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础。公民的公共精神正是其最为重要的思想道德基础。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公民精神的乏弱,具体表现为公民主体意识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公共责任缺失等,这就要求发展公共领域、提高公民素质,鼓励和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实践,以此来培植和促进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
利用网络媒体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传统媒介的传播相比,网络媒介的全球性、交互性、开放性、隐蔽性以及传播的无极限,具有超越传统媒介的许多优势。网络舆论形成于多维传播模式中,信息的传递和舆论的形成迅捷、及时,加上网络的虚拟和匿名等特点,网络舆论可控性难度增大,要有效利用网络优势,打造和谐社会舆论平台,就要通过打造优质的政府信息沟通平台,营造优良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利用网络特点创作先进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加强高校校园网、网吧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提高在校学生网络素质教育水平等途径,消除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实现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3.
加强公共舆论引导工作对铁路公安是一个新的课题。当前公安宣传工作中存在着轻视媒体、放任媒体、畏惧媒体等现状。在认识、处置、宣传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要加强舆论引导,首先要重视舆论引导,掌握媒体话语权;其次要善待媒体记者,增强舆论引导力;再次要整合多方资源,增强舆论控制力;最后要注重"问题管理",减少负面炒作源。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搭建了公众与国家互动的平台,成为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新型批判力量,但是并不能就此说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相互对立,它们都是朝着政治民主化的总目标前进的。网络舆论管理要遵循"重视潜舆论——导引显舆论——善后尾舆论"的原则,掌握舆论管理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网络舆论跟踪监管回应机制;提防舆论监督外衣下的"多数暴政"。  相似文献   

5.
公共领域话语尽管是西方学者以欧洲历史为背景而提出的一个分析西方社会结构的理想范型,但它的现实指涉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也已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存在.其在西方社会中的诸种功能性特征,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具有了“跨文化”的普适性.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来看,公共领域发挥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社会信息的沟通与传递、社会减压阀与缓冲器、促进国家与个人良性互动、促使社会整合与群体认同等功能.因此,培植和壮大公共领域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使公共决策的决策者与社会公众有可能建立起许多新的多向度的联系渠道,扩大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的范围和形式,增强公共决策过程的透明性、互动性,提高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与公众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8世纪开始兴起的公众舆论推动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形成,而20世纪公共管理的勃兴正是这种民主思想体制化的必然结果。对于公众舆论的理性与非理性认识分野,受制于背后复杂的权力博弈。在近代公众舆论观向现代公众舆论观转型的过程中,公众权力论逐渐让位于管理控制论。由于国家-市场-市民社会的关系失衡,当代公众舆论面临着环境危机。在目前善治的要求下,公共管理从公共利益出发,必须以保护公众舆论的自由和多元为己任,确立自身被监督者、反馈者和配给者的多重角色,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正在进入一个政治民主化构建的重要时期,而政治的民主离不开民众公民的意识权利的确立、理性精神的培养构建以及对社会公共事件真相的了解.这一切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落实.然而,随着网络以及由此而出现舆论的产生,民众的思想和表达有了自由的平台,于是,民众于网络舆论中培养着自己的公民的权利意识以及以真理或真相为追求目标的精神表达正在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公共管理创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为:增生社会和谐因子的“孵化器”,为和谐社会的有机生命体增生和谐基因;推进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加速器”,将和谐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到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调节阀”,调控社会发展的节点和关键部位;注入社会活力之源的“给水池”,活化公共管理的供给功能,使其输出功能符合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新的理论支撑。强调政府的责任与公共服务职能,重视人的价值,将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置于舞台中心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与各类公共危机频繁遭遇,如何预防和化解公共危机,实施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就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成为政府部门必须承担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2.
李三虎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55-62,94-95
就科学技术发展来说,“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不仅直接强化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在其涉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网络伦理等问题方面又显现出了对科技发展的公共价值的相应反思。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公共领域来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关系问题。科技进步无疑推动了公共领域的兴起和发展,但科技发展及其生态和社会效应本身也可以作为公共问题在公共领域层面获得政治伦理考量。也就是说,在公共领域中通过建构科技公共交往机制,确保公众最大程度地参与科技发展的公共决策,进而推动权力、资本和知识精英围绕着科技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问题,提出适合公共利益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逐步生成。  相似文献   

13.
公民公共精神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芸 《理论探索》2008,(1):115-117
在一个追求高度民主的国家,较强的公民公共精神对该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公民公共精神还较弱,如公民的主体意识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公共责任缺失,这种状况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应大力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如发展公共领域、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素质,以此来培植和增强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意识,从而不断累积民主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5.
舆论是社会的晴雨表,是某种共同性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是现实社会调控的制约力量,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舆论彰显了独特功能.在此背景下,对公共管理舆论资源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公共舆论资源的概念,提出我国公共舆论资源源于大众传媒、政治民主制度、政务公开和人际传播等途径,并因此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政治宣传、社会预警、舆论监督以及影响公共政策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耀桐 《理论探讨》2005,4(6):24-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命题表明,目前我国社会是和谐与不和谐的统一体,还没有达到完全和谐的状态,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判断我国社会的和谐与不和谐因素,应把社会结构分解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加以具体分析。我国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主要集中在基层,其根子则在于民主政治发展不足。必须从五个方面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建平 《理论探讨》2005,4(5):17-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决定政治方向、配置社会资源、优化政治环境、集聚人才资源、构筑法治基础的政治保障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的途径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健全民主制度,扩大有序参与;加强权力监督,完善决策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人才体制;保持政治稳定,推进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体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作为公共权力所有者的地位,但人民与公共权力是一种间接的支配关系,这就有可能在公职人员这个中间环节上出问题。只有严厉禁止对公共权力的亵渎,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使和谐社会健康发展。滥用公共权力通常发生在个人职权能够管辖和影响到的范围或领域内,因此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优化配置权力结构,建立全方位的权力监督网络,注意经济特殊发展阶段的公共权力控制。  相似文献   

19.
许劲松 《行政论坛》2011,18(1):24-28
公共治理就是以多元主体的力量与多种方式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协调和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化解和消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以公共治理的方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应着力在四个层面努力,即制度与社会之间、社会中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公民之间和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为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治理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宪政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强化和优化对政府的监督制约;必须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以及以善治理念促进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20.
有足够强度和宽泛的政治权威,才能催生出足够广泛和必要的政治民主。任何超前的政治民主化都不利于社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深刻认识本国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执政党的历史使命,才能把握住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价值取向和战略。政治民主化应该建立在能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维护、制约和调整的政治制度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