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可适用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对受害人进行保护,并选择全国9个基层人民法院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2.
江锦  赵莹 《法制与社会》2011,(7):141-141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审理指南》),其中第三章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措施,首次提出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可适用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对受害人进行保护。这一规定是我国在反家庭暴力中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的有益尝试。所谓保护令,是指在家庭暴力或虐待案件中法院颁发的保护配偶一方免受另一方人身伤害或子女免受父母虐待的紧急命令。  相似文献   

3.
代敏 《人民司法》2012,(6):29-31,1
从情理上讲,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可以寻求的救助保护途径很多,但实践中,各种途径的保护力度好似都不够。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出台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可以说是干预家庭暴力的司法担当。在此基础上,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多,裁定执行保障模式也不断完善。对家暴加害人适用远离令,在当下国内还是一种新颖的人身安全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4.
陈苇  段伟伟 《河北法学》2012,(8):27-28,29,30,31,32,33,34,35,36,37
通过实证调研,其结果显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且当事人呈现出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特点。人民法院在涉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既有家庭暴力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送达、调解方法上的有益经验,也面临着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及反家庭暴力联动机制不完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局限性、取证难等一些困境。建议我国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加强防治家庭暴力宣传的同时,明确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证调研,其结果显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且当事人呈现出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特点.人民法院在涉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既有家庭暴力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送达、调解方法上的有益经验,也面临着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及反家庭暴力联动机制不完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局限性、取证难等一些困境.建议我国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加强防治家庭暴力宣传的同时,明确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  相似文献   

6.
一、试点基本情况2008年11月,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被确定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试点法院。我们首先开展了两个月的调研和论证工作,争取到了人大、妇联、公安等机构的支持,进而完善法院内部机制,设立反家庭暴力受理的窗口、成立反家庭暴力合议庭、制订《关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程序规定》,于2009年1月正式开始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她是我国第一位系统介绍“受虐妇女综合征”的法律专家; 她是我国第一位专门为“以暴制暴”妇女提供法律救济的执业律师; 她是我国第一位提出“对家庭暴力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学者; 她是我国唯一一位能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女性主义疗法”的心理咨询师; 她是被全国很多法院奉为审案“红宝书”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的起草者; 她是在涉及家庭暴力案件中作为“专家证人”出庭参与诉讼的第一人…… 在我国反家庭暴力领域内,她注定要被写入史册.  相似文献   

8.
区分家庭纠纷和家庭暴力,尤其是精神暴力,应当以加害人是否存在控制的主观故意来判断。对于涉精神暴力的离婚案件,调解不成时,应当尽快判决离婚,在财产分割上充分保障受害方利益。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对身体暴力的加害人有较好的警示作用,但对精神暴力应当慎用。  相似文献   

9.
法国工业产权授权、无效的诉讼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2001年专利法修改以前,当事人就发明专利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和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而提起诉讼的案件,作为行政案件由北京市高、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专利法》、《商标法》修改后,当事人就专利或者商标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决定、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或者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而提起诉讼的案件,根据所争议专利或者商标是否涉及民事争议,案件分别由知识产权审判庭、行政审判庭依照《行政诉讼法》审理。随之,首次涉足此类案件审理的行政法官们又进一步对案件的审判思路提出了他们的观点:把专利复审委员会或者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或者裁定作为审理中心,只是审查两个委员会所做决定的合法性,法官应避免对专利的创造性和商标的显著性直接作出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2011~2013年审理的离婚案件为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中,被认定为家庭暴力的案件所占比例仅为4.8%。法院对家庭暴力的认定有很大难度。审理离婚案件的该院民一庭法官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09年5月1日生效,该司法解释对驰名商标的认定、驰名商标的保护、驰名商标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12.
业界     
《中国审判》2014,(2):6-6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规范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案件 2014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解释》共十二条,包括明确"一事不再理"原则、明确执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先行裁定的管辖和程序问题、重申了申请执行仲裁裁决书或调解书的条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检察机关对先予执行的民事裁定提出抗诉的案件应当如何审理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只能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对其抗诉亦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这种监督是案件终结后的“事后监督”。因此,对于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作出的先予执行的裁定,因案件尚未审结,不涉及再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于法无据。如其坚持抗诉,人民法院应以书面通知形式将抗诉书退回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此…  相似文献   

14.
国内简讯     
北京高院发布关于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指南4月13日,北京高院发布《关于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指南》,对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进行规范。此次发布的《审理指南》共三个部分,四十二个条款,涉及网络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纠纷中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据介绍,在涉及网络商标权的部分,《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15.
2016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开始实施。在《反家庭暴力法》制定过程中,强制报告制度、紧急安置制度、告诫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最终被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成为该法创设的重要制度。在针对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方面,该法在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中也规定了特殊保护制度。一、"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写入基  相似文献   

16.
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是知识产权审判中的一类新型案件。此类案件专业性强,审理技术难度大,是知识产权审判所面临的新课题。1997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才给予植物新品种专门的法律保护。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此类案件如何审理作出了相应的规定。随着近两年来此类案件的大量增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一些已经成  相似文献   

17.
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就李金与李阳离婚一案进行了公开宣判,并在宣判前根据李金的申请针对家庭暴力向李阳发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受理此案后,朝阳区法院通过大量调查工作,查明了双方财产情况。诉讼中,朝阳区法院进行了大量的调解工作,促成双方就财产分割部分达成了一致。最终,朝阳区法院判决准许双方离婚;  相似文献   

19.
《检察风云》2010,(13):4-4
上海首例对服刑人员减刑案开庭审理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规定对减刑、假释案件,要采取开庭审理与书面审理相结合的方式,书面审理的案件,拟裁定减刑、假释的,要在羁押场所公示拟减刑、假释人员名单,接受其他在押罪犯的广泛监督。  相似文献   

20.
先行给付是人民法院在审理请求给付财物的案件过程中,为了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在判决交付之前裁定义务人先行交付权利人一定款项或特定财物,并立即交付执行的一项诉讼措施。先行给付是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一,由于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与审理一般民事案件在诉讼程序上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因此,在经济审判中,对于给付之诉,必要时同样可以适用该法第95条的规定,采用先行给付措施,以及时而切实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