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奋斗》2016,(11)
正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的胜利给战斗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抗日联军巨大鼓舞。东北抗日联军为突破敌人"大讨伐",开辟新的根据地,与北上抗日的红军和党中央取得联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西征。他们与主力红军遥相呼应,共同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展开了英勇坚决的斗争。一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红军长征没有两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胜利是由于蒋介石的放水"、"九九密电不存在"、"红军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重读历史"、"历史解密"等外衣的掩盖下甚嚣尘上。这些观点歪曲篡改历史事实、丑化红军的形象,试图动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系统分析、辩驳以正本朔源,弘扬长征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红军长征里程甚至超过了两万五千里;从结果来推测目的,将蒋介石的军事失误同于"放水",无疑是颠倒黑白;"九九密电"虽然原稿缺失,但大量当事人形成的证据链不容虚无;红军不仅打出了北上抗日的宣传口号,而且进行了抗日宣传和抗日斗争。只有破除长征史话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才能保证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3.
正80年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境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摆脱国民党顽固派的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苦难历程——长征。重庆,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与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4.
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前,中共抗日话语叙述在不同时期发挥的政治功能也呈现差异。长城抗战前,中共"反帝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政治导向功能;长城抗战到红军长征前,中共"反蒋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动员功能;在红军长征时期,中共"北上抗日"话语主要发挥对红军长征的激励功能;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中共"联合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统战功能。中共抗日话语叙述演进与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话语主要反映出先抗日与先安内主张的差别,而国民党"安内攘外"话语最后让位于中共的"联合抗日"话语,并形成国共合作和全国联合抗日格局,显示出中共抗日话语具有激发和推动全国民众抗日浪潮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5.
《湘潮》2020,(2)
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时,红军不畏艰险,长途跋涉两万五千里,突破敌军的封锁和路途的艰难,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北上抗日,迈出了中国共产党走向最后胜利至关重要的一步。"与红军突破封锁北上抗日的轰轰烈烈相比,不少在日战区突破封锁宣传抗日政策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只能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苑》2013,(11):29-29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开始长征。但遵义会议既没有讨论“抗日问题”,也没有确定“北上抗日”为当前行动方针。其主要原因:一是中央红军当时处在生死关头,亟待解决的是根本转变军事路线和军事领导问题。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一直致力于并直接领导了东北的抗日斗争。红军长征后,中共中央与东北地区党组织失去直接联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完全领导了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不久,中共东北党组织、东北抗联部队同中共代表团的联系又完全断绝。但是,此后不仅东北党的组织和东北抗日部队时刻都在寻找着与中央联系的机会,同时,中共中央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也十分关心东北的抗日斗争。无论从民族利益出发,还是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无论是从战时需要出发,还是从战后的需求考虑,中共中央始终是以战略的眼光,看待…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长征的关系是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肯定方志敏等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揭开长征序幕的历史地位;用具体的历史事实说明他们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及其对铸就"长征精神"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机、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起,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先后踏上了北上抗日的漫漫征程。在长征途中,党领导的各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一1934年冬,位于大别山区的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进行北上抗日的远距离战略转移。这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00余名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山县何家冲开始长征西进,准备在桐柏山区或合适的地区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11月19日拂晓,红二十五军西征进入桐柏山区的月河、金桥一带。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后改任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获悉后,随即通知桐柏山有关地下党组织,找可靠群众为西征北上抗日的红军沿途领路,以利克服长征红军人地陌生的困难。同时,利用红军北上抗日雄壮声威,打击震慑桐柏山区的国…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黄道受中共中央委派任闽北分区委书记,在中央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在闽北坚持游击战争。黄道领导闽赣边地区红军开展游击战争,保存了红军力量,保持了革命阵地;领导闽赣边红军以一支强有力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于1935年3月率部突围来到信丰县与大余县的边界地区—油山,并在赣粤边北山、梅山、油山之间的广阔山区,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到1938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  相似文献   

13.
中央书记处已于1986年4月17日讨论并原则同意了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请示》。现将这个请示报告摘要如下: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我们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活动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历史壮举。中国工农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北上抗日,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份,粉碎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  相似文献   

14.
红军能在恶劣困难条件下取得长征胜利,根本原因是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军队。正是因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红军形成了坚定的信念、自觉的行动、顽强的作战能力、严格的纪律、平等的官兵关系等优秀特质。红军每到一地,都开展广泛的宣传,并以实际行动感召群众,维护群众的利益,由此,红军获得了长征沿途群众的理解、同情和支持。群众为他们筹集粮食、衣物,并踊跃参军。在长征中,红军还从中日民族矛盾出发,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和人民群众一起,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保存和发展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共领导成员中,王明是对东北抗日斗争施加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从1933年1月起,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王明,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直接向东北党组织发出指示.这以后,东北地区党组织接受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西方面的领导。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开始后,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完全由王明为首的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直到ig37年11月王明回国.这期间,主要是按照王明的决策,党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策略、游击战术、领导机构,作了重大调整。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和抗日斗争的高潮,也恰在…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多次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丧心病狂一再"围剿"红军,置民族大义于不顾.面对这种民族存亡的形势,党为实现直接出兵抗日和动员群众,由方志敏、寻淮洲等同志分别率领红十军和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央红军突围长征之前,北上抗日.  相似文献   

17.
长征时期是红军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红军从30多万迅速下降到几万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迅速改变革命战略,调整领导班子,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内外关系。经过努力,虽然人数减少,但凝聚力迅速增强,最终打破"围剿",战胜强大的敌人,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在日寇步步入侵,民族危亡之际,中共中央派遣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与寻淮洲、粟裕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到达赣东北会合后,组成了红十军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红十军团政治委员会主席.11月间,方志敏率先遣队北上抗日.蒋介石调集了七倍于先遣队的兵力,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19.
爱国将领张学良对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因当时他对红军北上抗日的支持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在纪念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60周年和西安事变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张学良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关系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张学良当时联共抗日的思想轨迹和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在西北胜利会师的艰苦历程。张学良以特殊的方式支持红二、四方一面军北上抗日,是从他与周恩来举行延安会谈时开始的。在会谈时,他当面对周恩来表示了自己的这种态度。1936年4月9日至10日,周恩来和张学良…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省永安市一退休人员安孝义分别于2011年1月、2012年7月、2014年8月在网站和杂志发表文章(以下统称"安文"),先后3次论述"永安是长征最早的出发地",其要点主要有:(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以下简称《北上抗日宣言》)的落款日期是1934年7月15日,这一天由红七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