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0年7月30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福建省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决议》。《规划》勾勒出了未来10年海西城市群建设蓝图。这是继《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2.
郭宇 《前沿》2013,(21):83-85
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经济圈规划发展为例,对城市群在区域统筹发展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进行了相关分析,探索如何通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化解单体城市发展的困境以及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从而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吕永刚  胡国良 《理论月刊》2012,(10):165-168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未来长三角地区要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形成高效灵活的区域合作制度是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指标。目前,长三角地区保障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保障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机制体制尚不健全,严重阻碍了长三角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步伐。本文以破解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为重要线索,以创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区为龙头,提出新时期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概念及其主客体的关系出发,对现有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进行扩展,构建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下,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分别从空间发展协调、经济运行协调、社会组织协调、公共设施协调和生态环境协调五个方面对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现阶段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的特点及未来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荆楚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建设提供了特色各异的人文景观条件。湖北城市群的文化特色应当以楚文化为主,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上尊重自然、突出人性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市人文生态环境。在具体的设计布局上,应当以建设“三大文化走廊”为重点,形成体现荆楚文化特色的湖北城市群文化生态圈。  相似文献   

6.
沈迟 《群众》2017,(13):12-1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江苏谋划把长江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板块,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促进沿江地区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使之成为未来江苏八个城市协同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是顺应城镇化建设发展趋势、适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当前、惠及长远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如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世界发达经济体的主要空间形态,是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演进,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体形态。当前城市群发展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城市群建设,切实补齐城市群发展体制机制短板,形成新时代区域经济增长强大动力源。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辽宁中部城市群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协调发展,省政府决定成立辽宁中部城市群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中部城市群重大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督促落实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协调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崛起正日益改变着我国传统的城市经济区格局,已经成形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被视为未来中国最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地区,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新一轮的投资浪潮将改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原有的产业和城市空间,也会促进其经济外向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外向拓展为近域拓展、远域拓展与泛域拓展,相应地需要构建产业链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城镇网络、创新网络等空间支持系统,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城市群资源环境矛盾和碳排放问题,结合区域碳平衡理论和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理论,分析了城市群低碳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低碳制度建设滞后、发展目标等。探讨了城市群非均衡低碳发展的模式,提出了城市群低碳发展的对策措施,包括培育区域"低碳极核"新引擎、构建城市群网络化合作机制、建立城市群低碳发展的基本制度以及塑造城市群低碳生态文化等。  相似文献   

11.
罗波阳 《求索》2014,(8):52-56
在城市群成为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与路径,有利于厘清城市群区域内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实质上是群域内部各城市及城镇基于区域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的协调博弈与合作博弈的过程,包括城市群空间结构逐步优化、功能日趋完善、互动不断加强、整体能级有效提升四个方面。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具有交通的通达性、市场的共同性、资源的共享性、文化的同源性、产业的互补性、环境的同治性、层次的递进性、管理的扁平性等特征。应通过加快推进城镇规划一体化、城镇规模结构梯度差序化、产业发展互补差异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府际治理一体化等途径,把促进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相东  付桂军 《前沿》2015,(2):53-56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客观反映,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本文对城市群研究的历程、城市群发展的驱动要素以及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耦合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指出呼包鄂城市群作为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群,实现城市群与产业激情的耦合发展,对于中国西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2012年8月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同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通过跨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走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能够为全国作出示范。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城市群内在的经济联系;构筑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产业结构体系;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当今世界进入了经济伞球化的时代,美国人认为,既然经济令球化了,文化也应该伞球化,住其丰导经济的同时也想要主导艾化.然而多样化的文化才是世界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中华连延五千年的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成渝城市群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该文从城市群城镇化空间结构的角度,针对反映城镇化水平的人口、土地、经济子系统,采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认为,成渝城市群受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的不同影响,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城市群协调发展度普遍偏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成渝城市群应以内涵发展为主、消除人口城乡迁移阻碍,控制农地过度非农化,巩固和提升中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健康发展,加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由个体发展向群体发展演变。在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下,城市群的兴起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集聚效应并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目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在加快建设,并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大核心增长极。从国家层面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大城市群,并对支撑全国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仇保兴 《今日浙江》2010,(12):38-39
浙中崛起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从一个经济落后的省份,一跃成为名列全国前茅的经济强省,在这三十多年间浙江省几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优势和机遇。在谋划浙江未来的发展中,浙中城市群规划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经济带和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两者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缘相亲,但在区域经济协作方面比较松散,关联度较低。从区域经济协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推进两大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空间联系和经济发展趋势看,中部地区将成为我国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经济体系的区域,因此,发展能够带动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和核心区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只靠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圈还不足以承担起支撑中部崛起的重心,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就是要抛开以行政区来划定城市群的做法,按照城市群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构建城市间合理的空间关系,来推动城市群的发展,从而促进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要在做大做强武汉城市圈的基础上,加强武汉与岳阳、九江和信阳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共同打造和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带动中部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