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因其对社会性别范畴的使用,女性主义世界秩序研究不仅形成了与主流范式截然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更在分析方法上构成了对主流范式的反叛与挑战。为了构建性别敏感的方法论框架,并在此框架内展开对国际关系的性别研究,女性主义者超越后实证主义方法,建立了独特的女性主义分析方法。批判理论、文本分析和建构主义等方法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三种重要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分析方法,即女性主义批判分析方法、女性主义文本分析方法和女性主义建构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生态运动与女性主义运动的共同目标是推翻二元统治的逻辑框架,以此建立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平等的新型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情境伦理(contextualist ethic),认为个人的伦理叙述和实践都是处于不同的历史环境的。生态女性主义对关系伦理的强调,使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首先认清自身作为关系中的个体或共同体而存在,从而使人与自然关系有一个更为和谐的发展。生态女性主义哲学的大部分学术聚焦于环境伦理学。生态女性主义哲学家认为,对女性、其他受支配的人群、动物和自然的概念化和待遇之间的联系,需要一种女性主义的伦理分析和回应。最低限度上,生态女性主义环境伦理学的目的是发展不偏向于男性的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理论与实践并在前女性主义存在中提供一种导向去实行。但生态女性主义与其他环境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又存在显著不同,除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还研究性别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成长于对女性的支配和自然的支配之间的联系和理论化。作为一种关爱伦理,生态女性主义重新将环境伦理学的焦点聚焦于自然可能的意义、道德上的说法、人与与他者联系的观点(人与非人类自然),塑造人类、自然以及人类对非人类自然环境的义务的基础。生态女性主义伦理以反对二元统治逻辑概念框架的批判为基础,将所有具有父权统治逻辑概念框架的不平等现象均纳入其探讨的视野。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将女性主义与环境保护主义相结合,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在当代环境伦理学中展示着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研究中的女权主义思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开始崛起并产生影响.在后殖民研究中,女性主义者的社会位置,尤其是她们客居异国的主体性造就了其独特的理论视域.即:她们试图寻求一种跨文化的空间和话语来张扬第三世界妇女的理论、实践和主体性.因此,女性主义后殖民研究不仅致力于对主流后殖民理论和欧美女性主义理论的质疑,同时倾力于建构其自身的阐释视角和理论话语.这篇论文主要对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的出现、理论动向及其影响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4.
父权制是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包含有多种不同的意义.这种不同,一方面体现了不同性别、不同国别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对意义阐释与理解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主义研究成果的传播过程和实践效应.因此,不论著书立说还是课堂教学,传播主体运用语言文字符号,通过"提示"的策略手段,不断扩大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之间的交流空间,对女性主义理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凯 《思想战线》2005,31(4):125-128
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主义经济学,是在后现代哲学思潮和新古典经济学内在缺陷的理论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异端经济学流派.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拓展与修正,甚至颠覆.由于性别视角的采用,女性主义经济学具有批判性、政治性和人文性等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新特征,并提出了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建议.女性主义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继续发展的空间,但其对经济学研究方式的革新与批判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的父权制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法国的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流派,其社会性别理论集中反映了作为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色。它质疑了生理性别是自然的观点,指出生理性别是一种阶级的区分,揭示了其作为社会性的概念被自然化的过程,提出了社会性别先于生理性别等激进主张。它与以法国女性主义闻名的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完全不同的理论趋向。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肇始,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女性主义理论伴随着社会运动与女性运动几经沉浮,日趋成熟.本文将在有限的篇幅里以不同时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要理论关切为主线,对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力图勾勒出女性主义理论大体发展的脉络,以期对中国的女性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妇女与福利:女性主义福利理论评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福利理论的思想渊源、代表性人物、国家角色、市场作用、家庭功能、社会观念,以及女性主义者对福利与福利国家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介女性主义的福利理论。女性主义福利理论说明,妇女与福利是当代社会涉及面广和影响大的核心社会政策议题。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主义福利理论为我们理解妇女与福利议题提供了独特和有用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畅引婷 《思想战线》2005,31(4):111-114
10多年来,西方女性主义学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对于我国学界新的学术理念的确立、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作为舶来品的西方女性主义,在引进和传播的过程中,如何与中国本土的妇女理论研究和妇女解放实践密切结合,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妇女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因此,当前应着重处理好学术与政治之间、提高与普及之间、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崔绍忠 《思想战线》2011,37(2):73-77
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女性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碰撞和理论交锋。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关于性别的文化社会信仰对经济学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观念从根本上影响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从而使其价值论、本体论和认识论呈现出了男性中心主义倾向。女性主义经济学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庸的社会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现有针对女性高级知识分子、高校女教师群体的研究多采取问题取向与割裂的视角,使女性经验隐没于男性声音中,因此突出了女教师在生涯发展中的负面形象,对其日常生活中的能动性和策略往往缺乏观照。文章基于高校女教师的研究反思现行女性研究的理论取径,认为关注个人经验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转向。女性主义关照下的日常生活研究思想方法和理论框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从理论和经验上理解女性生活,成为未来妇女和性别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的渗透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翻译理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洛丽.张伯伦是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先锋人物之一,本文试图在介绍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基础之上,针对性别与隐喻,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内涵、意义及局限性。希望能为女性主义译论研究提供资料并助于商榷。  相似文献   

13.
性别研究作为社会研究中一个跨学科并兼具学术与行动导向的独特领域,一方面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研究取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深扎根于中国转型社会丰富而多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其发展路径经历了从本土妇女研究的崛起,到女性主义的引进、传播与"接轨"的努力,再到性别研究学科化、本土化过程中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和多元的过程。文章首先对这一发展历程的不同阶段及其本土化特点进行考察,继而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主流性别研究遭遇的从议题到话语的批评与争议的梳理,分析性别研究的中国语境之变,从而强调所谓本土化知识建构的逻辑就在于走向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性别研究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14.
作为将女性主义引入诗学的第一人,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各个维度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诗学中都能找到踪迹。她设定了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诗学的基本框架并开辟了通向广阔的社会现实和女性主体意识两条主要研究道路。即使是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诗学道路上也可见伍尔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研究主题的变化看,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挖掘主流范式性别中立背后的性别故事,批判主流范式的男性特征,将妇女与妇女问题引入国际关系;第二个阶段,与主流范式就性别与国际关系、女性主义议题和女性主义方法论等问题展开论争,实现从国际关系的"女性化"到真正性别化的转变。目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开启了理论体系和方法伦建构的进程,这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成为成熟理论范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妇女/社会性别与发展范式自产生之日起就深嵌于国际发展援助进程中.主要女性主义流派,如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者、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均对传统公/私领域及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进行了批判,女性主义学者认为,妇女在公共领域长期缺席的根源在于公/私领域的划分.妇女为实践公共领域的权利而采取的行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国际发展援助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妇女公共参与的制度安排及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7.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力图建立一种由女性视角和男性视角交错共视的人文视野.本文简明介绍了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及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对女性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出现和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内在缺陷是其发生的理论背景。女性主义经济学运用独特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模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范式提出了批判和挑战,这种批判和挑战对于经济学方法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目前中国涉及性别和女性主义研究的文章,有关妇女家庭状况的调查研究多,但理论阐释少;对问题的描述多,但系统分析少;关于性别的意识形态呼吁多,但把女性主义研究放到一个广泛的社会系统中研究少;在分析中,对文化规范注重得多,但与制度因素相关的理论解释少.有鉴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贡献,并阐释了研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性别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艳丽 《求索》2008,(1):169-171
女性主义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以来,在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中国文学界的女性主义实践看,这些研究还是没能摆脱其作为外来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固有束缚,在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上仍显粗糙。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中两个老年妇女形象为例,反思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还未能很好本土化的缺失以及原因,进而挖掘中国传统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传统文化内涵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