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乡村呈现的民间宗教在乡村的复兴不是简单的政府与民众博弈的结果,而是各种社会力量、文化历史资源相互影响形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原有的自治传统得到了相对的恢复,各种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也不断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根据作者在田野调查研究和其他学者对乡村民间宗教恢复的研究,来观察在北方农村各地方具有普遍性的民间宗教现象是如何逐渐地获得存在合法性的。由于民间毫不张扬的努力,以乡土中国为核心的价值和信仰重新进人了人们的视野,不仅仅再次成为民间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为在过去一百多年由于自身价值失落,而备受困扰的中国找到了一条值得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严肃的主旋律“述史”作品,作家对报告文学《海雀,海雀》主旋律叙事艺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嵌入世界的、历史的时间,记录了中国西南内陆一个封闭落后的小村庄逐渐融入世界生态环保的历史进程;通过刻画鲜活的“文化英雄”群像,展现了中国生态修复进程中普通民众依靠集体力量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丰功伟业;通过对民间智慧、贵州经验的叙写,建构独特的生态修复话语体系,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静  王立正  臧运吉 《传承》2009,(8):62-63
四川省绵竹市民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在灾后恢复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它通过吸纳社会资源,整合民间力量,协助会员和村民恢复生产生活,有效地促进了灾区农村的恢复发展。目前,合作社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必将成为灾后恢复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绵竹市民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在灾后恢复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它通过吸纳社会资源,整合民间力量,协助会员和村民恢复生产生活,有效地促进了灾区农村的恢复发展.目前,合作社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必将成为灾后恢复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保护森林和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森林与生态保护制度是首要任务。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人民生态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态资源价值的日益凸显,我国涉生态资源案件的数量与类型不断增多,传统刑事司法模式下单一的刑罚手段已无法有效解决环境犯罪行为中人与环境的关系。由于环境犯罪的特殊性,将以恢复、预防为主的恢复性司法引入环境犯罪案件逐渐受到司法界关注,古田县法院"补种复绿"生态补偿机制就是其中的典型尝试。"补种复绿"在古田县近年的环境犯罪预防及恢复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法源依据不明确、适用对象具有局限性、事后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试点情况,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环境刑事司法模式,同时配合实施过程的保险机制与监督机制,是实现生态环境之有效保护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涛 《前沿》2009,(5):82-8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和乡村域市化过程中加快失落的背景下,民众的主体性、民众的文化自觉、民间力量的热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亮 《今日海南》2023,(2):26-27
<正>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海南结合自贸港建设实际,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领域广泛开展,通过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持续打造品牌特色,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文明办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作用,突出打造生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着力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筹山林湖海保护发展等方面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在市场经济和区域竞争发展的背景下,生态保护补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或重要工具,在平衡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从最初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开始,对象逐渐扩大到矿产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流域等领域,到现在几乎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特别是,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相似文献   

10.
侗族的传统古俗文化,主要体现在以"萨"为中心的民间多神信仰、丰富多彩的民间大歌、以鼓楼和风雨桥为特色的建筑等方面。侗族的古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环保习俗,体现了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大智慧。这种智慧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着侗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的生态保护。探析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从更深广的人类精神生活层面来思考解决生态问题的办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兴起,为政府适当调整环保战略提供了机遇,但也对政府处理与民间环保力量的关系提出了挑战。正确处理政府与民间环保力量的关系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高度重视民间环保力量;致力于建立和维持政府与民间环保力量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民间环保力量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拓展政府与民间环保力量之间的合作;积极推动民间环保力量的整合;引导民间环保力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黎志刚 《思想战线》2012,38(3):108-111
借贷关系是灾荒救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宋代,以富民为主体的民间借贷取代官方借贷,成为灾荒救济的主导性和关键性力量。虽然在灾荒的冲击下,民间借贷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双重性,但其负面影响主要是因借贷关系的紧张而引起的,恰恰从反面反映了民间借贷对于社会稳定的不可或缺。在长期的救灾实践中,宋政府逐渐认识到,民间借贷可疏不可堵,在限制其不利影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民间借贷的引导和鼓励,使其在灾荒救济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丽水的竞争优势在于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高 《今日浙江》2007,(24):28-29
如何在创业创新中加快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认为必须围绕保护、恢复、优化、建设这4个方面,做好生态文章.  相似文献   

14.
珊瑚礁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居住地,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线,维持渔业资源,吸引游客观光,保护人类生命,并发挥减轻温室效应的功能。珊瑚礁维护海洋生态一致性和多样性方面的意义对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很好的启发。以博大的胸怀和包容度凝聚各方力量,维护了多党派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以最大公约数画出了最大的同心圆,维护祖国统一、取得繁荣稳定的辉煌成就;面对利益、文化、价值和诉求多元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一致性引领下实现多样性发展,保持了民间各界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炎黄子孙对“中国梦”的共同追求,中国共产党搭建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凝聚各方力量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为全世界政党制度建设贡献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期间召开推动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2,(6):2
正改革的力量和源泉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市场。正是民间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创造了过去30多年来的广东财富神话,也正是民间力量、市场力量的聚集,使得广东今天有可能杀开血路,跨越陷阱  相似文献   

17.
蔡小华 《今日浙江》2005,(18):31-32
在经济发展对环境与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庆元县正确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坚持用经济理念保护生态,用生态理念发展经济,实现了生态经济与经济生态的良性互动。庆元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20万人口。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山区小县,在科学的生态理念指导下,18个自然保护小区星罗棋布,240万亩山林面积、600万立方米林木蓄积量、100万亩生态公益林绿色遮天。16万亩笋竹两用林遍及全县各个乡镇,4万多亩野生小笋竹、1万多亩优质柑橘、5万多亩锥栗、3000多亩绿化特种树苗及花木园区规…  相似文献   

18.
王伟 《中国发展》2008,8(4):27-32
天津滨海新区要建成生态城区,其开发开放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该文着眼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生态环境保护,基于该区生态环境现状,在分析天津市十一五环境规划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从生态哲学、环境立法角度对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9.
芦笙作为苗族文化的特有象征,芦笙词中蕴含了苗族千百年来的文明,芦笙舞里包涵了苗族世世代代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与文明进程中,传承与保护苗族传统芦笙舞蹈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其方式可以通过设立芦笙艺术节和芦笙大赛、建设芦笙博物馆、制作芦笙纪录片,保护民间老艺人,注重芦笙文化的传播力量,及在现代校园和教学体系中传承苗族芦笙舞蹈与芦笙文化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