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海洋自由是现代海洋秩序的原则之一,其内涵包括和平时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赋予各国在不同海域不同程度的权利;以及战争时期,在规范海上封锁基础上,中立国船只自由航行和贸易的权利。从海洋政治的历史演进来看,先后有四个部分进入海洋自由完善的进程之中:提出海洋自由原则、界定海洋自由的权利边界、否定私掠与海盗以及...  相似文献   

2.
文莱海上安全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莱在国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出口、只能提供有限战略防卫能力等条件下,选择了主要依靠地区安全机制实现海上安全战略的途径."大国平衡"政策和"集体安全"方式是文莱维护既得海洋权益,实现海上安全的主要政策内容.  相似文献   

3.
围绕1905—1945年日本"海上帝国"的建设活动,分析日本国民性所起的"作用",是对明治维新进行反思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明治维新至日本战败的近80年间,"布国威于四方""日本人优秀论""万世一系天壤无穷"以及"樱花与武士关系论"等观念深入人心,内化为日本人的日用伦理,成为近代日本国家走向的助推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国民性带来了日本物质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最终在打造"海上帝国"的路途上,将日本国家带入了深渊。冷静分析日本国民性,对思考当下中日关系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古已有之,源远流长。这条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在2013年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沿着这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中韩两国互利合作,硕果累累,于2015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此利好基础上,中韩两国应当继续携手合作,奋发作为,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韩国的"欧亚倡议"充分有效对接,让中韩之间的这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两国世代友好、共生共赢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韩美海上安全合作是韩美同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0多年的发展,合作范围有所扩大,合作内容逐步丰富。但是,韩美海上安全合作也存在能力建设和预算制约等难题,并且同盟战略目标的错位由来已久。即便如此,韩美两国仍会在纷争与调整中增强海上安全合作,合作的目标和针对性也会更加明确,但是韩国的能动性仍很难增强。韩美海上安全合作的深化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会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国可考虑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构建东北亚海洋和平安全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的爆发深刻改变了新加坡海上安全观的结构内涵,海上恐怖主义威胁的现实可能性及因应之道遂成为新加坡国家安全规划的一个重要关切。基于对本国海上安全脆弱性、海上恐怖主义威胁现实性和巨大破坏性的认知,以及国际海事体制与海上环境存在种种安全漏洞的现实,新加坡立足全体防御原则,通过国内制度重构和整合、在双边或多边范畴进行地区性与全球性海上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参与,打造了一个目标直指海上恐怖主义的安全防御体系。新加坡的海上安全建设努力在改善其海上安全境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在深入推进上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考验着新加坡与利益相关方海上安全治理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洛永 《新民周刊》2012,(26):89-89
"海上因缘——饶宗颐教授上海书画展"上周在上海美术馆开幕,这次书画展跟在北京个展之后,共展出饶宗颐创作的山水风情、花鸟走兽及金石书法楹联等120幅作品。开幕式当天场面宏大,冠盖如云,贺电、剪彩、清赏,极海上艺苑一时之盛。此书画展是饶宗颐先生一生书画艺术的大检阅,对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也是应个景,接下来他又去了杭州西湖边上...  相似文献   

8.
海事是指关于人和船在何种航行环境下进行哪些水上活动的事务。为了有效应对人类在利用和经略海洋过程中遇到的海洋环境威胁和海上安全挑战,国际社会加强了对于海洋安全的海事保障,并进一步兴起了以海上安保与海洋环保为主要内容的海事合作。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有关各方必然将面临一系列的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中国与相关国家产生了提供充分海事保障与加强国际海事合作的现实需求。对于中国海事来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可以从大国协调与机制完善、规范重塑与标准修订、国际交流与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寻求建立一个涵盖重点港口、支点国家与辐射对象的国际海事合作网络,这将会有利于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顺利建设,有益于促进中国周边外交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推动大国间的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9.
"海上丝绸之路"的西太平洋航线是指东海和南海这两条主要起航线。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表明,伴随丝绸之路伸展的并非仅是商业,它还充满着竞争和冲突,"海上丝绸之路"也不例外。中国在这条线路上也有相当的利益需要保护。我们需要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确定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策略和节奏。从"三海一体"的视角看,在不远的将来,将并排于中国东部海域的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三大海上力量合成一体并编为"西太平洋舰队"实属必要。中国已是亚洲的重要力量,而台湾地区则是远东南下北上的海上枢纽。显然,突破"第一链条"、实现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统一,对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具有越来越迫切的意义。国防新常态也应当包括这一安排。  相似文献   

10.
崇德四年(1639)到顺治十七年(1660),朝鲜国王前后十七次向大清进献了"鹰连",并且,其中除了孝宗二年(顺治八年,1651)以外,每次率领使行赴清的都是内官。然而,这种内官使行所进献的"鹰连",确切地说不是"贡物",而是一种国王进献给大清皇帝或摄政王的"私礼"。而当我们将这种进献"私礼"之举,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重新审视时,就会发现,其实,此举也并非出自朝鲜国王的本意,而是他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所做的一个被迫之举。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构建一个能够为所有参与国接纳的具有崭新内容和含义的框架。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了文化所划分的边界,亚洲生产网络跨越了企业与国界的边界,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现代的东亚国家依靠亚洲生产网络实现了经济上的复兴,然而许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国家依然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带,面临嵌合到全球价值链和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寻找自身地位的困境。与此同时,亚洲生产网络受困于自身发展创造出来的新边界,需要拓展边界的机遇和新推动力。因此,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亚洲生产网络的拓展提供推动力,以亚洲生产网络的边界扩展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空间和实体依托,创造跨界发展新契机,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够为沿线国家提供的共容利益,也是能够为参与者接受的承诺与愿景。  相似文献   

12.
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时刻,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倾力策划的"百川入海——二十世纪海上代表性书家作品大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揭开帷幕。展览以宏观的角度、开阔的视野,陈列出吴昌硕、康有为、曾熙、黄宾虹、于右任、李叔同、沈尹默、郭沫若、吴湖帆、张大千、白蕉、陆俨少、谢稚柳、程十发等九十九位海上书法家与文坛精英的佳作共二百二十八件,作者阵容之强大、历史脉络之系统、展品面貌之丰富,可谓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二十世纪海上书法大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中国崛起、美国"重回亚洲"和俄罗斯战略东移,整个东亚地区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一场遏制与反遏制的海上博弈更是激烈,这使东亚地缘政治局势充满变数。中俄两国在东亚海域均拥有共同的重大战略利益,特别是在海上稳定与战略通道安全利益方面,中俄海上联合军演致力于地区稳定的互信与合作无疑将起到正面示范效应。中俄通过海上联合军...  相似文献   

14.
"开放水域污染"是北大西洋理事会批准"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实施的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其中海上溢油事故的治理作为其重要项目,受到了北约盟国的普遍关注。围绕该项目的主导权、治理主体、决议内容和执行落实,北约各国之间展开了博弈,矛盾与冲突虽然不可避免,然而在美国的压力和游说之下,"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最终通过决议,要求北约盟国"在1975年前,不迟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除国际上排放石油和石油废弃物入海"。该决议是"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个试点项目行动建议,被誉为历史性的决议。其间,美国借助北约"第三维",发挥了极为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进而建立了冷战缓和时期它在社会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但也不可否认,该决议的通过推动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北约的沿海国家对溢油问题的关注,强化了国家间在这一问题上的资源和技术共享,加快了海上溢油预防和减灾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与多边海上安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迎春 《当代亚太》2006,19(7):15-22
近年来,日本积极致力于在亚太地区构建以日本为主导的多边海上安全合作机制,其核心内容是联合亚太地区的海洋国家和岛国开展海上共同执法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帮助美国填补因政治等因素而无法直接军事介入南海以及马六甲海峡而导致的安全保障上的空白。对此,中国除应继续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等新安全理念外,还应主动参与这一机制,以把握本地区海上秩序的走向,防止亚太地区的海上安全机制朝着准军事同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笑饮  刘绮黎 《新民周刊》2023,(21):22-23
<正>目前,在南海海域发现的古代沉船遗址有百余处。直接原因在于南海水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航线,历史上过往船只众多,间有不幸者。千百年来,一沉船一航海故事、一遗址或遗迹一段历史、一出水文物一外贸物件,将之连起来,则串起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军事技术变迁、全球性海洋问题及和平竞赛模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世界海上战略格局正在走向多极,中国是其中的重要一极。全球海上多极格局,构成了中国海军崛起及海权发展的大背景和大环境,而中国海军崛起的程度、范式和路径,也会影响这一多极格局的内涵和特征。国际上往往习惯夸大中国海军的能力和意图,通常套用传统大国海上兴衰的范式来解读中国海军的装备发展和海上行动。这些解读或研究,至少忽视了正在形成的全球海上多极格局和中国海军面临的特殊地缘及技术环境。综合考虑必要性及可行性,中国宜在近海追求一定的力量优势,在毗邻远洋维系强大的力量存在,在全球海域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全球海洋安全秩序的建构与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研究》2021,35(5):61-80
当前,在中美海上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加强危机管理正成为两国官方和理性人士的共识,然而,即便两国和两军都有强烈的意愿,中美海上危机管理的进展仍不尽如人意,呼吁和倡议多,落地的和有成效的行动较少。本文在回顾中美海上危机管理现状和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妨碍其进展的结构性因素,即中美海上竞争或互动的特殊性,进而探讨缓解这些因素的路径和方法。本文认为,有效的中美海上危机管理必须从战略、规则和机制三大方面同步进行相互适应和妥协的安排,包括相互接受共存、共识的系列规则和必要的制度机制等,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过于偏重战略安全,或过于侧重行动安全,都不可能有大的进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9.
王勇辉  程春林 《东南亚研究》2022,(4):91-109+156
“印太战略”推出以来,美国与印尼在海上安全领域的合作加速提质。两国海上安全的顶层协调频密,双多边海上联合演习规模拓展,涉海军售与安全援助均取得新突破。美国与印尼强化海上安全合作是两国在印太局势大变动的背景下,基于对自身战略目标、利益的认知和评估而做出的主动选择,其中不乏相互利用制衡中国的考量。但由于两国在战略偏好、印太地区构想及南海问题等方面存在分歧,其合作也存在一定的约束和限度。美国“印太战略”旨在遏制中国在地区秩序中地位的提升,由此美国与印尼的海上安全合作总体上将继续强化,尤其是双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海上金桥:青岛──仁川航线1993年5月正式开通的青岛──仁川国际航线,成为中韩人民交往联系的又.一条海上纽带和桥,为青岛市、山东省的对外开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由中韩两国八方合资兴办的威东航运公司经营的这一航线,已成为中韩经贸往来新的热线。去年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