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奋斗》2020,(9)
正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的重要平台,构建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能更好地推进自贸区建设。2019年8月,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黑龙江自贸区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必然需要塑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着力优化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6,(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以我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黑龙江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证,"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20世纪末以来的改革开放在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的同时,更加融入和凸显了法治的内涵,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标志,我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6,(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振兴,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法治化环境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特别是对我省来说,要实现法治化环境的不断优化,只有从加强日常法治教育入手,不断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文化、创新法治理论、形成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法,才能提高法治软实力,为龙江全面振兴营造良好法治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发展路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推动国家法治建设进程的重任。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主要有: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开设与法律有关的专业课程;通过严格依法治校、参与社会法治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治精神;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水平等。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厉行法治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之举和治本之策。本文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从行政环境、社会环境、司法环境和从政环境等几个方面对如何优化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之际,法治重要性凸显,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一大亮点。习近平主席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讨论时称"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并指出"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显然,这些论述并非针对一隅,而是面向全局。依法治国,早已成为执政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更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过,直接把法治与发展相联系,还是意味重大。面对经济困难,政府官员的积习是以"看得见的手"直接干预,以收立竿见影之效,甚至可能将法治视作束手束脚的累赘。习近平倡  相似文献   

7.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必须要按照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要求,把一切涉及民族事务放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去衡量和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实现要以各民族平等权益保障为价值取向,在法治思维的引领下厉行民族事务多元化治理之路,其实现的基本路径是:增强法治意识,引领全民自觉治理;坚持立法引领,保障各民族平等权益;坚持严格执法,确保法律公正实施;强化法治监督,力保民族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8.
赵守东 《奋斗》2022,(9):51-52
<正>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法治是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并明确要求黑龙江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推进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贺安杰 《学习导报》2011,(19):11-13
《法治湖南建设纲要》是我省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对于推动我省法治建设进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纲要》一方面把规范约束公共权力作为重点,同时又把法治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依法推动和保障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各领域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社区治理法治化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础。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选择性运用法律、信访不信法、法律方法使用边界不清等问题,要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在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进程中的领导、主导和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优化法律服务、加强法律监督等途径,完善法律体系,建构法律权威,强化法律执行,用法治为和谐社区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政府全面提升执政能力提出明确的方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在法治中国的背景下,企业必须提高管理法律体系的科学化水平,树立法治理念、确立依法治企强大企业的理念,加快内部法律知识培训,以此实现企业管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6,(2)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推进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党内治理法治化,有利于使法治型政党与法治型国家、党内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党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任务与政治保障。依法治党须夯实党依法执政的法治基础,落实好党内法规建设,做好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处理好法治建设中"依法治军"、"一国两制"以及"涉外法律工作"之间的关系,把执政党自身建设搞好,保证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依法办事可能会影响效率,但走出的发展道路会更平坦,赢得的发展成果会更持续,最终效率会更高。脱贫攻坚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确保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要实现这一脱贫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脱贫攻坚中的保障作用,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法治的完善程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完善地方法治环境将对区域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政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法治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法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目前我国大多区域的法律缺失问题,得出如何进行区域法治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思想,确定了时代的两大主题改革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这对构建法治意识形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如果在"于法有据"之法问题上,或者说改革的合法性问题上出现错误的理解,也会对正在推进的法治与改革事业造成伤害。由于"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是涉及改革方向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要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中理解深化改革的合法性,而不能把改革"于法有据"之法简单地理解为制定法;要准确理解改革的法之依据,首先要求我们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根据法律进行思考,应该把法之范围确定为法律渊源系统;在构成法律的法源形式中去寻找发现可能用于改革的法律;同时还需要根据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进行充分的论证;最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法治与改革关系之中运用法治方式来确定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之法。  相似文献   

17.
政党法治属于政党建设的范畴,其核心是依靠政党和国家法律确立政党权力、行使政党权力与制约政党权力。政党法治建设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党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政党法治建设离不开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政党法律与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推进政党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也保证了政党法律的有效性。政党法治化要通过党内民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搞好城市法治建设,对建设法治中国意义重大。建设法治城市,也要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各个环节共同推进,使法律在城市生活、管理、运行过程中处于最高地位。要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关键。"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从思想和工作两个层面为实现依法治国指明了具体路径。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营造法治环境;其次要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再次要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机制,最后要完善监督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19.
信息集萃     
<正>保定市北市区推进依法治区保定市北市区加快依法治区进程,在新常态下定位,加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常态建设。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引导,使广大群众走出"找官不找法"、"信访不信法"的误区。依法决策,把法律咨询、法律审核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拓宽群众和社会监督渠道,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纪律  相似文献   

20.
<正>法治,就是用法律准绳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法律能保障人们合法权益,违法就要受到法律惩治,这是人们对法律的基本认识,也是对法律的基本信任。作为一个大国,我们需要维护这份信任,增强人民对法治的信心。近日,《法治中国》的震撼播出,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建成法治化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决心,让我们对国家法治建设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