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左拉     
从浪漫主义开始当左拉投身文学事业的时候,法国文学界正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之下,当时这个青年人最崇拜的作家是雨果和缪塞。他曾经试着写诗,但写得不好;于是他转而创作小说。他写了《给尼依的故事》(1864)、《克洛德的忏悔》(1865)。他在这两部初作中,想象比现实的成份多,抒情比叙述的意味更浓。青年左拉热烈主张用浪漫色彩去美化、装饰那个他后来称之为“充满疯狂和羞耻的奇异时代”。他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现实是凄惨的,现实是可怕的;那么让我们用鲜花把它掩盖上吧。……你在回信中总是说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自然主义小说如果说浪漫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反动,那末现实主义就是浪漫主义的反动,而自然主义则是彻底的极端的更强调科学性的现实主义,或者说是左拉所倡导的文学领域里的遗传决定论。根据左拉的《实验小说》(1880),《戏剧中的自然主义》(1881)和《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以及其他有关论著,自然主义小说的含义可归纳为:1)作家  相似文献   

3.
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诗人阿尔芒·拉努撰写的《左拉传》原名(《您好!左拉先生》)不久前由黄河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阿尔芒·拉努毕生致力于小说诗歌创作,但对文学评论也有爱好,他撰写的《莫泊桑·漂亮的朋友》是研究莫泊桑的必读之书。拉努的《左拉传》以其翔实的资料、精当的结构,创作了一个关于左拉的世界。全书以左拉的家系、生平为线索、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法国著名作家左拉诞生一百五十周年。本刊特发表邵小鸥整理的《自然主义与左拉研究目录索引》,以示纪念。希望我国文学界对左拉及其作品的研究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评《左拉传记》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后期法国伟大作家埃米尔·左拉创作了世界文学巨著、二十卷本系列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其中不少作品已先后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但是,文学大师左拉一生的坎坷道路和奋斗精神,却鲜为人知。所以,不久前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马中林同志翻译的《左拉传记》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法国作家爱弥儿·左拉于1840年4月2日生于巴黎。父亲弗朗索瓦·左拉是法籍意大利威尼斯人,工程师;母亲埃米莉·奥贝尔是法国博斯人,手工艺人的女儿。左拉七岁时父亲突然逝世,家庭陷入贫困,左拉靠助学金才能继续在中学读书。1859年8、10两月左拉先后在巴黎和马赛参加中学毕业会考失败。于是左拉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愿望,在家闲居两年。在失业  相似文献   

7.
对于左拉小说中的遗传学话语,以往观点一般停留在常识而非研究层面,倾向于认为遗传学话语与小说不存在本质联系,仅为一种硬生生的“无机外来物”;至于遗传学话语如何与小说素材有机融合,如何渗透到小说肌理中去,同时小说又在多大程度上改造、重组、演绎、诠释了遗传学知识方面,并不为研究者所重视。相反,本文秉持一种有机论,试图通过解析左拉巨制《卢贡-马卡尔家族》所涉及的主要遗传学话语,挖掘微缩于遗传学框架中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资本主义深度分裂的图景,展示遗传学话语与小说内在的深度有机缠绕,并探讨左拉如何以这套话语作为一种奇特的言说方式,言说自己所求索的拯救社会之道,以此证明左拉小说的遗传学话语绝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领域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理论 ,是国际关系两大传统理论之一。其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 2 4 0 0多年之前 ,二战以后到 2 0世纪 6 0年代以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全盛期 ,被许多国家推崇为分析世界局势 ,制订外交政策的实践指导。 6 0年代以后 ,随着世界各国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现实主义学派的学者试图从新的视角 ,新的方法来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的各种问题及内在联系 ,于是产生了与传统现实主义既相联又相区别的结构现实主义。本文将对新旧两种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 ,内容特点 ,研究方法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德雷菲斯事件”实际就是“左拉事件”,没有左拉,德雷菲斯无非是万千冤狱的受害者之一,早已被人忘记了。另外,这一事件在左拉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使他的人格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拿破仑第三率10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安倍政府“巧妙”利用与东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40周年的重要节点,通过频繁的政治互动与密集的经济合作,深化了日本与东盟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维度上的政策拟合度。不仅如此,迫于现实与战略层面的利益考虑,安倍政府试图借助政治拉拢与经济控制,把东盟塑造成“遏制中国发展”的潜在战略盟友。但由于存在过分强调主观意志、工具主义与利益至上等严重的局限性,日本安倍政府对东盟的外交战略注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也难以在现实层面拉拢东盟构筑对华包围圈。  相似文献   

11.
雨果说:“巴尔扎克这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我想补充一句: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他自己的世界。这可能是指作品反映的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也可能是指作家在创作中的艺术境界。总之,不论是反映客观现实,还是描绘艺术境界,都有一个如何表现的问题,即写作方法问题。而这个问题是与一个作家的气质,思想(艺术观点)分不开的。因此,即使同属于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它过于关注国际秩序本身而非美国的国家利益,忽视了美国民众普遍的不满情绪。文章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美国人民自由生活的能力,而所谓的"自由的国际秩序"只是实现这一外交政策目标的手段。因此,文章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回归到传统的现实主义中去,即在强调美国实力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美国实力存在的有限性。因此,美国的最佳策略是推行威慑战略,提高对手行动的成本,而不是与之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13.
在评论法国文学时 ,有一有趣现象。说到现实主义 ,中国学生立刻想到巴尔扎克。在法国 ,现实主义的代表首推福楼拜 ,而巴尔扎克往往无宗无派。由此可见 ,因国情的不同 ,文化背景相异 ,人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常常各自为政 ,取舍偏重各异。为此 ,我们查阅了法、英、德、俄、中、日等国的常用字、辞典。对于作为文学流派的现实主义 ,法国《阿塞特小百科辞典》的定义是 :“不以艺术家或作家的主观为中心 ,如实反映世界 ,如实表现人”;英国《韦伯斯新大学词典》定义为 :“艺术和文学中对自然或客观现实的忠实 ,对其准确不加主观色彩的忠实反映”;德…  相似文献   

14.
吴征宇 《欧洲研究》2007,25(2):21-32
现代均势论实际上继承了兰克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形成的均势思想的两大根本前提,即大国倾向和欧洲中心倾向,而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现代均势论同时也继承了兰克思想中固有的国际政治视野的狭隘性,即忽视历史上那个同大陆均势体系同时并存的大洋霸权体系。在战后出版的均势论著中,对兰克均势思想的狭隘性做出重要修正的,是20世纪德国大历史学家路德维格.德约。德约对兰克均势思想进行修正的意义,就在于指出了均势逻辑得以运行的两项前提条件,一是均势逻辑的适用范围仅仅是大陆体系而不是大洋体系,二是历史上欧洲大陆均势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那些占主导地位的海上强国对大陆局势的干预。德约提示的这两项限制条件对促进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现实主义到现实》是新小说派领袖人物阿兰·罗伯-格里耶的论文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中最后一篇文章.这部论文集被称为新小说的宣言书.在这篇论战性很强的文章中,罗伯-格里耶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观点,对我们理解现代小说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新小说的新观念技巧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同时对现实主义概念在20世纪的发展变化有一个局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祝虹 《法国研究》2002,(2):39-47
现实主义一直是传统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在这里,笔者尝试从文体风格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审视.这篇文章是笔者在2001年底<法国研究>所发表的、关于文体风格学与"叙事美学"之间关系思考的一个继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布什政府对朝政策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阐释和评述,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各派的折中产物,都是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对世界局势的综合考虑。进攻性现实主义与美国保守派占上风的布什政府的外交理念相吻合,是“为永葆美国强权开药方”,是布什政府对朝政策的重要理论来源。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及自身特点,应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上下工夫。理论与政策实务的结合,理论抑或政策的研究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以及整体性研究与细节考察等方面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埃米尔·左拉是十九世纪法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自然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有着它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是科学昌盛的时代,各种社会主义思想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一部分知识分子眼看政治的欺骗,宗教的愚弄,都不能使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饥饿,便乞  相似文献   

19.
罗伯─格里耶与现实主义杨令飞Resume:Existe-t-iluneliaisonentrelerealismeetlenouveauroman?Cetarticleessaiededevoilerdeselementsrealistesdansl...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纠正了过去人们以现实主义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史观.本文用现实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新视角来分析战后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和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复杂变化.本文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美国之所以在日本维持长久的影响力,是因为美国领导人除了依靠现实主义学者所强调的美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外,更重要的是巧妙培植和利用了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第二,中国和日本必须借鉴建构主义的逻辑和美国运用软实力的经验来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信任与好感,帮助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保护和平宪法并维持日美安保条约的现状,从而保证东亚的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