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民币国际化内生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也要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人民币国际化实质上是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在路径选择上,人民币国际化应遵循渐进性和实验性的策略,逐步实现由区域货币-国际货币-世界货币的演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特别是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人民币区域化的最佳区域。  相似文献   

2.
在2014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中俄两国计划增加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规模,这是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我国应该在权衡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并确保收益大于成本的条件下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福利损失,同时通过提高人民币的结算支付功能奠定人民币计价和储备功能形成的基础,积极培育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市场环境。中俄跨境人民币结算具有两个特殊性:俄罗斯对人民币的接纳程度较低并且俄罗斯积极推行卢布国际化战略。在美欧等国制裁和石油价格下跌的冲击下,中俄货币互换有潜在的汇率风险,并且制裁影响到俄罗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在俄离岸拓展。但制裁也给中俄本币结算拓展了能源合作领域、向俄提供人民币借贷、对俄直接投资等重大机遇。我国应该尽快完善中俄人民币清算机制安排,鼓励俄罗斯商业银行投资我国证券市场,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进一步挖掘中俄投资基金的潜力,有力地促进人民币对俄直接投资和资本输出。  相似文献   

3.
“美国制造”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实体经济饱受侵害。后危机时代,防御由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改革和重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各国经济体普遍关注的话题。危机导致的美元衰落需要新的国际货币替代,而危机中坚挺的人民币却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综合国力的强劲,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战略机遇以及可行性,提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中国一东盟区域货币合作以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美国利用太平洋区域市场远离欧洲和英镑势力影响的有利时机,通过构建国际化的区域性市场网络,为美元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灵活运用区域市场组建区域货币集团,推动美元成为区域化国际货币,并以此为基础与英国英镑展开博弈,利用英镑的信用维持困难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成功使美元成为全球性国际货币。人民币要顺利实现国际化需要借鉴美元的经验,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建成稳固的贸易网络和金融网络,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利用国内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夯实人民币信用基础并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环境,通过持续稳健有序的步骤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李婧 《东北亚论坛》2013,(5):35-45,128
人民币国际化是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应对美元风险的重要战略。其核心内容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获得了初步成果,集中表现在贸易结算量的累积和香港人民币存款的上升。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人民币进口、出口结算不平衡;人民币业务主要以负债业务为主,资产业务非常有限;香港人民币债券的供给大于人民币债券的需求。理论和实践证明,只建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不长久的,未来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是成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力量是主要推动力,政府的功能是顺势而为,积极地进行国内金融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涉及微观经济主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当前,全球经济陷入动荡的情况下,中国不能采取全球化模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将危害金融稳定。一个市场,一种货币,人民币更现实的方式是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包括贸易、投资、金融方面的多层次合作。中国应该做亚洲合作的积极促进者,加强亚洲交易网络的建设,整合亚洲市场。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更加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美元特里芬难题注定无解。在对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整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在全球的经济格局中超越发达国家整体水平之后,寻求解决和避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美元为单一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无解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呼百应,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从人民币国际化来谋求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代表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即“入篮”,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必然结果.其背后也有中国对自身正当利益的合理诉求,即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参与完善全球货币金融治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担保,借助外力倒逼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并提升中国加快改革开放之承诺的可信度.人民币“入篮”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未来国际货币格局更可能是“一超”(美元)、“两强”(欧元、人民币)、“两小”(英镑、日元)并存.为此,中国需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广泛寻求深层共识,参与供给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是否应该发展离岸市场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些人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国际化,可以直接开放本国的资本项目管制和国内金融市场,未必需要发展离岸市场,尤其是境外的离岸市场。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最终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发展境外离岸市场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国际经验表明,几个主要货币的国  相似文献   

9.
泛亚大通道连通南亚、东南亚各国,可有效促进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尤其是对各国金融合作和货币合作具有较大推动作用。泛亚大通道沿线各国对人民币具有较高认可度,是人民币实现周边国际化的首要目标区域,因此,研究泛亚大通道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泛亚大通道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可以发现:泛亚大通道推动了泛亚大通道沿线各国贸易,降低了结算成本,促进了区域资本流动,增加了人民币的使用规模,为人民币实现周边国际化奠定基础。为发挥好泛亚大通道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提出建立区域人民币结算中心、建立西南部的金融中心、建立东南亚的货币合作区、完善各国金融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在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来看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中的功能,这也引发了各界对人民币国际化模式的进一步讨论。原则上,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离岸市场有助于克服人民币自由流动受限这一障碍。历史经验也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离岸市场能够有效地推进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遵循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资本输出、跨国企业四者并举的"中国模式",其中未来的离岸市场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和配套准备才能真正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引擎。  相似文献   

11.
张国兵  安烨 《东北亚论坛》2013,(3):92-99,129
基于ARDL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对中俄主要贸易品的影响,中对俄出口以"纺织品和机械制品"为样本,中从俄进口以"矿产品和木及木制品"为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汇率升值不利于纺织品出口和木及木制品进口,但对机械制品出口和矿产品进口没有影响。俄罗斯国民产出增加对纺织品、机械制品出口有促进作用;中国国民产出增加对木及木制品进口影响较弱;矿产品进口主要受非经济因素影响。对此,应"扩大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以规避纺织品、矿产品贸易的汇率风险;保持政治互信以稳定矿产品进口;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以协调和促进未来中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文  刘婷 《东北亚论坛》2013,(2):66-80,130
后金融危机时期,基于共同利益的需求,东亚货币一体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日韩3国货币合作在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国货币合作具有经济基础:3国经济力量雄厚,产业结构和资源互补性强,贸易增长迅速,汇率波动差异趋小,货币政策方向也渐趋一致。计算3国货币合作的OCA指数表明,与危机前相比,3国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已经有了明显改善,3国2011年的OCA指数与1995年欧洲各国与德国间的OCA指数相近,这表明与当初的欧盟相似,3国已具备进行深入货币合作的条件。人民币和日元的协调与合作对3国货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中国应谨慎而积极地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上首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建的共同市场,南方共同市场自1991年建立以来不仅极大推动了南美经济一体化发展,也成为拉美乃至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南共市是否能实现货币一体化不仅直接影响成员国之间经贸合作,而且对集团乃至整个南美一体化深化发展也将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南共市实行货币一体化内外动因及进程的分析与回顾,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角度对其宏观经济趋同性等进行研究,对该地区建立货币联盟的可行性及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潘永  蒋愉 《东南亚纵横》2013,(12):47-52
目前,“地摊银行”结算占据中越边境贸易结算的主导地位,而一般贸易结算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借助美元来完成整个操作流程。本文基于结算模式视角,具体探析中越贸易结算状况,提出“现行结算模式不是标准化的模式”这一观点。结合近年推出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进程,从短期看,可以考虑建立中越货币自由兑换试验区;从中长期看,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中越双边清算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竞争力并逐步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从而推进人民币在东盟的区域化。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es taking place in South Africa and elsewhere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global economic context within which these processes are taking place.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at the mainstream political economy literature has not paid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the limits and constraints placed upon these newly emerging democracies by the new financial architecture, particularly the derivatives market, which now determines the value and price of emerging market currenci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workings of this market not only heavily favour the interest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that they deeply question the accountability of politicians in those emerging markets and thereby endanger the legitimacy of the democratic project in large parts of the post-colonial world.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first, a critique of some of the leading political economy analyses and their posi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economy policies and democracy; second, an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rivatives market since 1973 and a theorization of its implications for currency movements, particularly monetary volatility, of emerging market currencies; third, an illustration by way of the South African and Brazilian cases of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currency volatility for creating improved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各国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危机过后,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金融风暴再次袭来又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综合各种因素,本文阐述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现实选择。而近期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充当了区域汇率政策协调的稳定器。只有进一步推进东南亚货币合作进程,才能最为有效地防止危机再次发生,保证东南亚地区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ift the dollar vs Euro debate away from US–EU centrism to perspectives from emerging markets. Drawing on 40 semistructured financial elite interviews in Brazil and China, the key research question studied here is whether the US dollar is malfunctioning as the leading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n these parts of the world, and, if so, whether the Euro can be an alternative to the greenbac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us of the dollar as the main anchor in the monetary system is seriously questioned among financial elites in China and Brazil. As yet, though, the Euro does not represent an alternative to the dollar because of its fiscal and political fragmentations. However, despite these institutional shortcomings, the European currency is seen as an ideational role model for super-sovereign monetary integration out of dollar unipolarity based on consensual negotiations not only on a regional, but also on a global scale.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在东盟的区域化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历史回顾、国际案例与现实考察,认为人民币区域化需本着循序渐进原则,在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强化,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9.
Jade  Miller 《国际研究展望》2009,10(3):285-302
In today's globalized political economy, diplomacy between nation-states (state–state diplomacy) now exists alongside state–firm diplomacy, the negotiations betwee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and the countries in which they do business. While the state must be committed to the interests of its MNCs in the interest of domestic state–firm diplomacy (maintaining a supportive business environment), it still has recourse to address failures in corporate diplomacy and to maintain the appearance of dominance on the world stage. This paper examined these strategies through a critical analysis of prepared testimony at the February 2006 congressional hearing regarding the controversial actions of four U.S. IT MNCs (Google, Microsoft, Yahoo, and Cisco) operating in China. I conclude that when the government is constrained from using its hard power on its MNCs, soft power becomes its most effective tool. Image, suggestion, and appearance—soft power—can be considered more important than legislation itself—hard power—and perhaps even the currency of current state–firm re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