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民事纠纷中轻微外伤后摔死案例经常发生,据杨清玉等报告的714例摔死中,轻微外伤后引起的为43例,占4.4%,且其死因往往较为复杂,现报道3例如下。1案例例1:某男,58岁,平素体健,某日中午与他人发生争吵,被对方用铁棒击伤头部,经村干部凋解后平息。当天下午在小店内喝酒闲谈,元不适。晚饭后入睡,次日早晨发现死于床上。尸检:前额部见3cmx0scm皮肤裂伤,深达皮下,额骨无骨折,脑组织未见明显损伤,心脏肥大,可见大量脂肪浸润。镜检为肥厚型心肌病,脂肪心。死因为肥厚型心肌病,脂肪心。例2:某男,ap岁,家属反映平素体…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法医尸检中曾遇到5例猝死,经全面尸体解剖检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死因均为脂肪心、心力衰竭,现就其脂肪心死因的确定、脂肪心的成因和机制及外力损伤与死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1 案例资料案例1:1995年9月23日下午13时许,龙口市城关镇某村村民陈某(男,68岁)因琐事与人打斗中突然倒地死亡.尸检:身长173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双  相似文献   

3.
李琨 《法医学杂志》2002,18(4):238-239
服毒自杀多见,但服毒自杀时由于情绪过度抑郁或恐惧诱发冠心病猝死则不常见,现报告1例。1案例某男,49岁,农民,某日下午2时许被发现死于卧室内椅子上,呈俯曲状,椅子旁有“敌敌畏(DDVD)”字样农药一瓶,瓶盖已旋开,约1/5液体洒在地面,卧室内充满浓烈蒜臭味,现场为封闭现场,无翻动及伪装迹象。经调查,死者妻子与同村王某有奸情,此前死者曾有自杀动机。此次报警人为死者妻子,死者方亲属要求验尸以查明死因。2尸体检验体表末见明显损伤痕迹,颈项部末检见扼、勒痕。尸长162cm,营养发育可,尸体轻度腐败,体重约80kg,角膜轻度混浊,两侧瞳孔均为…  相似文献   

4.
<正>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或心脏破裂猝死者并不少见,但尚未见有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亚急性破裂合并左心室破裂猝死的报道。现将我们近期发现的一例报道如下: 死者男性,63岁,某铁路局退休工人。于某年9月22日上午7时被发现死于某旅舍卫生间内。现场勘验无特殊发现,死者衣着完整。家属称死者“生前健康”。尸检死后第7天尸验(尸体冷藏保存)。一般体型,身长175cm,发育正常。体表无外伤,胸腹腔无异常;颅、脑正常。  相似文献   

5.
脂肪心可引起猝死,但多见于成人,儿童少见,笔者就鉴定过程中遇到1例儿童脂肪心伴房室结出血猝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回顾性研究——附904例猝死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及其流行行为病学特征。收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公安系统904例猝死尸检资料,将904例尸检材料分为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组,从性别、年龄、职业、发病季节、病程时限以及诱发因素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每组病例进行了死因分析。904例猝死死者中,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心血管疾病组的年龄均以21—60岁最多,占76.3%,31—40岁达最高峰,占23.3%。本文中男性693例,女性211例,男女之比为3.3:1。其中心血管疾病组性别差异更为显著,男女之比为5.5:1。职业以体力劳动者及市民为多,共657例,占72.68%,脑力劳动者共247例,占27.32%。猝死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但以寒冷的冬季为多,共429例,占47.5%。猝死绝大多数死于医院外的各种环境和情况下,情绪激动时发生共258例,占28.4%,在诱因中占首位。猝死的时间限度均为24小时以内及睡眠中,符合WHO所规定的时限。各系统疾病均有发生猝死的,但以心血管疾病占首位,共503例,占55.64%,非心血管疾病共401例,占44.36%。  相似文献   

7.
肺脂肪栓塞常并发于长骨骨折和软组织挫伤,而胸骨等扁平骨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且在短时间内死亡的案例较少见,现报道1例:1案例资料刘某,女,58岁。2005年8月10日晚9时许,被发现死于自家楼梯口处,尸体俯卧于米袋上,现场地面上有较多撒落的米。经调查,死者患有精神分裂症近30年,期间服用抗精神病药并多次发作,死前有发作,晚上不睡觉,抱米袋上下楼行走。尸体检验死后60h尸检。死者衣着整齐,左额部有5cm×1.5cm条形擦伤,右额部有0.8cm×0.5cm表皮剥脱,皮下无出血。枕部头皮下有6.5cm×3.5cm出血,颅骨无骨折,脑无挫裂伤。胸骨柄体结合处有5cm×4cm…  相似文献   

8.
利用Y-STR检验直接侦破强奸杀人案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案例资料易某某(女,8岁半),2006年1月27日失踪。3天后被人发现死于该村一废旧房屋内,死者下身赤裸,阴道口扩张,且多处撕裂,阴道口及臀部有大量分泌物,案件性质确定为强奸杀人。提取死者的阴道擦拭物等生物检材和排查出的12名重点犯罪嫌疑人血样,进行DNA检验。经检验从死者阴道擦拭物中检出精斑,但精斑与送检12名重点犯罪嫌疑人的基因型均不一致。进一步行Y-STR检验,结果12位犯罪嫌疑人与精斑的Y-STR基因型仍不一致,12名犯罪嫌疑人连同他们同一父系的所有男性个体均被排除。在进行更大范围的摸排后,再次送检16个父系个体的血样,进行Y-…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苏丹Ⅲ染色如何定量应用于脂肪栓塞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应用苏丹Ⅲ对11例肺脂肪栓塞猝死的案例和11例其他原因致死的案例进行染色,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对脂肪栓塞的阳性面积百分率及脂肪栓子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脂肪栓塞致死者肺内苏丹Ⅲ染色阳性面积百分率为(5±1.7)%、脂肪栓子数为(9±2.4)%,均远大于其他原因致死的案例(P〈0.01)。结论苏丹Ⅲ染色法定量分析在脂肪栓塞中的法医学鉴定上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心性猝死 ,即平素健康的人由于心性原因而引起的突然而意外的死亡。据统计 ,若把从症状出现到死亡的时间定义为 1h ,那么在猝死人群中将有 80 %~ 90 %属于心性猝死[1] ,其中 60 %~ 70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 ,即为缺血性心性猝死。如此惊人的高发率 ,加之缺血性心性猝死在死因鉴定中的难度和复杂性 ,使得从分子水平寻求其诊断指标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作者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缺血性心性猝死的分子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从心肌肌原纤维结构成分的破坏寻求证据在心肌缺血过程中 ,由于心肌细胞内特异性蛋白成分解构、膜结构的通…  相似文献   

11.
脂肪心与猝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有关脂肪心的一些问题,收集了经尸检证实为脂肪心的17例.对死者年龄、性别、生活地区、死亡诱因及伴发疾病等进行了统计.从统计可以认为过去对脂肪心患者多为老年人的概念被打破;脂肪心可以单独构成死因;有些死者身上存在两种均可构成死因的疾病,可引起死因竞争.并对脂肪心的形成因素作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1例系列强奸杀人案的检验,对混合斑的DNA检验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简要案情2003年3月,某市派出所辖区内发现两具女性尸体。经检验均系扼压颈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其中死者曾某的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精斑。2003年8月,此辖区再次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将死者吴某阴道拭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屡有报道,瘤体一般位于中膜内。但是瘤体位于中膜与外膜之间并且压迫冠状动脉猝死,国内未见报道过,现报告如下。 1 案情 死者,男,25岁,营业员,平素身体健康。某年5月16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因盗窃被审判闭庭后,突然倒地死亡。  相似文献   

14.
1案例1.1简要案情死者,男,58岁,某日下午3时许,被发现死于家中床上。亲属诉死者近期有多饮、多尿症状,自认为患“糖尿病”而未就医。1.2法医学检验(1)尸表检验:死者发育、营养正常,尸斑暗红色、位于身体背侧未受压处,睑、球结膜苍白,口唇发绀,双手指甲床发绀。体表皮肤未见损伤及出血。  相似文献   

15.
1 案 例   某男, 49岁,某月 8日白天活动正常。当日晚 9时休息。次日早晨 7时,有人见其侧身卧、脸朝下,被子盖得完好,呼之不应。即送医院,诊断院外死亡。调查证实:死者平素体健,无外伤史。在押期间未曾与人纠纷,可排除外伤因素。 2 尸 检   死亡当日进行尸体解剖。尸长 170cm,肥胖。尸斑鲜红色,明显,位于尸体低下部位,指压不褪色。尸僵见于全身各大关节。双眼脸结膜均检见散在针尖样出血点。上、下唇发绀明显,舌尖被咬卡于上下齿列之间。左心房心外膜下检见散在针尖样点状出血,心腔内血液呈暗红色、不凝固、流动性。肠系…  相似文献   

16.
董利民  马开军 《法医学杂志》2005,21(4):I0014-I0015
1案例案例1:某日在一田间小河发现一浮于水面的约20岁男性尸体。死者腰腹系一条棉绳,于腹侧系一死结,棉绳的另一端系在一辆自行车上。在勘查现场时不断有苍蝇飞来,叮食腐败血水后大批死亡。尸体检验:死者身长为174cm,衣着完好。尸体高度腐败,巨人观。面部未见损伤,口唇粘膜无破损出血,齿无松动。头皮及颈部无损伤。解剖见头皮下无血肿,颅骨无骨折。舌骨无骨折,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泥沙。双手及双足白皱形成,部分脱落,均无损伤。解剖见胸腹腔器官腐败、无损伤,两肺高度水气肿,胃内有约400mL内容物,为米饭粒、菜叶等糊状物。化验:取死者胃组…  相似文献   

17.
1 案例 1.1 简要案情 某女,45岁,某日中午被发现死于家中,左手腕背侧有一静脉滴注针头插在桡静脉上,针头外连有一50mL一次性注射器,该注射器较旧、较脏,内有淡黄色液体(较浑浊)约50mL。死者亲属怀疑死者死于医疗事故遂报案。5d后法医检验死者尸体(尸体未进行冷冻处理)。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休克猝死的法医学鉴定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性休克猝死的法医学鉴定7例黄飞骏,刘世沧(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四川610041)过敏性休克的法医学鉴定有相当的困难。现将近10年来我系鉴定为过敏性休克猝死的7例尸解材料进行分析,并就过敏性休克猝死的诊断问题进行探讨。1资料分析1.1一般情况死者...  相似文献   

19.
误伤而致包虫囊肿破裂,包虫液直接进入血液,引起过敏性休克而致猝死的案例,是十分少见的.我们在尸检中曾遇一例,现报告如下. 一、案情摘要死者女,14岁学生.平素健康,半年前曾感肝区痛,未做检查治疗,生活学习如常.  相似文献   

20.
1案例 案例1汪某,女,某日上午,被发现死于某租房内。经现场勘察确定为一起凶杀案件。根据现场及尸体情况,怀疑死者生前曾被性侵犯。提取死者的阴道拭子、内裤等送DNA实验室,经检验均未检见精子。后经过对现场的分析判断,嫌疑人可能会有吮吸死者乳头的可能性,遂提取死者的双侧乳头擦拭物,经检验在右侧乳头擦拭物上成功获得一男性DNA成分.后经DNA数据库比对认定张某为犯罪嫌疑人。张某被抓获后交代了强奸后杀人的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