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是对动乱时代的一种消极反应.老子为了谋求其思想的推广,使得“无为而治”成为调和“无为”与“有为”的折中产物.老子思想的折中主义取向与时代局限性导致其构建的理想国始终是乌托邦式的存在.尽管老子思想上的保守主义倾向并不能成为当下社会政治建设的主流思想,但是对于中国的政治建设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老子认为"道"是无言的存在,天"道"自然无为,因此"治"也应该符合"道"的自然特性,无为而治是唯一可取的道路。无为而治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主要包括:无为即无事,无为即善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相似文献   

3.
用辩证否定的态度批判继承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寻找"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契合之处,挖掘"无为而治"思想于当下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为其注入发展的时代内涵,为解决当下中国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4.
黄老道家作为一种突出治理主题的政治思想,源出于老子,融合了诸子,它既是战国后期诸子思想渗透融合的产物,也体现了古老的治理传统,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世学说。在黄老道家的治理思想中,"无为而治"具有特别重要的纲领性作用,集中体现了黄老道家思想中的道家成分。在内容上,"无为而治"的思想内容既集中指向治理者的"政",突出了简政放权的原则;也指向了统治者的自我节制,突出了清心寡欲的要求;同时还指向统治者的权术手腕,突出了不被臣下所趁的防奸意识。"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一种治理的智慧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地位与应用价值。它提醒现代复杂社会的治理者要警惕自己的所谓理性,治理者应自觉地简政无为,淡化宏大的改造社会心理,正确处理国富和民富的关系,实现现代复杂社会的稳健有序,保持社会的充盈活力,实现共同体的持久繁荣。  相似文献   

5.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产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春秋末期,其内容包括顺应自然,清净无为等含义。当今社会矛盾激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群体性事件的背后暴露出了地方治理模式的弊端。时代特点的相似性预示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会对当今社会的治理带来启发,受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示,治理模式的改革实现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和谐统一,践行群众路线,规制权力运行,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从大动荡到大一统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从军事社会到黄老无为而治修养生息,又从无为而治到推崇儒术进而到汉宣帝时转化为霸王道杂之两次大的社会政策变迁。其中黄老的无为而治作为中间过渡的阶段,发挥过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浅要的介绍汉初黄老思想及其执行中的一些内容,谈谈笔者对黄老思想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7.
老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道法自然”,但是,本文认为“人法自然”才是老子政治思想的精神实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文从老子的社会理想——小国寡民的状态入手,分析得出老子是典型的君主论者.接着,抓住老子政治思想的几个关键词——道、柔弱胜刚强、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治分析老子思想中人、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进而得出,“道”作为抽象、神秘、模糊的存在只是装饰门面的作用.人与自然作为实体性的存在,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老子所有的政治要求均围绕“人法自然”而展开.最后,结合当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老子的“人法自然”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或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明确其目的,对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为”在中国至少有三重含义:首先是作为政治策略或政治观的“无为”,即“无为而治”;其次是作为伦理观的“无为”,即“不欲不贪”的道德主张等等;最后是作为宗教观念的“无为”,即道、佛两教所提倡的宗教修养之道。本文拟从政治观的角度剖析一下历史上的“无为”主张及学说。  相似文献   

10.
邬焱兰 《法制与社会》2013,(22):232-23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思想品德的内化和外化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承、文化整合和文化创造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文化过滤行为、文化纠偏行为、文化控制行为三个途径实现其文化价值。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其文化价值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价值生产方式,有其明显的价值属性。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有独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取向的形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有其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开拓性的方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这一发展趋势作出了判断。文中指出在实践操作层面,更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努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走科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学科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政治思想根植于其早年所受的儒家教育,他晚年通过《殷周制度论》道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即孔子所尊崇的周代的制度。在这种政治思想的指导下,他企图通过辅佐溥仪,建立一个有序有德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在把素质教育放在高校教育首位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反观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效性并非如我们想像的那样理想,反而有下降的趋势。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找出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徐琴 《法制与社会》2010,(21):178-179
文化环境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对创造力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在当代中国,文化中的重人轻物、重直觉而轻理性、从众思想和中庸之道、无为而治等文化因素制约了国人的创造力。因此,在推动国人创造力的发展时,必须考虑相关文化因素的变动。  相似文献   

16.
崔珠坤 《法制与社会》2010,(28):294-294
《近思录》中的政治思想与先秦的政治思想有一脉相承的特点。本文从民为邦本、礼治道教、宗法制度的重要性、尊贤使能四个方面展开,以简要的对其思想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7.
李然 《法制与社会》2015,(7):215-216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却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才能够体现其价值所在,并服务于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这一效用的发挥总是受制于一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环境因素;二是资源自身因素;三是时空因素;四是人的因素.这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效用发挥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各项检察业务的开展提供政治、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其价值有不容忽视的四大特点,即隐蔽法、潜在性、持久性、约束性,研究这些特性对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转换意义重大。本文仅就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转换的途径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赵天宝 《政法学刊》2007,24(1):123-126
汲黯作为西汉重臣,尽管未留著作于后世,但从他的“行”进行史料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他的“无为而治”、“重民”、“社稷为重”等法律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形式创新: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辅之以相应的形式,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特定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要搞好网络思想或者教育,争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除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外,还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这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新不足,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其措施和方法很多,应该要抓住其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