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对社会主义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农民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家庭承包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市场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讲,党领导下的土地制度变迁过程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在探索中也出现过曲折。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迄今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总体上可分为私有和公有两种,但在历史进程中演化为三种具体形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又存在封建国家(皇家)所有和封建地主私有及农民私有的区别。其共同特征是私有,虽然前者在历史上也曾被认为是一种“公有”(即官田),而其实质不过是皇家私有;就农民土地私有而言已延续整个封建社会。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以后,又可分为农民土地所有与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在土地的配置和使用上,我们经历了成功和失误并存的历史过程。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化,其指导思想无非是试图通过改革以土地为中心农村生产关系,去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土地改革只改变了土地使用权的属性,未能摆脱延续几千年的小生产方式,因此很快就不能适应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而“一大二公”的土地合并集中,实际效果是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导致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总结了土地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顺应了…  相似文献   

4.
纵观几十年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史,一个使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容易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后的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纯粹的、完全合格的社会主义社会;容易犯急躁冒进、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渐进性、层次性。本文就这个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本质在呈现过程中有哪些层次性?应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层次性?等等,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引起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社会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中央人民政府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政府性质;私人资本主义垃济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农民对土地具有所有权,允许富农经济存在和雇工剥削,保护私有财产;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文化产业,启动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村历史,就是一部农民与土地制度的历史。回顾1949年以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大体包括了三个历史转折,即1949年土地改革、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地制度的多个因素中,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安排的核心基础说明了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奠定基本的产权基础,并保证要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一些论著及有关的高等院校教科书,在论证“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过程中,一般只注意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忽视了这一命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试从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横向作用方面,初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代替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就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与社会所有制是辩证的统一。无论私有制还是公有制都是个人所有制的异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训惨痛而深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是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后方、支援前线的一个重要环节。1946年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发布后,合江地区同全国各解放区一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时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的张闻天同志,亲自领导了这场伟大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肖枫:《“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共运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文章指出,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共产党领导革命是比较成功的,但在领导建设方面,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之前,不能说是很成功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前主要表现为急于求成超越发展阶段,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甚至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于是在建设实践中只重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了生产关系不断超前发展所造成的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结果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反而是严重阻碍和破坏了生产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深刻总结我们党和世界上一些政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和兴起,首先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碰到了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当代中国客观的社会矛盾推动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了当代中国在各个发展阶段面临的历史机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历史特点。邓小平对姓“社”姓“资”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和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事业,应当围绕两个根本问题研究和解决一系列复杂课题。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研究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机制问题研究依法治国与建设法治国家问题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研究生存哲学问题研究价值哲学问题研究哲学思维方式问题2 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哲学评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农村经济、农民就业与土地政策研究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和积极引导与管理问题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西方经济学最新发展研究新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13.
瑞典社民党认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实现这一目标的障碍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半个多世纪以来,瑞典社民党对如何改造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其所有制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一、从“社会化”到“福利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潘云 《瞭望》2007,(38)
贵刊第37期的专题《农地制度探路》,讨论了中国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今天,一个国家及其制度应当如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以及国家耕地的数量质量。农业问题是悬挂在中国发展道路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九亿农民的生存权利和他们的声音都不能忽视。而土地问题,则是农业问题的根本。城市化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应当从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来研究和回答社会主义改革问题,其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是否始终面临着一个改革的任务?其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改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否也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上两个问题,前者是研究改革的普遍性,后者是研究改革的特殊性。本文就社会主义改革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和要求作一些初步探索。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和社会主义改革阶段的划分社会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基本形式将贯穿于社会主义整个历史过程。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改革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一个阶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走过了土地改革、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较长的制度变迁过程,其中具有诱致性变迁特征的土地制度改革是在农民自发要求下形成的,强制性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土地改革时期农民享有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农民获得了除土地所有权以外的绝大多数土地权益,产权的激励作用得以彻底释放并达到空前最大化.伴随土地流转的日益增多,土地发展权成为从原有权益基础上派生发展出的新权益,是农民分享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设立和尊重农民的土地发展权,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开发制度的需要.我国未来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突出尊重农民的土地发展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接受者,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在我国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实践,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整体推进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依靠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和广大农民,认真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党员、新生代农民和广大农民的梯次推进工作,确保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占领农村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过渡时期所有制理论不能简单归结为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公有制。马克思认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阶段,并且提出了改造私有制的三条路径以及市场和计划并存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农民对国家政治认同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国家是民族——国家、民主——国家和民生——国家三者有机统一的结合体.中国真正开启现代国家建构的历程之后,农民政治认同的类型几经变迁.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处于历史跨越时期,这预示着农民政治认同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后,列宁带领苏维埃俄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这一进程包含着解决民生问题的深刻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率,解决民生基础问题;通过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完善制度,逐步解决社会主义劳动就业问题;探索和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扩大民主,吸收工农管理国家,保障人民生存与发展权利;发展国民教育、满足人民教育权利及教育需求。这些探索及其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全面推进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