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小进行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措施。邓小平同志说:“特别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随着目前的开放、改革形势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以及一国两制设想的实施,无疑增加了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紧迫感。但是怎样进行理想教育,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注意到,理想的道路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说距离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少有大志,在少年时期已基本形成了社会理想的轮廓;有些人理想的形成则要历经几十年的时间。也有一些人,可能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的具体特征都由公有制这一基本特征决定的从属性特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早已是现实的存在而非远大理想。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产品极大丰富、经济的计划性等社会属性并非共产主义所独有,计划经济、消灭职业分工和三大差别、商品经济消失、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等设想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也不一定能实现,按需分配不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也难以实现。把这些非必要内容列入共产主义特征会使共产主义的可信性受到极大影响。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或根本特征,人的发展总会有限,不应拔高人的发展淡化公有制。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和人与自然和谐是共产主义的重要必备特征。准确把握共产主义的内涵与特征,才能正确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心。  相似文献   

3.
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了解和对其他一些院校交流的情况的分析,感到当代大学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和推崇独立思考,特别注重和要求“独立性”。因此,要有效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就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共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关系作一些分析。一什么是独立思考呢?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独立思考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层意思。作为一种学习原则,指的是独立地观察、判断问题,反复探讨,再三研究,批判地领会学到的知识。列宁在给青年作演说时这样说:“你们不仅应当领会你们学到的知识,并且要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对人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还是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都不可避免要涉及“人生价值”的问题,因此,它不仅引起哲学界、社会学界、伦理学界和文艺界的关注,一部分大学生在探索人生意义的奥秘时,也对这个问题倾注了浓厚的感情。弄清楚人生的价值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目前,报刊上已公开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有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再认识过程,其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如下一些问题。关于过渡时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常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因此,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还是指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列宁对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作了完整准确的解释。他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6.
正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战略部署。1.经济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第一,创新发展是驱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实现创新发展,首先要有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教育,因此,在教育领  相似文献   

7.
体育(是体育运动的总称)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它是通过身体运动和运动竞赛等手段,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完美个性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体魄健壮、姿态端正、动作矫捷的一代新人。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把体育作为培养一代新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今天,正当两个建设极积开展高潮中,国家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是一项一直被十分重视的工作。他们认为,没有人的高度的文化和教育水平、社会觉悟和内在的成熟性,就不能有共产主义,正象没有相应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有共产主义一样。长期的思想建设实践,形成了这一国家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  相似文献   

9.
布热津斯基的书《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诞生和复灭》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能对它保持沉默。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正等待着答复。可以“从里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研究的主题。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布热津斯基的书的基本思想是,“共产主义的失败”、俄国和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试验”是由于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的乌托邦主义造成的。从这个时候起他的理论向各国和  相似文献   

10.
早在80年代初 ,当改革开放的惟幕刚刚拉开之时 ,邓小平同志就十分警觉地告诫全党 :越是改革开放 ,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 ,就越要重视共产主义理想、道德、信念的教育问题。眼下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由于理想、信仰的动摇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的出现 ,更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因为如此 ,近些年来 ,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才反复强调 :“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说来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这是…  相似文献   

11.
过去,进行理想教育往往只讲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忽视了对理想多层次的分析和多方面的展开,因而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但实际生活却往往证明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轻而易举在近期可以实现的.因而又使人觉得理想是一种虚无缥渺的东西.近年来,我们在强调物质利益原则、强调按劳分配、强调个人的具体追求时,又往往忽视了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和指导思想的紧密联系,致使某些具体追求失却了正确方向,使一些人觉得理想可有可无,只有利益才是不可缺小的.要使理想教育不致空泛无力,做到实际有效,就必须在多层次、多方面上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12.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把“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为领导干部的行动指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严要求、高标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首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共产主义道德意识教育,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精神世界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意识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联系的。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针对一些人对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发生怀疑和动摇,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必要性,他语重心长地说…  相似文献   

13.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能够最终实现,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不会停滞不前。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必然带来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必然带来人的思想意识的巨大变化。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武装头脑,观察社会问题一定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根本任务是适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这就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开拓了前进的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其宗旨就是要实现生产资料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彻底消灭阶级和三大差别的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消灭贫困,达到整个社会共同  相似文献   

16.
对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历史上,有许多学者对"以人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得到发展.费尔巴哈继承了人文主义的传统.以人为出发点,揭示了人的本质及宗教的秘密.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人出发,分析了人的异化问题,提出了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人道主义,即人对人的拳质的真正占有.马克思之后,一些西方学者对"以人为本"问题继续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当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苏联《莫斯科大学学报·科学共产主义》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发表文章认为,培养生态文明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结果之一。生态文明是社会对个人进行一定影响的结果,是从现代生意要求的角度看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特性。它不仅包括自然资源的利用方法及其物质基础、工艺以及社会同自然相互作用的思想,而且包括这些问题与一般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马列主义理论的科学规范和要求的一致程度。文章说,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客观条件,能够有效地恢复被破坏了的人与自然的统一,这是每个人真正全面而和谐地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教育实践中,这一过程是通过进行各种基本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回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主义制度既然好,为什么会有一次再次的失误?这个问题确实不可回避,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中国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确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这些失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求成心切,犯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渴望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不发达国家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文化很落后,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现有的一些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近代社会以来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潮,提供了人类力求反观自身的一种镜像理论,其意义不在于它所映射社会的真实性,而在于它以真实的形式触摸社会现实问题时,催逼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问题的思考。在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前提和人类社会理论起点的基础上,马克思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进路中,完成了关于共产主义概念的科学性和实证性解释。它的目的在于以此来克服已有镜像理论的空泛、模糊和碎片化倾向,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共产主义概念的指向。共产主义概念首先以规律性的指向证明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又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目的性指向中,通过弱化经济和政治等外在社会因素,阐明了以情感伦理作为自由人联合体联结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关系。共产主义概念指向性问题的理论辨析,不仅仅是关于马克思如何以科学性和实践性摆脱乌托邦的空泛、构建自己理论的历史铺叙,同时也是完整把握共产主义思想、进而理解共产主义运动价值和意义的现实所需。  相似文献   

20.
隋洪波 《学理论》2013,(32):39-41
马克思视野中的"人的问题",就是作为现实的历史的人如何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问题。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构架看,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的自由,归结为无产阶级克服劳动异化、消除阶级分化,并把扬弃私有财产制度当作是克服异化劳动、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手段。追随马克思的思路,我们可以澄清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的问题"的本质,洞悉"人的问题"产生根源,从而为社会主义新社会彻底解决"人的问题"提供理论上的背景支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