,却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手段和方法,致使俄罗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无法解决、公民社会难以形成,而中国的改革则具有循序渐进、论证充分的特点,不仅考虑到了中国经济的特点和政治体制的特点,而且顾及了民族传统和民众心理的特点,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和政治稳定,奠定了以正面的、积极的活动为取向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中国的经验无疑会促使俄罗斯后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苏东剧变之后,俄罗斯各个党派在现行政党制度之下,纷纷经历了由建立到发展的曲折过程.目前基本形成以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共产党、公正俄罗斯党、自由民主党为代表的政党格局,新一届国家杜马的选举尘埃落定,四党跻身国家杜马,分得各自的议会席位,各党派从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出发,提出自己的政治纲领与实践举措,逐步融入俄罗斯的议会体制中.系统地研究剧变后俄罗斯政党的发展状况及其转型变革的情况,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政党政治的精英属性有着独特的内涵:政党政治与社会大众有着目标一致的价值追求,却在治理形式上存在脱离。中国共产党通过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效的化解了政党政治和社会大众的疏离,对政党政治的精英属性进行了成功的调试。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贸易政策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其国内政治体制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对贸易权力的分立,利益集团以及政党政治的参与,导致美国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趋向复杂化。在后危机时期,美国执行的对华贸易政策中,贸易保护主义日趋抬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的变化,始终离不开美国国内贸易政策决策体系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博弈。因此,美国国内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利益集团控制政治权力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朱联平 《传承》2013,(7):102-104
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活动始终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孙中山政治生涯的早期是革命型政党政治活动,接着是欧美议会式政党政治活动,最后才走上了列宁主义政党的道路上来。孙中山的政党观实际上就是三个不同时期政党政治活动的思想反映,折射出了孙中山对中国民主化道路和建构民族国家思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党是在西方近代政党政治大潮的涌动下产生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国情因素,促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方政党政治的诸多特点,其中尤以"以党建国"和党治为标识。中国政党政治的特质带来了成功,也留下了教训。中国应在借鉴和吸收政党政治所应遵循的宪政民主基本原则的同时,立足于本国社会政治关系的实际,顺应民主法治发展潮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走出一条既体现民主法治精神,又符合本国实际的政党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朱联平 《传承》2013,(5):102-104
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活动始终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孙中山政治生涯的早期是革命型政党政治活动,接着是欧美议会式政党政治活动,最后才走上了列宁主义政党的道路上来。孙中山的政党观实际上就是三个不同时期政党政治活动的思想反映,折射出了孙中山对中国民主化道路和建构民族国家思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转型促使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兴起。中国政党政治经历了多党竞争、一党独裁和多党合作的历程,最后确立了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模式,实现了中国政治社会的转型。这种新型的政党政治模式有着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它的设计与建立契合了中国的传统与国情。  相似文献   

13.
源于西方的政党政治自诞生伊始,便在西方学术界中陷入了民主和反民主的争论与分歧之中。另外,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政党政治被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正在走向衰落,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过去式。如何看待西方学者关于西方政党政治的争论与分歧,如何对当代西方政党政治进行定位,将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明春 《前沿》2012,(1):43-44
随着国家民主政治和政党的发展,政党政治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构成当代政治体系的主流,成为当代全球最大的亮点。而作为政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政党政治现代化也就相应的提上了日程,政党政治现代化已然成为政党政治国家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努力实现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和俄罗斯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发挥功能和存在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两国青年自组织在发展势头、功能定位、网络推动等方面存在着相同之处.同时,也对两国由于在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方面的不同所导致的巨大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要积极借鉴俄罗斯青年自组织的优良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正确引导中国青年自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使其在促进社会和谐、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独具特色的政党政治思想.一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行民主宪政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道路;二是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实现形式,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政党政治的基础;三是坚持基本的政党政治伦理规范,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志钢 《求索》2008,(11):205-208
1927-1931年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党治国”之政治体制经历了从酝酿准备、初具形态到基本确立的发展过程。由于该独裁专制体制截然不同于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的“党治”理论与政党政治运作原则,具有明显的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性质,从而遭到包括国民党反蒋派系在内的各中间政治势力的抵制与反对。本文旨在对通过“党治”体制确立过程及中间势力反“党治”斗争得失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8.
魏崇辉 《创造》2015,(9):57-58
<正>民主政治的获得必须立足于本国具体国情,走适合本国的道路。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是西方后现代理论大师,解构主义思潮的领军人物。基于马克思主义,德里达阐述了其对政党政治的认识。作为解构主义的大师,德里达的解构风格同样也渗透在其对政党政治的理解和认识中。他的政党政治思想可以分为两点。其一,德里达认为,现时代境域下,政党政治已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他指出:"正如人们能够预见到的,在当今世界的每个角落,政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政党政治,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形式。英国是现代政党政治的发源地,也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英国是政党政治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国家,政党政治运行较为公开和规范。近年来,英国政党政治继续稳步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政党政治和政党外交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中的普遍现象,政党政治的普及为政党外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国际活动空间。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且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总体外交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政党外交,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