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留义 《求索》2007,(7):116-1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动态的、历史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一种理论反思与提升,是中国人民自觉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运用到实际中的思维方式的外化,这种思维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得以对话的可能性条件,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事实背后的内在支撑就是中国具体国情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趋势,从而使中国的社会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2.
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在带领党和人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一位富有经验的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而这种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又是以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邃目光和洞察力作基础的。我们要理解和体悟邓小平的哲学智慧。在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首先会遇到…  相似文献   

3.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思想武器,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精神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承担起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全面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哲学社…  相似文献   

4.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其对于生态问题的解释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首先推动和实现人的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人的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生态问题,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薛学共 《求索》2010,(12):112-114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外来文化,必须经过中国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过程,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被中国人所接受,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有着许多相似或相通之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土壤,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作原材料去构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马克思曾经预言的那个“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互相作用”①的时代已经到来。新的时代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变成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哲学解放”思想,开创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宣传、普及的新阶段。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这些光辉思想和伟大实践,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有着许多相似相通之处。中西方文化和哲学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思想助力。当前,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联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五大报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给予高度评价,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有必要把握以下要求。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严格说来,只有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哲学社会科学才真正…  相似文献   

9.
哲学思维与创新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它们在精神实质、思维方式、追求境界等方面都有着相通性。为此,在创新教育中,要注重哲学思维的培养,哲学思维引导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贯穿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呈现出一元主导下多元并存的基本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既有广泛的现实原因,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和条件。对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及其工作者需要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等方面肩负起历史性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李兵 《思想战线》2002,28(4):6-8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论坛哲学”和“讲坛哲学”的二元格局。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学理上的原因。对此 ,既要充分估计其积极意义 ,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 ,应当在保持“讲坛哲学”和“论坛哲学”“必要的张力”的同时 ,努力寻求二者在发展上的平衡 ,从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周鑫 《长江论坛》2013,(4):24-26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运动中,通过赞成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各自的个性化的探讨,以不同的史或论的形态来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其中,侯外庐对早期启蒙思潮的结合点的确定,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多彩的色调,得益于这种"一本而万殊"的合理开展,显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和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3.
刘国胜 《桂海论丛》2007,23(3):8-11
正确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也蕴含着指向未来的哲学旨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应从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三个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史表明,她是独立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一大新型哲学形态,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的哲学传统,因而不存在、也不需要进行所谓追寻别类哲学传统的“归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即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他种哲学的独特性质、功能和目标,强化其在世界哲学大家庭中的类意识,永葆其精神实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方法的自觉,使其独特哲学形式和实质在与时代、实践和历史、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真正实现一眯相承和与时俱进。这种自我意识的旁落、淡漠、错位或缺失,是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边缘化的重要根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明确建构中国化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正确态度应是既看到同中有异,又看到异中有同,不能将两者的相通性视为完全一致,也不能因为两者的相异而抹杀其相通性,应该辩证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异同。当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实现两者的交流、对话与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儒学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已经基本上走出了苏联30年代(斯大林教科书)的模式,一个具有当代高度和中国特色的、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和哲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正在酝酿和形成之中。这个估计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两点:一、对“苏联30年代(斯大林教科书)的哲学模式”怎样看?可以这样基本定位:不论对前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得失功过如何评价,它对我们来说终究曾是“第二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是经过苏联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既未能看到更多的马恩原著、又远离今日世界和中国实践的背景下消化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无根性危机下催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迫使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就如何治史提出各种不同治史路径。在这些途径中,现成性寻求路径、生成性视域融合路径和生产性思想构境论路径是三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路径。第一种路径在当代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这种路径的现成性特征使之难以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化的重任。第二种路径虽然具有可行性,但仍然具有"神性"残余。作为后现代性文本观的第三种路径是代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治史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刘同舫 《求索》2008,(1):126-128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过去是一本教科书、一个体系、一种理解。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这种单一而封闭的僵化模式被打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并由封闭走向开放。围绕着传统教科书哲学体系的是是非非,学者们各抒己见,争论颇为激烈。一种具有当代形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雏形已形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正确的把握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自身,也要将某个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曾明确体现出的问题纳入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框架之中。为了应对这项复杂的工作,遵循哲学诠释学方法论框架的逻辑思路是有必要的,因为哲学诠释学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揭示一种理论或思想形态是如何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地同时实现其自身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所以,从哲学诠释学角度出发,深入到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及其原始思想的内在联系与时代的实在性联系,对于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时代与全球化时代本质上属于非对抗时代.作为这一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是以和谐为其思维特征和以自由为其价值特征的堪称"和谐自由生活论"的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以"和谐"与"自由"为基本范畴的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在观念上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着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