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虞江芙 《理论月刊》2005,(12):151-153
《汉宫秋》的音乐结构在作品中所占的地位远远超过了故事结构;这一特点在其它元杂剧作品和明清传奇中同样存在。许多元杂剧乃至明清传奇,它们在情节结构上可以表现得非常松散,而只要它严守一本四折的规范,并且有脍炙人口的优美唱段,它就有可能成为一出好戏。元杂剧在整体上注重的是“曲体结构”而非“戏剧结构”。  相似文献   

2.
《政协天地》2009,(7):62-64
《汉宫秋》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创作杂剧13种,现存8种。作为一个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马致远对国家的灭亡,怀抱深切的哀痛,对蒙古贵族歧视、压迫汉人的政策郁结着难言的悲愤。但当时元朝的统治正日趋巩固,这种强烈的民族感情不能坦率地表白,只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通过昭君出塞这个历史题材曲折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彭红卫 《理论月刊》2004,(7):131-133
马致远的《汉宫秋》以汉元帝的命运悲剧为中心,依托孤雁意象,演绎了元代知识分子乃至古代知识分子在进与退、出与处、归与不归的途中进退失据,无法驾驭自己生命之舟,注定漂泊无依的宿命。作为抒情性文本,社会悲剧构成了它的表层意蕴,它以民族意识,社会批判,爱情悲剧为中心,显示了作品的客观意义。而命运悲剧构成了它的深层意蕴,显示了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是一部宣扬佛教精神的世情小说。作者通过对西门庆家庭兴衰变迁的如实描述,意在戒贪,意在说空,意在慈悲,意在让世人获得更多的安全与满足。这就是作者“寄意于时俗”的“盖有谓也”。  相似文献   

5.
黎爱群 《前沿》2011,(24):217-219
《长恨歌》是白居易流传最广的诗歌,对于它的主题一直有诸多争议。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唐代宽松的文化氛围和变文的盛行、文本所体现的佛教思想以及白居易对《长恨歌》矛盾评价的理解等三方面进行粗浅的论析,认为《长恨歌》融合了诗人对佛教因果报应的领悟,以及诗人当时消极的生活态度,是爱情表象下诗人内心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清末人情小说中的民主主题表现为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两个层面。文章通过对《浮生六记》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认为一方面二者在主题上有着一脉相承性和历史延伸性 ,另一方面要求个性解放、控诉封建桎梏的民主主义思想主题在《浮生六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李玉林 《前沿》2011,(13):20-22
文化有其主题。文化主题是在文化中充当灵魂的那个最核心的观念,即以特定的主题词表达出的文化的根本价值和诉求。文化主题是文化的核心体、实质所在,也是文化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深刻的原因。文化主题具有观念性、层次性和历史性,对文化发展起着灵魂、旗帜和里程碑的作用。对文化主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实质,增强文化的自觉性,也是文化研究中应当切入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苗 《前沿》2012,(24)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中提出“中国中心观”一词后,学界纷纷对此书展开论证,众说纷纭,很难断言柯文史学思想代表当时美国史学思想的主流,但该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部分美国史学家实际上的学术思想.不可否认的是,该观点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此书对指导和反思史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笔者对该书的内容和影响稍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9.
施静 《前沿》2004,(1):187-190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见解 ,孰是孰非至今未曾达成共识。其实我们不必非要得到一个确定而又单一的主题 ,因为从审美客体、审美主体等方面都可以发现《长恨歌》主题是具有多重含蕴的。正是如此 ,直到今天它仍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The most exciting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Xiao Hua and Grandpa, who adopted her be-cause of the simple and natural feeling. But since he found her try-ing to learn writing on the ground, he began to climb up the mountain to cut osier and weave baskets to earn money for her study without considering about his own heavy burden of life existing already. The very simple action had moved the audiences deeply again and a-gain. Though they were living a very poor and simple life, they loved each ot…  相似文献   

11.
"黄金乡"是贯穿奥威尔小说《一九八四》始终的田园风景。它本是主人公建构的与极权化的工业社会相抗衡的纯真社会愿景,却在他狭隘的乌托邦规划中最终退变为虚幻缥缈的乌有之乡。小说通过亦真亦幻"黄金乡"这一田园风景的塑造,不仅继承了西方田园文学传统对现代化进程的批判,也超越了利奥·马克斯所定义的"情感型的田园理想",质疑了温斯顿所规划的田园乌托邦的盲目性和脆弱性,表现出一种辩证的"复杂型的田园理想"。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13.
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并非《西游记》的主题。大量揭露、批判和挞伐形形色色的卑劣行径,事实上构成了本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王奎群 《求索》2013,(3):147-149
王永兵先生认为《伤逝》是一部自我质询的小说,在"我是谁"的反复疑问中,小说经历了"我是我自己的"到"我不是我自己的"自我否定。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涓生与子君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知识分子,铸就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首先是当时的社会没有实现"我是我自己的"的条件,其次是他们的性格中的怯懦、自私等弱点。《伤逝》尽管有反封建思想的意义,但它着重表现的是鲁迅先生对知识分子"个性解放"思想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马克思把握和批判意识形态的基本场域。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深入,《神圣家族》在马克思早期著作研究中的思想"萌芽性"和"转折性"地位日臻显现。其中实践的历史认识论思想萌芽,成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视域生长点。马克思通过揭批思辨哲学,加速了意识形态认知方式的历史思维转向;通过探索历史诞生地,开启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缝合;通过洞察历史本质,切近了"彻底批判"意识形态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政协天地》2009,(2):93-96
13世纪到14世纪前后,在欧洲,戏剧和其它文学一样,正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元杂剧却放射出璀璨的光彩,出现了一个戏剧发展的高潮,涌现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杰出作家,他们用自己非凡的创造才能,别开生面地为中国文学建构起传统戏剧的审美范式. 创作了《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时代主题是对时代发展进程的深入把握。时代主题内容的确定,必须以时代特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为依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领会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现阶段时代主题的必然性与科学性,也才能对当前时代主题是否发生了变化作出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颁行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央对《条例》十分重视,广大人民对《条例》寄予厚望。 意义深远,民主是魂 《条例》第一条"发展党内民主"的规定,不仅是贯《条例》的主线,更是统摄《条例》的灵魂,"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影响力的论断之。党内民  相似文献   

19.
王鹏程  储峰 《湖湘论坛》2012,(3):104-109
国家主义是兴起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潮,20世纪初传入中国,20年代前后因其抽象的"国家"、"民族"观念契合英雄救国的中国传统思想曾兴盛一时。大革命时期它实际上起着维护反动统治的作用,极大地阻碍了革命的发展。《中国青年》作为中共党团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对国家主义思潮和行动进行了有力批判。其中,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刘仁静对国家主义的批判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周艳 《求索》2010,(3):169-171
《诗谱》之前有大量谱体史书,郑玄对之进行借鉴并将“谱”这一形式运用到《诗经》的解读之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解诗模式。“谱”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分化,《诗谱》所继承的是原始意义上的谱。通过这一形式,《诗谱》在《毛诗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备系统的历史叙事体系,大大提升了毛诗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