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是人类最为切近的生命体验,也是中外古今文学作品表现的重要母题。在叙事理论研究中,包括中国传统的叙事研究在内,对于叙事类作品,尤其是叙事虚构作品的时间表现,已有了长足的进展,而对抒情诗歌时间表现的探讨,则涉足甚少。从跨文类叙事学研究的视野,可以透视抒情诗的叙述时间。抒情诗存在着可与叙事文本类比的"事件",并展现出时间性与序列性,只不过是以与叙事文本有所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叙事理论时间分析的时序、时长、频率三重关系作为入口,可以勾勒抒情诗叙述时间表现的基本状况,这种状况在中外抒情诗中普遍存在。对这一内在的叙述时间关系的揭示,将有益于对抒情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也可以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思考叙事文本的时间表现。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叙事学研究,将其中不包含叙事要素的抒情诗歌置于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外,这一成规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视野下已逐渐被打破,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抒情诗歌进行分析与阐释,已进入理论探讨与实践之中.在文学作品中,叙事与抒情二者常密切相关,具有某些叙事因素的抒情诗歌可作叙事学研究,不具备明显叙事因素的抒情诗歌,也可在叙事学的视阈下进行探讨.诗歌叙事学作为叙事学的又一分支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它为抒情诗歌的研究,以及叙事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比较叙事学研究在国内外均已有学者提出,但远未形成势头.就学科定位而言,比较叙事学属于比较文学与叙事学这两门学科在理论方法上的有效结合,它是比较文学透视下的叙事学研究.就研究对象而言,比较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与叙事学的研究对象相对应,同时也与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相交叉.在研究方法上,比较叙事学要求对对象作比较研究,以探寻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学科之间的叙事作品的相似与相异,相互之间的关系,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代叙事学研究中,面对种种不同对象和文学现象,不断进行理论更新,扩展其阐释范围,提高阐释的有效性,可说是这一理论研究与实践持续表现出的品格。正是这样一种理论发展的路径,使叙事学研究在理论研究的潮流中始终得以焕发生机,不时显现出让人惊喜之处。一些原先被认为无法进行分析的对象被纳入了研究的范围,一些难于进行细致研究的对象找到了分析解剖的利器,一些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小说母题研究可分为题材的主题审视、母题史演变规律、母题的跨文化寻踪与比较、国别文学的小说母题史研究、特定题材与主题关系的跨文体研究等。2 0世纪最后 2 0年 ,比较文学复兴与方法论的启迪 ,使小说母题研究焕发了勃勃生机 ;小说的超个案、跨文类研究 ,已不限于人物母题和纯文学题材作品 ,而进入到叙事话语模式乃至本文接受史和阐释增殖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从认知哲学和美学观出发,提出封闭的文类发展观,但又在尊崇荷马伟大传统的过程中,自我解构了这种文类发展观.立足文学本体,借鉴、发展、完善了肇始于其师柏拉图的三分文类模式,并从模仿媒介、对象和方式三个层面予以了详细而充分的论证说明;在以成分“情节”为核心区分标准的前提下,史诗与悲剧两大文类的异同,使得“情节整一性”这一安排事件的最高原则,既成为所谓“三一律”的灵魂,更是在“文学”概念尚未得到自觉独立的历史语境里,升华为“文学性”的重要内涵.从审美接受、构成成分以及情节长短层面,提出悲剧高于史诗的等级观;同时又以模仿主体决定论、情节整一性为批评依据,提出了喜剧高于讽刺诗的等级观.亚氏文类理论在西方文类理论史上第一次以独立、自觉的本体化形态存在,述作并举,建立了古典主义文类理论的基本架构,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刘颖  付天海 《求索》2013,(2):157-159
性别叙事学作为一种文本阐释的实践方法.将性别研究和经典叙事学纳入了同一视域,使得两种本无联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模式。性别叙事学不仅注重对女性作品的性别化解读,它还把研究对象扩展到男性作家及作品.揭示了叙述结构和文学技巧所蕴含的性别关系本质。本文从叙事模式、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等诸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尝试使用叙事学的分析工具对文学文本进行性别意义的阐释,希冀为文学的性别叙事话语研究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拟借助文学批评中发展已较为成熟,然而却极少参与民族文化翻译批评的叙事学理论,以民族翻译实践中的译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1)语境,(2)"前结构",(3)"参与者重新定位框架设定"叙事学中的三个概念论述叙事学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外译,旨在彰显叙事学对民族文化外译实践及其批评、赏析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曾小月 《求索》2007,(1):188-189
中国文学中的侠义精神具有多重特征,诗歌中的侠客代表了上层文人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小说中的剑客侠士更是洋溢着平民英雄的气质。本文企图从文类学的角度出发,以诗歌与小说中的侠客形象为例,来研究传统侠义精神的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永收 《求索》2013,(12):159-161
随着文学叙事学的发展,电影叙事学也建立起了语式叙事学式的电影叙事理论模式。在该模式中,叙述者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作为话语的发出者,它被界定为一种叙述机制,对故事的讲述负责。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叙事理论从认知建构的角度来理解电影叙事,认为故事是电影形式和观众认知交互作用的产物。从观众对故事能动的建构来看,电影叙事学中的叙述者机制是存在问题的。叙述者问题是当前电影叙事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从叙述者问题出发对叙事机制进行考察.可厘清电影叙事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脉络,并辨析出不同叙事理论模式间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委艳 《前沿》2013,(7):160-163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意义是以言行事,研究语言的施为性和交流性。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本质特性即表现为这种施为性和由这种施为性带来的具有历史内涵的交流性。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施为性本质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作家的技巧性选择、文本语言、主题意象、接受效果等。从言语行为理论三个结构性层次:"以言表意""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来分析民族作家作品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公益广告的历程以及叙事学和广告的契合。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分别从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应用叙事学理论解读中国当代公益广告,并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公益广告的不足之处,旨在为制作和传播中国当代公益广告提供新的角度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红  雷艳妮 《求索》2012,(2):194-195,187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叙述视角一直是叙事学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本论文就视角理论从经典到当代叙事学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观点做一梳理。以热奈特为代表的经典叙事学家认为视角的本质是控制信息的有效方法,聚焦、焦点是这一理论的专门术语,形成了操作性极强的分析模式。当代叙事学家从视角与意识形态的角度,重新把视角与叙事文内容联系起来,在更广阔的话语背景中讨论意识形态下的视角模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视角理论亦如叙事学本身一样在新世纪的复苏中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14.
吴桐 《前沿》2014,(5):184-186
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后,其代表作《钢琴教师》吸引了各界的关注。该小说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叙述深入隐秘的女性心理,是耶利内克有意识地进行叙事试验的成功尝试,是新女性文本的代表。女性主义叙事学是由女性主义与叙事学交汇衍生而来。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各种学科交叉并用为认识身体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便利,女性主义叙事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工具,着重分析了《钢琴教师》的叙事话语,旨在揭示该小说的性别话语特质。  相似文献   

15.
宁凡 《思想战线》2013,39(1):141-142
在叙事学中,叙述声音指的是虚构叙事作品中声音之所由。它既是叙事策略(抑或叙事技巧)的问题,同时也超越了纯粹的形式层面,而与诸多语境相关联。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叙事学在法国兴起,时至今日,经历了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变,叙事学已从强调文本分析的内在研究兼顾到文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文本从其内在文学性的桃花源走向了更为广阔复杂的现实世界。"叙事是一种参与文化进程的文化现象。"①从这个意义上说,上面的问题已不单单是叙事策略的问题,它必定负载了在叙事策略之外的文化意义。一、叙述声音之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6.
胡玉兰 《求索》2012,(10):145-146,159
佛教对上官仪仕途的影响表现为他在朝廷佛教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他诗歌创作"清空"风格的形成与"玄远"诗歌意境的建构,对于其诗歌理论的影响则表现为对诗歌声律形式理论的开拓与佛教情怀抒发。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发展中,性别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在国内,由于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机械刻板的理解,由于对女性主义的盲目恐惧与误解等原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别盲点问题缺乏思考,不仅妨碍了与国际的交流,也阻滞了性别研究——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新动力——的生命力。本文拟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性别盲点的表现、根源及克服途径,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的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发展中,性别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在国内,由于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机械刻板的理解,由于对女性主义的盲目恐惧与误解等原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别盲点问题缺乏思考,不仅妨碍了与国际的交流,也阻滞了性别研究——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新动力——的生命力。本文拟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性别盲点的表现、根源及克服途径,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的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电影文本叙述者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叙事学理论已经走上后经典的发展道路,逐步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论,与多种学科和思潮结合起来,形成了"绘画叙事学"、"音乐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电影叙事学"等分支.叙事学与电影理论的结合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但"电影叙事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理论界对电影文本叙述者的定义和描述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本文将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以期对电影文本的叙述者提出一种可行的界说.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文化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之路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迫切需要对它进行全面的回顾以总结经验,扬长抑短,开拓未来。本文即缘此思路,从理论体系的系统化、研究方法的科学化、研究内容的实践化、理论视角的综合化和研究活动的组织与交流等五个方面对高校校园文化理论研究进行了反思,并对其未来予以了一定程度的瞻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