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决不是西方特有的现象和专利品。因为在“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那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在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空想主义,就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是法国空想家们基于批判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教育弊端和吸收借鉴启蒙思想家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本文集中讨论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认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吕新云 《前沿》2010,(16):30-34
文章把空想社会主义分为感性空想的社会主义、理性批判的社会主义、理想试验的社会主义三个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演化进步的客观历史过程,并分别从时代特点、思想内容、语言表述方式和社会历史影响等方面对感性空想社会主义和理性批判社会主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观见诸于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传明  赵斌 《前沿》2007,3(8):144-146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之一。莫尔的"乌托邦"、摩莱里的"共产主义法典"、圣西门的"新基督教"和"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欧文的"新和谐公社"、魏特林的和谐、自由与共有共享制度等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并且"和谐社会"观在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逐步凸显。"和谐社会"观见诸于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对如今我们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既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发祥地.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没有脱离其产生的时代已有的各种学说的影响,这些学说包括柏拉图的社会改革思想,基督教和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家的人性论和理性观念.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社会分配思想、社会福利思想与和谐社会理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正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异同,对于研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弄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是有益的。关于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异同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各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那里,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是同义词”,有人则认为二者有区别,莫尔式的乌托邦主义者“通常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闵采尔式的乌托邦主义者则“通常被称为空想共产主义者”。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比较流行。还有人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显然是属于两种性质不同的思想体系。前者不是属于无产阶级的学说”。他们认为空想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不同意见,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一种梦想。 人类在地球家园中生活了300万年,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有了人类,就有了梦想,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和幸福,就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梦想。从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大同”思想和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到16世纪至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再到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一万多年来,从穴居荒野到邀游太空,人类一步一步把对美好社会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8.
胡海洋 《传承》2011,(17):30-31,41
历史的局限性使得空想社会主义最终沦为空想,但是作为对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科学地认识并反思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利于我们在深化对空想社会主义认识的基础上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同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同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郑祖铤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516年出版的莫尔的《乌托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至今尚未定论。国内诸多论著在论及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时,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都承认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  相似文献   

10.
论东亚旧、新地区主义的形成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养泉 《青年论坛》2005,(1):121-123
地区主义是相对全球主义的一个国际现象 ,它既是一种理论 ,也是一种实践。在当前国际社会中存在着欧洲、北美、东亚三大地区主义中心 ,地区主义及其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这种历史条件下 ,东亚地区也先后经历了旧地区主义发展阶段和新地区主义发展阶段。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 ,这两个阶段既有联系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太平天国运动都完全符合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内在规定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在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却还没有得到其应有的评价。正确理解和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一价值,既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也是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俞秀松与施存统,是早期共产党人和青年团员中,为大家熟悉的党的青年工作领导者.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创建,同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努力密切不可分.本文试从两个角度探讨两人在建团中的地位与作用:(1)从第一个"工读互助团"到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看他们在实践中"想急进"的转变和影响.(2)从尽心竭力完成党分配做的青年工作,看两位团的书记革命主动性、配合性、战斗性所起的以身作则作用和指导作用.(一)"五四"时期工读互助团出现在中国大地,正是当时国内形形色色"社会主义"中一种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在这个划时代的伟大变革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超过重要作用。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只有借助于德国的辩证法才有可能。马恩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就是运用科学方法的范例。他们通过历史的方法阐明了空想社会主义应有的地位,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性质,并辩证地区分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精华与糟粕,提供了  相似文献   

14.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还不发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爭还处在初期时的产物。它的产生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的”,①是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②十九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的高峯,它既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又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从1844年英国罗奇戴尔的“公平先锋社”算起,西方农业合作社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了。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合作社的特点。以下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合作社最早产生在西方。西方合作社的思想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十九世纪中叶,出现了各种互助合作主义。傅立叶和欧文提出了互助合作的主张,这种思想在法国和英国得到了传播。在信贷领域,空想家普鲁东主张办互助保险金机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逐渐增多的中外交往要求中国必须了解世界,了解世界历史.学校教育成为世界历史知识推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清末民初,中学世界历史课程开始设立,译自日本、欧美和国人的自编世界史著作成为世界史的教科书.此时期的中学世界史课程和教科书明显受到了当时"华夏中心史观"、"欧洲中心论"、"进化史观"等社会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国人的世界历史观念和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的近代变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他对16至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所做的继承、批判和超越基础之上,但其继承、批判和超越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逐步深入、漫长曲折的思想发展过程。在理想信念面临严峻考验的今天,重新审视这一充满创造性和革命激情的思想过程,对于我们更笃定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董波 《前沿》2011,(8):40-42
少年中国学会(简称"少中")和工读互助团是王光祈亲自参与并发起的两次影响深远的重要运动,但是以王光祈为代表的运动参与者却诉诸政治之外的力量救国,最后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游离于政治之外是"少中"和工读互助团最明显的特征,"互助论"取消政治斗争,群英聚会迷失了政治路线,"少中"同人明确反对"政治活动",成员政治思想庞杂,导致"少中"内部派系分化并最终瓦解。王光祈和他的非"政治活动"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失位,而工读互助团则是一场空想社会主义实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从西欧传入中国经历了长期、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概经历了从早期社会主义思潮的传入到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入,再到主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自戊戌维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时断时续的思想启蒙,正艰难地一点一点渗入国人的心田。上世纪80年代以降,各种思潮诸如新权威主义、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新民本主义等流派纷呈,纵横交错,此乃改革开放造成的思想解放使然。历史证明,卓然独立的人格是建立在思想自由之基础上的,因而思潮涌动体现了一个社会知识精英的活力,最终将促进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期推出的袁伟时教授的争鸣文章,旨在爬梳中国思想启蒙的艰难历程,同时引发更多的争鸣,我们殷切地期待着。 ——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