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虑到日益严峻的社会老龄化挑战,中国大陆学界对保障老年人福祉所需的政府支持、家庭责任、社会参与及市场机制给予了高度关注,一部分学者还注意到宗教界志愿组织辅助家庭、社区及机构养老的作用。当代中国佛教寺院介入社会化养老领域的事件已多有发生,但对其动态及相关的慈善公益性质问题论述却显得不足。从目前的情况看,佛教界兴办的养老机构大多以体恤佛门孤老为宗旨,但其中一部分正在超越宗教身份认同的局限性,努力为佛门之外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因而彰显出人间佛教思想推崇的普济精神。  相似文献   

2.
养老服务业既是服务广大老年人的公共事业,又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四二一"家庭的增多,传统的以家庭提供养老的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我们对养老服务业进行"产业化改造",推进养老事业向养老产业转变,以事业促产业,以产业带事业,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辽宁人大》2008,(10):10-10
关于家庭养老。老年人养老依靠家庭,即以家庭养老为主,是指老年人主要生活和居住在家庭中,由赡养人和扶养人承担着赡养和扶养义务。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不论是否负有赡养或扶养义务,都有责任关心和照料老年人,使老年人能够在温馨、祥和、团结互助的家庭环境中颐养天年,幸福、愉快地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的规定,既反映了我国养老的传统,又反映了我国当前养老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正>居家养老服务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既不违背传统养老方式,让老年人居住在家中,让老人有归属感,又是对机构养老专业化服务的有益补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养老方式,是把社区养老延伸到家庭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更是对社会化养老的丰富和完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社会政策的变迁、经济结构与社会文化的转型,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养老模式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根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此对应的是,当代中国的养老模式逐渐呈现出社会化、现代化的特征,家庭所承担的部分养老功能逐步转移到了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障碍。但同时必须认识到,养老功能的社会化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我国老年人的需求。明确定位家庭养老中"家"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发挥家庭在老年人精神支持上的养老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化家庭养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据1998年统计,全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9300万人。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与城市老年职工的重大差异是他们无工薪,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年者丧失劳动能力后,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生活得不到根本保障。如何解决他们老有所养问题是一大难题,但这个难题又必须解决,因为,这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状与特点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当前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特点为:1、95%以上的老人依托家庭养老,靠退体金生活,人住敬老院及靠集体供养的老…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中国已处于快速的老龄化阶段,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三原县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7%,老龄化程度较高。目前全县主要的养老模式大体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的结合,家庭养老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的转变,社会养老逐步成为现阶段及未来一段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各国普遍关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但是就我国国情来看,养老的社会化必须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而不是借社区养老把赡养老人的责任推向社会。我国有“孝亲”的优良传统,家庭照顾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进程为老人的家庭照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使家庭养老进入社会化网络。可以预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董幼鸿 《新东方》2002,(3):10-14
在现代工业和农业经济并存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里,尽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作为农村特殊弱势群体的老年人,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更加突出。目前中国农村老年人数量多于城市,农村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农村老年人无固定的养老收入,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要甚于城市老年人。当前有利的法制和政策环境、传统的家庭文化及现实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在21世纪建构农村养老保障新体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尽管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来看,也有一些养老机构在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满足老年人福利需求方面有所欠缺。为强化完善居家养老功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政府要进一步关爱空巢老人家庭。近几年来,上海、北京、天津、南京、青岛、大连、哈尔滨、广州等地政府和社区正在探索一条以  相似文献   

11.
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玉其  刘莹 《湖湘论坛》2020,33(1):110-121
家庭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主体,家庭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家庭养老服务困境重重,影响老年人各类需求的满足。家庭养老服务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无奈、无能与无为。为防范老年社会风险,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求,提升家庭的养老服务能力与服务意愿,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探索构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即支持主体多元、支持内容多维、支持举措多面。未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协同联动,从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袁延胜 《人民论坛》2024,(4):110-112
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的习俗和制度源远流长。汉代继承了先秦以来敬老、养老的传统,崇尚孝道,优抚老人,施行养老之政,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养老制度。汉文帝元年颁布的“养老令”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养老诏令。汉代的养老制度不仅注重老年人的物质养老,也注重老年人的精神养老和家庭养老,并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进入佛教安养院养老的老年人将经历生活方式由世俗到神圣的模式转变。这 一转变的核心逻辑关涉两个方面:其一,对生命意义进行解释和判断的价值观基础,逐渐 由俗世价值观转为佛教价值观,即俗智的消减与圣智的递增;其二,灵性生活秩序作为安 养院所强调的精神生活秩序被逐渐建构起来,也就是安宁的心灵与超脱的信念之统一。佛 教安养院的养老方式超越了血缘家庭,提供了一种其他养老机构缺乏的精神生活秩序,提 供了另一种审视养老伦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学术前沿     
正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需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需要处理好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的关系。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居家养老是基于中国家庭养老传统文化的养老选择,社区养老是实现离家近、看得见乡愁的养老选择,而机构养老能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并满足部分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内养老的需求。二是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关系。厘清各个主体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地位,探索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效模式。政府承担着构  相似文献   

15.
家庭转型与居家养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宗廷 《理论月刊》2000,(3):26-27,,33,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居家养老的做法。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老年法》)肯定和采用了这一传统,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但是居家养老,在新形势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家庭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和震荡,值得分析和思考。本文拟就此发表一点拙见,以期为老年人做一点贡献。一、居家养老,历史与现实的选择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家中度过的养老形式。自有家庭以来,就形成了这种养老…  相似文献   

16.
农民家庭式养老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琴 《湖湘论坛》2008,21(1):66-68
农村家庭养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任务日益艰巨。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受市场经济发展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然而,现阶段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仍将是较长时间内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为确保"老有所养",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的法律制度,加大经济支持力度,强化农村社区服务,弘扬传统孝文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不可避免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精神没有寄托,三是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四是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中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2015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经达到2.2亿,占总人口16%左右。到2030年,中国每四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超过60岁。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养老工作,需要社会化的服务和帮助跟进到老年人家庭。这为中国养老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适应高龄、失能、空巢家庭老人不断增长的现状。"变老"的中国养老困境重重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于1999年成为老年型国家,且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人口学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3。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依然有加速增长之势,结果则是大量老年人口的积聚,并使社会的整体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很自然,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成为全社会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家庭养老始终是最为传统和主流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家庭结构的缩小,人口流动的加速和妇女就业参与率的提高,老人的养老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为推动家庭养老床位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实现"养老不离家"的愿望,2021年6月8日,《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财政局关于全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穗民规字[2021]5号)印发实施。广州将在全市范围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坚持需求导向、专业支持、家庭参与的基本原则,为居家的失能失智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呼援等"机构化"专业养老服务,有效推动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向社区、居家延伸,增加我市优质养老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