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15,(4)
<正>"新常态"是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新的科学判断,是经济换挡期必然出现的经济形态。我们要深入开展"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努力做到应对新常态,南山有信心、有作为、有定力、有新的发展。结合鹤岗市南山区的发展实际,我有以下六点思考:思考之一:"新常态"并非速度必然下降。新常态所以新,就是更加强调增长质量,对质量的提升更加重视,要求经济运行结构更优,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罗甸县积极适应新常态,克难奋进,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信心不断提振,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呈现稳中突进、稳中提质、稳中优化的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变化,指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的新预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3.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6,(4)
正新常态下,发展的脚步波澜壮阔,注定不凡。纵观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并不明朗,贸易投资格局变化不定,区域动荡给世界经济增加诸多变数。审视国内,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新旧矛盾交织,环境错综复杂,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5年上半年,在全国适应新常态、应对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广阔时代背景下,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因势利导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应常态、增信心、强定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毫无疑问,经济新常态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内涵和活力,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探讨。一、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一)经济新常态及其基本特征所谓"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在经历30余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在速度、结构、动力、方式等方面表  相似文献   

6.
<正>一、作为执政新理念的"新常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2014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科学内涵。概括地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6,(4)
正在所有的声响中,生命生根拔节的声音最动人心魄。伴着"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佳木斯处处春潮涌动:一曲曲恢弘的"改革乐章"奏响新篇,一股股强大的"正能量"喷薄而出,一阵阵久违的"清新之风"横扫积弊,一幅幅亮丽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在佳木斯市,感受到的是市民群众对发展希冀的心跳,听到的是改革落地生根的声响,升腾的是对引领发展的信心决心。深刻认识新常态、牢牢把握新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行程中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系统阐述了"新常态"概念,并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此后,"新常态"成为习式热词之一,并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反响。"新常态"也由最初的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社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6,(10)
正论"经济新常态"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由此,"新常态"成为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一、立足县情发展实际,以全新的理念科学认识新常态当前在国际国内经济出现新常态下,我们要深化对发展速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5,(2)
<正>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并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对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鼓舞士气、明确责任,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常态,见证中国经济新成就、新亮点、新变化。新常态,彰显中国经济新趋势、新高度、新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面对"速度换挡、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6,(4):10
正"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忧患意识,科学理性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建设"五大基地"为抓手,调结构、转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湖北要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目标,必须科学认识、积极适应、高效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快速发展。一、科学认识经济新常态要了解我国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实现湖北经济发展的新作为,就必须科学认识经济新常态。(一)科学认识经济新常态的"四大特征"中国经济新常态具有"四大特征"。一是速度换挡,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过去30多年间高速增长是常态,现在中速增长是新常态。二是增长方  相似文献   

15.
正问:编辑同志,您好。最近"新常态"一词很火,请问,如何认识"新常态"?"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山西读者:王烁王烁同志,您好!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这一词汇开始进入中国百姓的视野。那么,什么是"新常态"?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新"就是"有异于旧的";"常态"就是经常持续的状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5,(10)
告别经济发展旧常态,我国已经进入稳增长、优结构、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旧常态的基础已发生变化,我国传统经济增长的"六高"模式难以为继。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常态,是我国政府和企业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不能仅凭经济增速放缓就断定我国经济衰退,也不能因为经济下滑而再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国政府应将"预调微调"的财政政策和"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来适应新常态。目前,我国正经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处于"三期叠加"下的企业只能通过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来顺应新常态。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5,(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敢于担当作为评价新时期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的"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明确提出"应对新常态、龙江有信心,应对新常态、龙江有作为,应对新常态、龙江有定力,应对新常态、龙江有保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5,(9)
<正>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谋远虑、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作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重大科学决策,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极大地提振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常态下抢抓机遇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提供了宝贵的机遇。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孕育着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利益藩篱,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增长速度放缓的"新常态"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1]为了适应和遵循经济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以确保社会保障能够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持续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5,(9)
<正>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心更重要。信心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预期,使投资者敢于投资,消费者愿意消费,经济发展顺畅有力。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面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一些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判断形势,坚定经济发展的信心,努力做到稳中求进。信心来自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认识。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一般说来,追赶型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