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占录 《小康》2007,(5):92-92
让地价、房价回归市场。地价越高,政府收益越大,巨大的政府土地收益可以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大月刊》2010,(2):14-15
加快经济转型 遏制房价上涨 2009年,上海房价涨幅较大,地价创出新高,房地产收入占了上海新增GDP的半壁江山,房价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3.
进入2004年,房价一路走高。过多的增速引起了政府高层的关注,2005年初以来,相关政策频频出台。3月17日央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月26日“国八条”出台,国务院下发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7日,“国八点”又现;5月11日,七部委出台稳定房价新政策;5月27日,建设部出台稳定房价6项时间表;8月15日,央行出台《2004年中国房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国土资源部也发布了《2005年第一季度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05年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必然会作为一个样板写入改革开放史,作为第四代领导集体“情为民所系”的执政宗旨的体现,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由经济现象上升到政治高度。那么,国家宏观调控能否规避房价的过快上涨呢?内蒙古地区的房价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唐捷 《思想工作》2005,(10):26-28
进入2004年,房价一路走高。过多的增速引起了政府高层的关注,2005年初以来,相关政策频频出台。3月17日央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月26日“国八条”出台,国务院下发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7日,“国八点”又现;5月11日。七部委出台稳定房价新政策;5月27日,建设部出台稳定房价6项时间表;8月15日,央行出台《2004年中国房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国土资源部也发布了《2005年第一季度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05年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必然会作为一个样板写入改革开放史,作为第四代领导集体“情为民所系”的执政宗旨的体现。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由经济现象上升到政治高度。那么,国家宏观调控能否规避房价的过快上涨呢?内蒙古地区的房价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一个针对土地招标和挂牌出让情形下,由各地方政府充当房地产市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容积率是由地方政府内生决定的控制变量情况下,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了在短期内地价并不影响房价。同时也进一步论证了:在通常情况下,垄断(在本文表现为产品差异程度高)才是造成高房价和房地产开发商暴利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认为,降低房价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打破目前房地产市场高度垄断的行业格局。  相似文献   

6.
房价持续上涨,有很多人骂开发商赚昧心钱。其实,商人逐利是本能,无可厚非。但房价非正常上涨,绝非商人所能左右。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及其一些官员为虎作伥,几个开发商不可能掀起大浪  相似文献   

7.
遏制地王与囤地现象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一年有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率先反弹带动了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在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中,央企、上市公司踊跃争夺地王;开发商大量囤地,赚取暴利.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在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导致企业逐利预期增强,房价上涨带动地价上涨,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使得这一循环不断延续,最终在土地这一生产资料上极端地反映出来.当前,疏堵兼顾是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正>调查结果90.4%受访者认同房价击鼓传花、泡沫必将破裂,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化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对未来三年内中国房价的走势,34.0%受访者"看涨"房价,50.4%受访者"看跌"房价80.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房价对家庭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39.2%受访者选择"沦为房奴",13.9%选择"买不起房,只能租房"53.2%受访者认为"如果中国房价泡沫破裂,房奴将是最大受害者"51.1%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难敌土地财政诱惑"是房价上涨过快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解决了战后初期严重的住房问题并促进了住宅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战后日本住宅业取得很大成就,但还不能讲日本已经完全解决了国民的住房问题,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摆在那里有待日本政府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其一,从70年代起地价暴涨致使大城市房价过高,对普通日本国民居住状况的改善和政府住房五年计划的落实造成了很大冲击。战后日本地价不断上涨,尤其是进入70年代,日本出现了多次大幅度的地价上涨。7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大城市及其边缘集中,住宅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对土地需求总…  相似文献   

10.
刘晓伟 《前沿》2007,(1):177-178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就持续不断高涨,特别是近两年,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普遍上涨的同时,房地产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方政府在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秩序良好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其在房地产“升温”问题上更好的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是我国构建公共服务性政府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房价上涨过快,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埋下巨大隐患。为此,中央果断实行宏观调控。但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为增加财政收入,搞政绩工程,不积极落实中央政策,甚至继续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针对这一严峻形势,4月3日,新华社评论员文章说,“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这篇文章给出的明确信号是,对不采取措施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地方,中央将要向有关负责人严厉问责!  相似文献   

12.
钱谁来管     
《政协天地》2010,(1):26-27
“两会”热点的相当一部分跟“钱”有关。各行各业各地的人都在喊“要给我们这个行业、给我们这个地方投更多的钱”。房价高主要是地价高,地产商成本的大约有一半都流入政府腰包了;全国高校债务高达5000亿,根子是政府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3.
破解地方依赖土地财政的畸形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价格不断推高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拉高地价和房价;而高房价所带来的高风险又使得地方经济随时处于脆弱的状态。通过探析"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破解地方经济增长对"土地财政"高度依赖的对策,使其回到正常、合理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4.
童大焕 《小康》2012,(5):94-95
在货币增长的大环境下,房价上涨只是所有物价上涨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不改革土地制度和政府投资体制、不控制货币供应量,只想单方面控制房价,同样只会得到一个失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市场的源头.中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城市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现状,导致地方政府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实施"饥饿供地政策",抬高商品住宅用地价格.从住宅用地供给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考察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发现:"土地财政"理念是导致住宅用地供给总量短缺的重要原因;"土地财政"以及地方政府对低收入人口的排斥使其疲于供给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证研究也发现: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住宅用地供给受限程度越高,地价和房价相应越高,这些城市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越低.对此,亟待从短期的政策调整和长期的制度建设上进行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 住房是民生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十年我国的住房房价飞速上涨,就连小城镇的房价也翻到好几千,这样的住房价格上涨与我国80%老百姓的收入不成比例。虽说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我国的富人毕竟占少数,80%的人的收入还不能支撑快速上涨的房价,即使买得到房也得几十年还债。这样的房价牵动着13亿多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政府和总  相似文献   

17.
于海涵 《传承》2010,(21):122-123
公共政策旨在解决社会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各种政策问题,在目前房价过快上涨的背景下,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政策问题。通过对房价过快上涨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寻找解决这一政策问题的路径,探索如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以实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政策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市县     
海口 首次实行“限地价、竞房价” 8月12日,海口市西海岸新区(长流组团)南片区地块以“限地价、竞房价”的方式拍卖出让。这是继北京、广州等城市采用“限地价、竞房价”的出让方式后,海口也首次采用此种方式。“限地价、竞房价”的拍卖交易方式,是在确定地价的情况下,以“价低者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旨在解决社会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各种政策问题,在目前房价过快上涨的背景下,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政策问题.通过对房价过快上涨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寻找解决这一政策问题的路径,探索如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以实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政策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印发后,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