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建昌 《法国研究》2001,(2):139-144
法国的雪铁龙汽车公司至今在中国的汽车业中仍很有名,目前还在与中国汽车制造业进行合作生产.但对于该公司70年前在中国进行的一次浩大的该牌汽车路经新疆的招牌之行,人们就不大了解了.为了说明这是事件,有必要先谈一下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安德列·古斯塔维·雪铁龙(Andre Gustave Citroen)其人.  相似文献   

2.
歐洲共同市場歐洲經濟集团歐洲經濟集团(以下称为歐洲集团)是由1957年3月25日签字的罗馬条約产生的,同年秋經六个会員国的政府(比利时、法国、西德联邦共和国、意大利、卢森堡与荷兰——以下称6国)批准后,于1958年1月成立。  相似文献   

3.
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保尔·克洛代尔(Paul Claudel,1868-1955)是现代法国文坛上介绍中国文化的第一人。在他之前,法国人所知的中国几乎全都来自传教士的书,而从克洛代尔之后,才有典型意义上的文人作家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反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所触所感。可以说,“正是从克洛代尔开始,中国文化进入了法国文学中”。①克洛代尔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戏剧的后期代表人物,同时还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外交家,1889年被法国外交部录用,并于1895年踏上中华大地。他曾经前后三次在华居留,时间长达十五年,曾经在上海、福州、汉口、北京、…  相似文献   

4.
雷缪萨与法国汉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缪萨是19世纪法国第一位专业汉学家,主持了在法兰西学院开设的第—个汉学讲座。他对中国语言文学以及古代典籍的研究颇深,出版了不少相关的专著和译著,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推动了法国乃至欧洲汉学学科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楠 《法国研究》2008,6(1):79-82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法国最大、同时也是欧洲和世界的大银行之一,素有“世界银行业的巨人”之称。到2004年,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集团总资产达8750亿欧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三。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以其富于活力的经营方式和在农业政策性业务方面的成功运作扬名全球。  相似文献   

6.
王战 《法国研究》2000,(1):129-134
近几年世界刮起兼并浪潮,世界超级工业和商业集团纷纷联姻,形成强强联合的态势,都想在一体化经济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法国的特大型超级市场“家乐福”(CARREFOUR)和法国另一家同行业集团粕莫戴斯(PROMODES)1合并,形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沃尔玛超市集团的新“家乐福”集团。那么“家乐福”是如何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逐步形成今天的规模的呢?一.创业和经营理念1963年6月5日,欧洲的商业革命在法国开始:第一家大型超级市场“家乐福”在法国圣·若内魏埃夫·戴·布瓦城诞生。经营超级市场在当时零售业中…  相似文献   

7.
《法国研究》2000,(1):1-2
今天,值此特殊时刻,诸位汇聚一堂,出席给武汉大学法语教师─—熊剑秋女士授勋的仪式。1808年,创建了帝国大学的拿破仑一世设立了“法国教育一级勋章”,专门用来表彰对教育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士。法国教育一级勋章通常授予法国教育部门的成员,同时也授予在法国文化、科学、艺术传播方面功不可没的外国友人。我上任不久,在座各位都十分熟识的塞洛斯女士便促请我向法国国民教育、研究与技术部提议授予熊剑秋女士法国教育一级勋章。我采纳了塞洛斯女士的建议,并共同为授勋作了必要的工作。熊剑秋女士,三十多年来,您为中国,尤其…  相似文献   

8.
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法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当时,法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国家。我们认识到,中国是个应该在国际上充分扮演其角色的大国。法国始终支持中国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湖北同法国有着特殊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双方在友好交往、文化教育、能源、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化学、副食品加工、农业、林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和实质性的合作,在中法"全面伙伴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鉴于此,经过两国政府批准,1998年10月10日法国在武汉设立了法国在华第四个总领馆,在湖北则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外国总领事馆.法国驻汉总领馆设立后,湖北与法国及西欧的合作交往得到进一步全面快速发展.前往法国及欧洲国家的因公出国境团组很快超过赴美团组数,占到全部因公出国境团组的18%.经贸、文教、科技等各领域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法国在鄂投资势头更加强劲.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26日至29日,由中国法国问题研究会、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协办的《中国和法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行.来自中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的三十余位专家教授,以及法国巴黎一大、巴黎三大、里尔三大、波尔多三大、图尔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清华分院的十余位专家教授对中法关系、法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发言和讨论.会议期间,恰逢法国总统希拉克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到武汉专访,由温家宝总理邀请来华的四百名法国青年科学工作者中的一百名随同来汉,聆听了本次会议中法专家的大会发言,认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1.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31):38-39
<正>冷战结束后,北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实力一家独大,仍然主导北约的战略转型。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10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公约的国内批准手续,这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正式成立。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集团对抗的产物,这个“二战”后最著名的国际军事集团已届74周岁,拥有31个成员国,每年军费支出上千亿美元。在经历“冷战”洗礼和近三十年的多次转型后,北约不仅没有式微,反而老而不死,加速膨胀,成为美国推行和维护全球霸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法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人口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性。湖北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人口发展和变化与全国其它省、市、自治区有许多相似之处。乍看之下,把二者放在一起研究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国和中国湖北省在人口发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出生率和生育率的变动阶段都非常明显;影响它们的因素非常相拟;到1984年,法国和中国湖北省的人口总量相差无几,分别为5483.2万和4876万。虽然如  相似文献   

13.
段明明 《法国研究》2013,(4):28-33,69
中国对法国这个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创造,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国家一直高度关注。法国研究在中国真正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三十多年来,中国学者逐渐摆脱前苏联的研究范式束缚,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专业性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国的法国研究在探讨关于法国研究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上面也有所突破。然而,从单一的以法国史和法国文学为主的研究,扩展到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要注重与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中国的法国研究仍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     
去年(1963年),法国政府首次委派了一位商务专員駐在馬尼拉,并且第一次在馬尼拉举办工业展覽,藉以宣传法国工业的进展。 这个工业展覽预料至少可与英国和澳大利亚以前在此举办的展覽相比,定期在2月8日至23日在菲律宾——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大樓和国家图书馆举行。它将显示法国的工业是如何通过取得更多的动  相似文献   

15.
张璐 《法国研究》2006,(4):94-100
中国当代作家苏童,以其明净细腻的文笔、柔弱伤感的女性形象和灰暗却震撼人心的情节打动了无数的中国读者。同样,苏童的《米》也热销西方,尤其是法国,给法国读者以极大的震撼。苏童的《米》在法国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苏童杰出的创作手法,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译者娴熟准确的翻译。《米》的法文译本的译者是Dutrait夫妇,他们可以说都是翻译大家。三十年来他们一直热衷于中国文学文化。Liliane Dutrait已经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化的文章。No?l Dutrait是普罗旺斯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专家。他们夫妇俩合作翻译了不…  相似文献   

16.
<正>为纪念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成立30周年和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成立1周年,由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法国研究30年:中国学界的关注与思考"研讨会于2015年6月13-14日在复旦大学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联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9月2日至6日,第十五届中法瑞历史文化研讨班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开班。本次研讨班由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协办。来自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大学、巴黎高师、格勒诺布尔大学、弗里堡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学者为学员授课。研讨班的关注点由此前的空间、记忆等话题转向时间,主题为"历史与时间:欧洲与中国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后半期是资产阶级各法学派百家争鸣的时期。当时,自由资本主义逐步扩大其规模,向垄断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间或爆发为阶级斗争。例如在三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和1848年巴黎工人的两次革命起义,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16-18世纪是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海外汉学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17—18世纪间,怀着对古老中国文明的憧憬,一批法国耶稣会士离别故土,远涉重洋地踏上了寻找中国的旅程,成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媒介、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在华的传教事业虽收效甚微,但在汉学研究上成绩斐然。我们试图从法国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入手,鸟瞰式的评介法国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汉学研究的特点,阐述他们在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学和历史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论证此阶段的研究在法国汉学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即奠定19世纪西方汉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成立5周年了。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在广大会员的热情支持与关心下,她正在健康发展,茁壮成长。成立法国史研究会,在我国法国史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中酝酿已久。早在1978年10月中旬,由北京大学、华东师大、中山大学、杭州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发起,在上海召开了法国史研究会筹备会议,有18个单位30多人应邀参与会。会议推选了筹备小组,讨论了研究会的宗旨与任务,决定出版年刊《法国史通讯》。经过一年的积极筹备,1979年8月25日至30日,在哈尔滨正式召开了中国法国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应邀参加大会的有20个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