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国平 《前进论坛》2011,(10):44-46,1
在艺术的道路上,史国良潜心研究,心无旁骛,超越世俗的樊篱,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中国写实人物画的创作之路,他徜徉在漫漫的艺术道路上,向更高的艺术殿堂攀登。《趁春天播种乐潜心作画》一文展示了他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今日浙江》2013,(23):60-60
翁诞宪是著名油画家全山石的得意弟子。写实主义是他油画艺术的主调,但艺术手法并非单纯的19世纪以降的写实技巧,而是交融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传统和东方独有的情感韵律的个人图式。翁诞宪是在用沉静的心、灵敏的手和淡远的趣味进行创作,画作正如他的性格,总是充满着沉思、反思,  相似文献   

3.
西方功底,东方神韵──殷平的画李思孝早听说殷平潜心于绘画创作,但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在1992年12月他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行的个人展上。原以为象他这样40岁左右的青年,和他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是热衷于西方新潮艺术的,没想到他走的是一条写实的道路,这使他...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绘画行为和计算机技术主导下,以ZBrush为代表的3D数字软件绘画作为新时期影视角色型态创作的范式,极大地强化了影视超写实视觉画面在观众自我感知意识内的视觉冲击,影响着当今影视创造的动态。在看似"潮流"的新景观背后,依旧遵循了传统绘画超写实艺术的表达语境和创作特质,并弥合了自身多元化、科技化、团队化新创作个性,使软件工具和智能互动的优势支撑显得尤为强势,由此衍化的现代超写实绘画艺术个性化艺术表征也引发更多人的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5.
郑玉先生出生于中岳嵩山脚下,五十年代毕业于沈阳鲁迅艺术学院,已在艺术的天空(世界)遨游了四十余载。他早期从事水彩创作,吸收了西方的水彩技法,强调写实功夫,亦以光和色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将水彩这个画种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中国五六十年代杰出的水彩画家...  相似文献   

6.
李掖平 《青年论坛》2004,(2):135-137
90年代山东女作家在小说文本形式层面的艺术探索,收获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对女性命运和女性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深切关注所决定,“写实”成为其小说创作的基本手法,但这写实并不拘泥于真实的再现,而是呈现出一种表现与再现融会贯通的深化特征。同时,她们还都能灵活自如地综合运用象征、变形、荒诞、黑色幽默等现代主义艺术技法,并善于在叙写描述中注入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与感受,有效地拓展了小说文本的内在意蕴空间和艺术形式美的弹性与张力。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的《红楼梦》只以八十回“未完成”的形式面世传布,他不再补写后数十回,不是没有充裕的补写时间,也不是没有继续创作的能力,更不是为生所因无暇创作,而似应为曹雪芹的有意行为,是一种对小说“开放性”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14,(10):33-35
梁小昆是《中国残疾人》杂志2008年第5期报道的人物。那时梁小昆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黑白大画幅影像”研究生,毕业后他攻读下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时隔6年我们再次相见,已跨入不惑之年梁小昆发生了很多变化,他的身份从学生成为了老师,他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他的艺术研究方向从静态的图片转为动态的视频。当然,也有些东西没有变,比如艺术追求中“纯粹”的要求,比如对作品呈现时“真实而有趣”的标准。梁小昆追求艺术是因为他“有话要说”,他从图片摄影专为视频创作,是因为能“说得更好”。他未来的理想是是拍一部“作者电影”,创作出体现自己完整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徐勇 《协商论坛》2008,(11):53-53
张大中,在博爱县音乐艺术界,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他精通各种乐器,尤其擅长键盘演奏;他创作的歌曲散见于省内外音乐刊物并多次获奖;他创办的张大中艺术培训中心,在博爱县同行业中可谓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全。 张大中生长于太行山下丹水河畔的狄林村,周围竹林环绕,风景秀丽,优美的环境陶冶了他的艺术情操。极有音乐天赋的他,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学会了电子琴等乐器。  相似文献   

10.
李伯安(1944-1998),河南洛阳人,20世纪末一位漠视功名、不求闻达、默默耕耘于国画人物之苑的艺术赤子。他广采博纳,融汇中西,大大地丰富了国画人物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他痴情于北方老农,画风老辣而雄放。他历时十载创作的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以它高昂的立意、恢宏的气象、精湛的刻画和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把20世纪中国的长卷水墨人物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1998年5月2日,画家倒在了正在创作中的人物长卷之前,他把自己完全地融进了“巴颜喀拉”那一派漫天皆白寥廓无垠的圣境。 人类美术史不会忘记李伯安。 ——乙丙  相似文献   

11.
黎晟 《求索》2010,(7):201-203
一般来说,宋代艺术是中国传统写实的顶峰之作,其后由于文人士大夫艺术的兴起,"论画以形似,渐于儿童邻"的观念压制了中国艺术的写实风格。二十世纪上半叶,受西方写实主义的影响,现代写实风格艺术得以复兴。此后,写实主义艺术迅猛发展,并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几成中国艺术的唯一面貌。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上半叶写实主义艺术是建立在西画写实透视、光影与解剖等理论之上,但它与西方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在精神气质上有根本的不同。中国的艺术家与文学家、政治家们合力,以一种他们认为对艺术与社会更为有益的方式,重新塑造了中国艺术,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12.
赵辉 《台声》2007,(3):66-69
对他来说, 创作不是宣泄而是分享,前者只能调动情绪,而后者却带来感动。 如果生活中已经有了艺术,还寻找艺术干什么那?好像在空气里寻找氧气一样,如果把艺术等同于生活,就像把空气都变成了氧气。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LiveHouse(指专业的演出场馆)里。JonathanCoulton(格莱格·科尔顿)留着半长的头发,带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像往常一样。怀抱着一把木吉他。独自站在舞台中央,舞台上方的灯光投射在他的头顶,他开始唱起自己创作的一首《Re:YourBrain》。颇为写实的歌词描绘着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歌词不时引起台下一片会心的大笑。欢呼声、掌声,甚至还有大合唱响彻全场。  相似文献   

14.
吴晶 《求索》2011,(9):139-141
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理论先锋与创作实践者。其“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思想反映了他对中国庄子哲学的吸收与模仿。王尔德吸取齐物论中阴阳对话模式,颠覆西方二元对立思想,将艺术奉为万物齐一的“道”,并借鉴庄子“无为”哲学思想阐释其艺术无用观与艺术表达方式的不完整性,同时将其诠释为逍遥驰骋的人生态度与去伪存真的艺术圭臬。  相似文献   

15.
<正>①4月1日,在美国波士顿的美术博物馆外,几名儿童坐在童车中从一个巨大的婴儿头像铜雕前经过。西班牙艺术家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作品展在这里举行,艺术家根据孙子形象创作的铜雕像"日与夜"提前亮相。  相似文献   

16.
汪诚一     
曹意强 《今日浙江》2013,(12):60-60
汪诚一曾入学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京深造后又返回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创办工作室。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汪诚一是一位典型的学院艺术家,而他一生的研究与创作也同学院结下了密切的因缘。从毕业展、主题性创作、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以为,好莱坞的演艺巨星们是非常幸福的,他们拥有梦想的一切,从来不缺少金钱和成群的仰慕者。可谁曾料到,这些巨星中有的人却是不幸的孤独者,那是因为他们找不到真正的爱情。 影星本杰明·布拉特去年7月同未婚妻朱莉亚·罗伯茨分了手,他们共同生活了四年。现在他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女友。这位38岁经常在银幕上扮演一心想要好多孩子的男士向外界透露了他梦想中的女人——是位像演员詹妮弗·洛佩斯一样的具有拉丁血统的性  相似文献   

18.
按沈从文的思维逻辑理解沈从文,重要的在于理解沈从文通过艺术探索所体现的精神追求。上世纪20、30年代无人理解沈从文创作中艺术情感的真实性,40年代人们指责他创作追求虚幻无聊的形式主义。实质上沈从文的创作过程就是其精神追求的过程。其创作生涯中的每一次转变,都是他精神探索的一次冒险,每一次冒险的同时也伴随着艺术上的新突破,由此留下了他各个不同时期精神转变过程中艺术探索的精彩之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王维卿出生在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由于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他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天津美术学院。考美院前,他曾向在天津人美社工作的画家杜滋龄先生请教,学习如何画素描、配色彩。在美院这座培养高级人才的艺术殿堂里,他亲耳聆听著名花鸟画家孙其峰、溥佐等老9币的教诲,扎扎实实苦练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功,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在天津美院的学习生活,是他最勤奋最快乐的时光,从那时起他就对花鸟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确立将来要以写意花鸟作为自己国画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方静  王青 《前沿》2008,(1):211-214
沈从文一生坚持强调自己的“乡下人”身份,这是沈从文对自我存在本质和精神真实的把握。早期的湘西世界中,他着力表现乡下人自然强健的生命力和自由的精神状态;沈从文凭借“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和生命体验,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进程中人性的异化进行深刻反思;而到30年代后期,他的创作又从集中于对乡村的写实,走向对现实的批判,体现出拯救民族的思考,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