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规定在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以保护家庭暴力的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及时总结这项在少数基层法院进行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试点工作的经验,有利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期特刊发《关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思考》、《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适用的回顾与展望》、《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在珠海的探索与实践》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江锦  赵莹 《法制与社会》2011,(7):141-141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审理指南》),其中第三章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措施,首次提出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可适用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对受害人进行保护。这一规定是我国在反家庭暴力中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的有益尝试。所谓保护令,是指在家庭暴力或虐待案件中法院颁发的保护配偶一方免受另一方人身伤害或子女免受父母虐待的紧急命令。  相似文献   

3.
陈苇  段伟伟 《河北法学》2012,(8):27-28,29,30,31,32,33,34,35,36,37
通过实证调研,其结果显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且当事人呈现出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特点。人民法院在涉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既有家庭暴力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送达、调解方法上的有益经验,也面临着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及反家庭暴力联动机制不完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局限性、取证难等一些困境。建议我国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加强防治家庭暴力宣传的同时,明确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证调研,其结果显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且当事人呈现出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特点.人民法院在涉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既有家庭暴力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送达、调解方法上的有益经验,也面临着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及反家庭暴力联动机制不完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局限性、取证难等一些困境.建议我国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加强防治家庭暴力宣传的同时,明确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可适用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对受害人进行保护,并选择全国9个基层人民法院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6.
代敏 《人民司法》2012,(6):29-31,1
从情理上讲,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可以寻求的救助保护途径很多,但实践中,各种途径的保护力度好似都不够。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出台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可以说是干预家庭暴力的司法担当。在此基础上,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多,裁定执行保障模式也不断完善。对家暴加害人适用远离令,在当下国内还是一种新颖的人身安全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7.
年初,陕西一公司高管因家暴妻子被停职的新闻事件冲上热搜,一时间,有关家暴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事件并不鲜见,但受害人公开求助的少,到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更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今已6年了.我们再一次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摁住"家暴的拳头."家暴不是家...  相似文献   

8.
近日,因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被指对妻子实施暴力,人们对反家庭暴力立法进程更为关注,一些法律业界人士呼吁反家庭暴力法能尽早出台,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现有法律足以解决类似案件,家庭暴力事件成因复杂,是并非一部法律能够彻底解决的问题。据了解,2008年8月6日,我国第一道"人身保护令"由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法院根据受害人陈某的申请签发。该裁定禁止作  相似文献   

9.
2016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开始实施。在《反家庭暴力法》制定过程中,强制报告制度、紧急安置制度、告诫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最终被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成为该法创设的重要制度。在针对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方面,该法在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中也规定了特殊保护制度。一、"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写入基  相似文献   

10.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就李金与李阳离婚一案进行了公开宣判,并在宣判前根据李金的申请针对家庭暴力向李阳发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受理此案后,朝阳区法院通过大量调查工作,查明了双方财产情况。诉讼中,朝阳区法院进行了大量的调解工作,促成双方就财产分割部分达成了一致。最终,朝阳区法院判决准许双方离婚;  相似文献   

11.
区分家庭纠纷和家庭暴力,尤其是精神暴力,应当以加害人是否存在控制的主观故意来判断。对于涉精神暴力的离婚案件,调解不成时,应当尽快判决离婚,在财产分割上充分保障受害方利益。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对身体暴力的加害人有较好的警示作用,但对精神暴力应当慎用。  相似文献   

12.
孙慧芳 《检察风云》2023,(11):54-55
<正>家庭暴力不仅破坏家庭和谐,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针对我国目前受家暴妇女法治保障存在的不足,须从执法司法层面寻求完善路径。公安机关根据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过程中承担着预防、出警、调查、取证、协助、处罚等多重职责,须提高执法主动性和应对水平,增强规范收集证据的能力,优化执法方式,努力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及家庭暴力告诫等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和危害性三个特征,是当前危害婚姻家庭,侵害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且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家庭暴力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封建糟粕思想的遗留、男女经济地位的不对等、司法干预力度较为薄弱和权益性组织保护欠缺因此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机构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反家庭暴力立法、重新定位公安机关角色、调整法院审判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一件法院裁定案例,分析法院裁定的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否清楚的裁定标准,从而希望为相关人士在今后判断或申请专利时,其权利要求书中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否清楚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如果不是拨打了12348法律援助电话,可能现在谷某还躲在邻村不敢露面.自2015年8月12日被丈夫赵某打成“鼻外伤,鼻出血”之后,她一直处于极度恐惧之中.法律援助律师告诉谷某,《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依据此法,她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让赵某远离她. 2016年2月29日,带着被打时的照片、诊断证明书等证据,谷某走进了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其重要原因,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反家庭暴力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指出保护家庭暴力被害人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强化被害人权益保护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还要完善社会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涂龙科 《法学》2016,(4):111-117
美国的《2007年法院安保促进法案》从犯罪构成、刑罚配置、机构设置、信息保护等多方面全面升级了美国的法院安保系统,形成了美国法官人身安全司法、行政保护的新的框架体系。我国可以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法官人身安全保护制度,包括:全面充实《法官法》中有关法官安保立法内容;合理运用刑法手段保障法官人身安全;加强对法官居住场所和法官家属的保护;健全法官安全评估、协调机制,完善安保应急预案;建立法官个人信息隔离制度;普及法官人身保险;明确法官家属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16,(5):19-26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中国海峡两岸四地分别制定、出台了相关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遏制。中国大陆《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是中国大陆首部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其增设了人身保护令制度,为受害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海峡两岸四地的"家暴法"在"家庭"、"家暴行为"、"家庭成员"、"人身保护令制度"等范畴各有千秋。遏制家暴行为应多思考社会层面的解决办法,增强社会干预机制,以期完善中国大陆《反家庭暴力法》。  相似文献   

19.
当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被他人以新技术手段侵害而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又难以适用时,人们首先会考虑借助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补充传统知识产权法保护的不足.然而,当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受到限制时,民法是否会提供最后的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德国法兰克福州高等法院的一个裁定对我们颇具启示.  相似文献   

20.
女权主义理论在美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揭露了妇女保护的不足,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后,美国通过消除立法歧视,加强公权力干预和民事权利救济,以及拓展社会服务,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理论和制度。但随着立法的发展以及后现代女权主义对现有制度的质疑,反家庭暴力立法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只有坚持反家庭暴力的国际人权标准,消除性别歧视以达致社会性别结构的平等,才能拔除家庭暴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