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应用人类学(applied anthropology)在英美两国的发展悠久,但是与纯粹人类学(pure anthropology)在发展路线以及学科本质的观点上,却一直存在着对立与互斥。晚近公共人类学(public anthropology)与涉入人类学(engaged anthropology)被提出,支持者主张人类学应更广泛地涉入公共议题与公众生活,脱离传统的学科限制。人类学不仅仅是一门"论其"(speaking of)的纯粹理论学科,人类学亦有可能、或应该成为"为其而论"(speaking for),甚至"为其而做"(doing for)的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   

2.
回向"整体人类学"——以中国情景而论的简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从西方引进的知识范式,人类学在中国主要以进化论为根基,强调英美的科学实证倾向,忽略了人类学自"两希"传统以来的哲学根底,因而导致更多偏重于社会学与民族学.如今需要从回向人类学的学理整体,关注哲学人类学,并由此发掘中国多民族经验中对人的研究,从而不仅仅对"汉学"和"少数民族学"而是对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医学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医学人类学 医学人类学(medical anthropology)是近20多年来在西方,特别在美国人类学中发展最快、几乎成为独立于人类学之外的一门分支学科。虽然人类学对于原始民族的健康与疾病的研究,即对他们的医药信仰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几乎同人类学一样古老,“医学人类学”这一名称只是在1963年才由人类学家斯考却正式提出。[1] 美国医学人类学家福斯特和安德森把医学人类学界定为“涉及健康与疾病的各种正式的人类学活动”。[2] 由于其名称中的“医学”认同于西方专业医学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观念,而该学科正是要对这种传统医学观念挑战,某些人主张改名为民族医学(ethnomedicine)或健康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health)以示区别。不过,医学人类学之名仍然广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它之中还可以再分出临床人类学(clinical an-thropology):应用人类学知识解决医学实践中的某些特殊病例。  相似文献   

4.
庄孔韶教授出生于194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人类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的人类学社会学泰斗林耀华先生。1990-1994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从事博士后研究,与美国人类学家郝瑞教授共同工作,并长期在该校担任访问教授与访问学者。庄先生198B年在林耀华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教育人类学》,于1989年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中国本土教育人类学专著。2002年他主编了中国大陆首部《人类学通论》教材,这是中国学人独立编写的首部融合东西方人类学知识的教科书,目前已被多所国内重点高校指定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读教材。1996年…  相似文献   

5.
李绍明 《思想战线》2002,28(4):57-58
人类学引进中国已近百年 ,尤其是近 2 0年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传统的人类学包含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和语言学。近来又有了应用人类学。根据我国实际 ,人类学应包含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人类学是一门独立学科 ,目前在我国将其置于社会学之下并不合理 ,应予提升。在明确人类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同时 ,应处理好它与作为一级学科民族学的关系 ,即明确其所含的文化人类学即民族学中的狭义民族学。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叶,中国社会学处于初兴之期,社会学的学术流派还处于酝酿阶段,此期国人开始自主地吸收西方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编写适用于学校所需的社会学教材,此举对于作育人材和社会学的落地生根有重要的作用。民国中叶,是中国社会学的建构期,这一时期活跃于中国社会学舞台的社会学学派主要有美国文化学派、英国功能人类学派和马克思主义派。从学术史的角度而言,各个主要学派都有典型的理论架构、分析工具以及对于社会学本质属性的定位。梳理它们在民国中叶社会学学术史上学术主旨和学术路径方面的异同和得失,由此进一步评析它们在20世纪社会学学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可以对近代社会学学术史有更深切的体悟。  相似文献   

7.
在近70年的学术研究中,费孝通先生始终把社会学和人类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关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所遇到的或将面临的现实问题.费孝通先生认为,都市人类学的研究,要强调中国多元文化的主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上发生的变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关注两大问题,一是发展,即西部大开发.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在都市研究中赋予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内涵,现代化过程必然包括少数民族的现代化.二是和平共处.多民族在城市中共同的政治、经济组织的框架之内要和平共处,才能继续发展."中和位育"几个字代表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而不同"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法律社会学和法律人类学在诞生初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前者研究西方社会的法律,后者关注非西方社会的法律。但是,这种对象上的边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国际化与人类学的本土化已然消失。与此同时,法律人类学又丧失了专属的职业背景,它与法律社会学在研究者身份上的边界也在消失。最后,随着社会学系的研究者可以使用深度访谈的田野调查方法开展法律研究,法律人类学又失去了专属的研究方法,它与法律社会学的边界最终彻底消失。基于对法律理解的立场,并无必要强调什么是法律社会学,什么又是法律人类学,它们之间的边界不能仅仅只是被动地消失,而必须要主动地开放。  相似文献   

9.
劳拉·纳德是当代西方法律人类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对法律人类学、人类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纳德在法律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上有三个重要的贡献:提出了具有适用价值的西方社会研究进路,给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法输入了活力;建构了纠纷过程研究和过程控制理论,对法律人类学研究由规则中心向过程中心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创新了和谐理论,为不同语境下的社会和谐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0.
黄泽 《思想战线》2000,26(1):51-52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从中寻找理论解释,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百年中国社会学的历史里,费孝通先生和吴文藻先生所创立的社会人类学派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建构了一种新颖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二是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研究目标;三是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研究地位。费孝通先生还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应走一条以“草根工业”为特征的内发型发展之路。从费孝通和老一辈社会学者学术实践的历程可以看到百年中国社会学发展的3个明显特征:实践性、本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学——历史·现状·未来”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17-1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五十多家社会学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社会学本土化、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学的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中国社会学当前的研究任务和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作为外来的且在中国中断过很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类学研究5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思想战线》2000,26(1):71-76
人类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前半世纪是人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开始起步发展和传播的时期,在"抗战"前后达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个峰值;后半世纪中国人类学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跌落至谷底,本世纪80年代,中国人类学研究重获新生,并于90年代后期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与日俱增.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中国人类学在面向21世纪之时,在新的起点上正逐渐走向规范化、体系化及本土化,并以崭新的姿态准备充实现代国际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人类学研究做出相应的贡献.回顾和反思这一历程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地位、社会价值及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人类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 ,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 ,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 ;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 ,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 ,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 ,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 ,从中寻找理论解释 ,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 ,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民族文化学》 (张文勋、施惟达…  相似文献   

15.
李如海  高蕾 《思想战线》2011,(Z2):31-32
在今天追求全球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发扬民族民间艺术的时代,艺术人类学不仅为人类艺术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同时艺术人类学的视野逐渐在人类艺术中践行与发展。通过整理与分析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对认识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状况,以及展望中国艺术人类学未来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学与社会学关系密切、历史纠葛不断.通过对我国社会学、民族学包括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所属各个流派和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提出两个"兄弟学科"结合而非对立的思路,对认识我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历史关系和探索其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人类学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太浩 《思想战线》2003,29(1):61-66
历史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由于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领域是历史上的各民族文化 ,并且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大量的历史典籍资料 ,容易使人将其与历史学相混。历史人类学是一门具有特定研究领域并具有文化人类学研究传统的新兴分支学科 ,其实质与价值不可能被其他任何学科替代 ,其发展也不会损及其他学科 ,因而应当对这门新兴学科加以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 ,早日形成本土化的中国历史人类学。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理论社会学的理念导向更趋成熟,理论社会学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以及理论社会学的应用研究的兴起,是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重大进展标志.此外,理论社会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主流题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支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精神的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持续发展、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介吸取与反思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创新性运用、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等,将成为下一个五年可以预见到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9.
卢景国 《前沿》2013,(4):8-11
医学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探讨社会医学化的理论渊源及其概念建构的基础上,综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中国社会未来的研究进路与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化变迁的相关理论研究,如果要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大多数都是由于文化人类学中各个理论学派或学术流派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相互批判,以及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得以发展和形成的。在中国,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其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时间也不算长,尽管中国的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目前已积累了数量不少的成果与成就,但还有许多需要深入探索与研究的领域迫切要求我们去不断地进行思考与分析,而关于布依族文化变迁的相关研究正是这许多需要深入分析研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相对而言,选择这样的一个课题去进行探讨、分析与研究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