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妥善处理养老保险争议,依法保障养老保险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养老保险争议,是指在依法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养老保险中,单位、职工以及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管理中心、区和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以下统称管理中心)之间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2.
3.
第一条(目的) 为了建立和完善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终止,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登记。法律、法规对办理事业单位登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依法应当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社团法人登记的单位,不予办理事业单位登记。 第三条(登记机关和主管部门) 市和区、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是本市事业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时效对于事业单位及其当事人权益维护和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显得较为混乱,导致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中对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时效的法律适用不统一、不明确,各地各自为政的现象非常突出。因此,必须统一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本文通过对于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梳理,建议修改现有法律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为1年。  相似文献   

5.
人事争议处理之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聘任制度改革的深入,各类人事争议层出不穷,由于传统的解决人事争议的手段存在明显弊端,人事政策法规的空白、人事争议救济渠道的狭窄、争议处理程序的不规范产生的后果是实践中大量的人事争议因缺乏法律的有效调整而无法得到圆满地解决,使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过程中各类矛盾激化.完善我国人事争议处理机制,要引入代理人制度,发挥协商在人事争议解决中的作用;立法上要明确聘用合同是一种广义的劳动合同,并将其作为特殊的劳动合同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将人事仲裁纳入法律调整,从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两方面实现人事仲裁和诉讼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7.
第一条 为妥善处理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劳动法、行政复议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劳动法》颁布以来,企业与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纳入了司法调整范围,虽然在劳动争议相关立法及执法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但毋庸置疑,企业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益得到了很大保障。与此同时,另外一部分劳动者的权益在法律上却长期处于被遗忘、被忽视状态——他们是处于《劳动法》调整范围之外的劳动者,比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如果他们与所在单位发生争议,只能通过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申诉等途径解决,而不能得到司法救济。显然,这种状况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2003年8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03年9月5日施行。此后人民法院开始受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笔者所在的人民法院从2004年开始受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上诉案件,截至2006年5月20日,共审结此类案件43件。在审理中主要遇到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实践中对社区工作者法律属性的认识不统一,原因在于,社区工作者属于一个新的职业,自身存在一定独特性和复杂性,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无法完全覆盖。地方性规定试图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范围内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但关于社区工作者的规定涉及党的文件、居委会组织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等多领域基础性的法律文件,地方性规定在构建社区工作者人事关系和争议解决规则方面协调能力不足,基本规则难以自洽。应在劳动法律框架下,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社区工作者的特殊性和不同社区工作者争议事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分类解决社区工作者争议,单独设立人民法院处理社区工作者争议的案由。  相似文献   

10.
四毛闲来无事时,总爱将收集好的旧报中关于法律方面的内容分类剪贴。这天,他的报纸又堆集了一大撂,便又浓浓地泡了一杯茶,坐在洒满阳光的地板上,开始了他的分类剪贴工作。 剪着贴着,一篇关于人事争议的报道出现在他的眼前,便想起不久前,一位在学校当老师的朋友因病不能教书而被学校辞退,来向他求助的事,可当时四毛手头并无相似案例而无法给予帮助,为此他一直念念不忘。如今突然出现这样的案例,四毛边念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边细细研读起这篇报道来。 这篇报道的大致内容如下: 张又铮是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退休医生,手指的痛苦已经陪伴了他23年。这种痛苦跟他的职业有关:他是一名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解决方式及其适用范围上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关系和人事争议日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也需要相应地调整。现阶段的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尽管存在多样化的解决方式,但这些解决方式不仅缺乏合法性的基础,而且相互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不协调之处,尤其是适用范围上的不一致导致当事人寻求司法最终救济上的困难。对此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统一的立法,不仅需要扩大人事争议仲裁和诉讼的范围,而且要实现仲裁和诉讼在适用范围上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如何适用法律及管辖的请示》(京高法〔2 0 0 3〕35 3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 0 0 3〕1 3号)第一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这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是指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程序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实体…  相似文献   

13.
人事争议处理制度在我国较早前即已存在,但以仲裁和诉讼作为主要救济手段的人事争议处理制度则在近些年才正式浮出水面。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这项制度目前也面临着诸多在理论上急需澄清以及在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一个重大课题便是如何合理地确定其受案范围。由于现今各种法源对人事争议处理受案范围的规定内容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特别是仲裁与诉讼之间没有实现充分的衔接,这些问题已给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诸多妨碍和困惑。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从源头上厘清人事争议的理论定位及其合理边界,并对现有人事争议仲裁和诉讼的受案范围进行再调整,殊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正确审理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人事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现对有关问题规定如下:第一条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第二条当事人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所作的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不服,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  相似文献   

15.
案情 起诉人:匡某某。被起诉人:L市J区人事局、乡镇企业局。1987年7月,起诉人匡某某(国有企业的国家干部)受被起诉人L市J区人民政府引进人才政策吸引。应邀从L市N县糖果厂调到J区乡镇企业局工作。J区人事局将匡某某的工作档案从中共N县委组织部商调到中共J区委组织部,明确匡某某为国家干部、乡镇企业局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工作,维护公证执业秩序和公证行业信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和《中国公证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徐前权 《法学评论》2004,22(5):112-114
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设立 ,在解决人事争议、促进人才流动、维护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目前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仍存在重大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单方申请、强制管辖、依托行政、组织附属、只准复议、排斥司法等方面。鉴此 ,应予以逐步完善 ,使之向规范的仲裁机制靠扰 ,并最终实现向统一仲裁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李滋强 《法制与社会》2011,(17):206-20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了几番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人事工资档案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近年来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本文先从事业单位人事工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内容及其特点入手,探讨如何加强人事工资档案管理的措施及其办法,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 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适用范围是: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 (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 (三)外商投资企业; (四)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 (五)城镇私营企业; (六)国家机关、团体; (七)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单位。 第三条 按本办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有序实施城市规划,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