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和平台,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协调和处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利益矛盾的分析,来探讨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题组 《前沿》2006,1(1):16-19
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关系,利益差别是任何社会都广泛存在的普遍现象.利益差别扩大导致利益分化,引发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为了社会正常发展就必须进行利益协调.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此有过较多的阐述.国家是利益协调的主体,自从有了政党以后,在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中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利益分化的时代,我国社会利益差别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导致社会阶层的变动,逐步发展为现代社会阶层的雏形.利益过分分化影响社会正常发展,因而加强利益协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利益协调的主要领导者,对社会利益关系协调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在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分化的新形势下,要不断增强和提高党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能力,这就要求党必须按照利益协调原则,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采取合适的利益协调途径对社会利益关系加以协调,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稳定而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题组 《前沿》2006,1(2):13-16
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关系,利益差别是任何社会都广泛存在的普遍现象.利益差别扩大导致利益分化,引发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为了社会正常发展就必须进行利益协调.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此有过较多的阐述.国家是利益协调的主体,自从有了政党以后,在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中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利益分化的时代,我国社会利益差别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导致社会阶层的变动,逐步发展为现代社会阶层的雏形.利益过分分化影响社会正常发展,因而加强利益协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利益协调的主要领导者,对社会利益关系协调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在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分化的新形势下,要不断增强和提高党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能力.这就要求党必须按照利益协调原则、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采取合适的利益协调途径对社会利益关系加以协调,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稳定而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正确认识利益差别是妥善协调的前提。各种社会矛盾的背后总是存在利益上的差别,社会矛盾归根结底是利益矛盾,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就是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在妥善协调利益关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最主要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  相似文献   

5.
劳资利益关系是指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影响劳资利益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产权要素、工会要素和政府要素。在我国现时期劳资利益关系是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劳资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较好地协调我国现时期劳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这其中,协调私营企业的劳资利益关系要注重在劳资政三方博弈中的政府作用,在协调股份制企业的劳资利益关系中要注意到劳动者持股对企业劳资利益关系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和谐利益,实现和谐利益的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协调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和谐利益的政治保证,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利益是党的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必须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利益作为工作的中心来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实现和谐利益的能力,必须以社会公正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原则,以统筹兼顾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主要方法,以民主法治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基础,以党内和谐促动社会利益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首要和关键的是要协调好利益关系。当前,利益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为城乡、地区、行业和群体收入差距过大。利益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利益的转变,政策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解决利益不和谐的途径主要是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共享发展成果,反映了广大妇女群众的现实要求。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两性和谐发展,是新时期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的重大使命,准确把握现阶段妇女利益需求的新特点社会和谐就是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诸多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协助党和政府妥善协调两性关系、创建性别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妇联责无旁贷,使命重大。近年来,为主动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  相似文献   

9.
王继强 《前进》2005,(5):14-15
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经济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经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分配则是社会经济关系和谐的核心。经济增长、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并不完全能够走向一致和协调,现在仅仅关心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远远不够,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林建华在《理论导刊》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利益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和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调节利益关系,以利益冲突向利益和谐的转化统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陈秀兰 《理论月刊》2007,(7):124-126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之一是协调利益关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经济法是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下运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相结合,协调市场不同主体和政府权力之间的博弈,协调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关系,使之和谐发展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就需要有效地协调我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充分发挥思想导向机制在化解社会利益矛盾中的作用,才能保证从源头上化解社会利益矛盾,构建社会和谐的思想理论基础,确保化解利益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整个进程的顺畅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统战资讯     
[理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利益和谐社会和谐背后的问题是利益问题。几乎每一桩不和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都涉及利益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实现利益的和谐,使社会各方面成员的利益矛盾不断解决,利益关系基本协调,利益格局总  相似文献   

14.
杨金颖  邵刚 《前沿》2011,(13):17-1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分化日趋严重,各种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并已影响到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只有科学分析当前利益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并找出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才能妥善协调好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决策利益协调机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公共决策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配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优化公共决策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多元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利益导向机制、理顺公民参与机制、健全利益监督约束机制等途径,形成和谐的社会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协调经济利益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而在人们的各种利益关系中,经济利益关系是根本的、首要的利益关系。新形势下我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大都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关,特别是与经济利益矛盾有关。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紧迫最重要的是协调好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两大主题或两大战略任务。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当代中国的本质体现,是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和谐的前提。推动科学发展,是在推动最大数人利益最大化的意义上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在促进不同利益关系协调共赢的意义上的和谐。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从理论方面来说,利益理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从实践方面来说,利益实践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基础;从人类发展史来说,利益关系尖锐对立是社会更替的决定性因素;改革30多年的经验表明,利益和谐与否直接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质量和高度,其中,经济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政治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文化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家园,社会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生态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东 《前沿》2010,(22):95-98
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使最大多数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经济法作为分配法,能对不同利益进行协调,有利于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能够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经济法在促进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协调代内与代际之间的利益,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为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幸福创造条件.要通过经济法律制度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鼓励人们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并间接地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西方政治思想家论述的社会和谐观念是基于社会不和谐而提出的.他们从社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寻找和设计用以求得社会和谐的理论观念,通过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种种构想以及实现途径的设计,试图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探求一种平等、公正、和谐的秩序,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加以协调和整合,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稳定和发展.从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社会和谐"理论来考察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